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共3篇).doc
16页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分析^p 诗歌的思想内容, 体味诗歌中所流露出来的 孤独寂寞悲哀的情绪教学过程: 一、导语:“古来圣贤多寂寞”孤独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 心酸楚;孤独是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的怀才不遇;孤独是 “闲 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的百无聊赖„„其实孤独既是一 种心境,一种感伤,也是一种超然如今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位大唐诗 人内心的那份孤独二、作者介绍、诗歌背景 选自《陈子昂集》陈子昂(661-702)字伯玉 , 梓州射洪(现四川)人唐代诗人年 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那么天所赞赏直 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 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 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那么天委派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 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 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 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恳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 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那么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 接连受到挫折, 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 因此登上幽州台, 大方悲吟, 写下了此诗三、识记注释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 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wěi),成为当时 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2、念:想,考虑3、悠悠:没有穷尽形容时间长,间隔 远4、怆 chuàng 然:悲伤凄凉5、涕:古时指眼泪四、初读古诗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提示:这首诗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其 实这首诗融“楚辞”与汉魏的“歌”两体而成)“上两句每句五字, 三个停顿,其式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读准了字音,诗 的节奏把握很准, 读出了诗的韵味相机划出诗的节奏)赛读(男 女小组)、齐读五、深化理解 (如今我们已经读通读顺了诗句,其实每一首诗 句字里行间中都隐藏着作者别样的情怀, 下面我们就走进陈大诗人的 心里,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师生活动(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师: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 时间(前——后)师:“古人”指谁?“来者”指谁?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可以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师: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2“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 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师:这句译文:追忆历史, 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假设渴的古代坚主;向往将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2)后两句诗又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 下? 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当诗人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在无限的时间与 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 涕下”?师:是啊,作者生不逢时的惆怅之情、怀才不遇的哀叹、报国无 门的悲愤、知音难觅的苦闷、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在这 里集中表达了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质感怆然而涕下”逼真的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师:译文: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久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 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3)、升华朗读 师:(苍天无语,只能静静的听他倾诉, 北风吼叫,替他把满腔悲愤宣泄,情何以堪,——让我们把把诗人的 情感宣泄出来吧,)生齐读古诗再次指导朗读:前两句音节比拟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 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 比拟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全篇前后句法 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孤独情怀可化作海外游子对祖**亲的深深思念, 作为生活在新 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又应该如何让短促的生命更加充实?倾情朗读:3《乡愁》(余光中)《匆匆》(朱自清)(4)、同学们你认为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师:这首诗看起来比交消极,但其实那么不然,他流露出作者积极 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5)、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 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 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 渴望实 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诗人单独站在幽州台上,他仰望长天,俯视大地,潸然泪下(6)、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也表达了作者人生的孤独之感所见:时空的无限;所感:怀才不遇,生不逢时表现了诗人 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7)、写作特色:气势磅礴,胸怀宏伟——气势磅礴:景物宏大开阔壮美;——胸怀宏伟:胸怀宇宙 六、总结全文、默写古诗1、小结学习古诗方法:(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3)熟读吟诵2、师 :同学们, 诗人是不幸的, 报国无门, 独上高台, 知音难觅, 有道是 “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是未到伤心时”诗人的遭遇是不幸的, 但又是幸运的, 他留下了这样一首足以万古不朽的诗作, 我们也是幸 运的, 在一千多年以后能欣赏到这样一首名垂千古的诗篇, 让我们拿 起自己的笔,把诗人的情怀也流淌在我们的纸上吧生默写古诗)七、课堂练习 理解默写① 《登幽州台歌》中说明诗人生不逢时的诗句: ② 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③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④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 寂寞之情的诗句是:第2篇: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垣曲初中主备人: 杜俊霞 七语组 执教人:学习目的1、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 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3、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 4、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重点1、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 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难点1、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 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学习过程 一、导入1、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代表作】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等2、背景:武那么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那么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担任参谋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进谏,建议不仅未被采纳,反而被贬斥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大方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3、相关介绍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大兴幽州台: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大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形容时间的长远和空间的广阔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眼泪悲伤的样子3、大意:〔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
三、细读感悟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与“来者”分别指谁?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时间角度 前:过去后:将来古人”:燕昭王一类的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将来的燕昭王一类的明君两个“不见”互相映照,表达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伤2、后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空间角度俯仰天地,天高地远,寰宇苍茫,反衬出诗人无比的渺小和孤单诗人不禁怆然涕下这种一己的悲哀里,蕴含着伟大的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大方悲歌的豪侠气概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四、写法探究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渺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大方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荣照人五、课堂小结这首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化提醒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六、随堂练习 填空1、诗人俯仰古今,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之情的诗句是: 2、登楼眺望,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是:3、本诗与屈原《远游》中:“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选择1、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可以礼贤下士的文人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3、背诵课文,并用楷书默写板书设计俯仰古今——时间的绵长 登楼眺望——空间的辽阔无垠 单独凭吊——心绪之孤单悲苦。
孤独 生之短促 怀才不遇第3篇: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霸州市第十八中学张向阳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的朗读此诗,可以理解翻译最好能当堂背下来2、体会诗歌阔达苍凉的意境之美3、理解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和理解翻译2、难点:诗歌的情感意境理解和描绘 教学过程1、导语:同学们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委屈的事情呢?通过同学的回忆,体会委屈的情感,建立一个情感联络,跟诗人感情互通的目的比方被父母批评,不被同学朋友理解,因为送同学回家晚了,被家长批评跟家长出门,指导的道路正确却不被采纳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