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译“一量名结构”研究述评语言学论文.doc
3页汉译“一量名结构”研究述评_语言学论文 【摘要】量词是汉藏语言特色, 英语 没有量词却有表量结构,量词问题是翻译中的难点之一汉译“一量名结构”由于受英语表量结构的影响,经常过量使用,因而导致部分欧化现象翻译界、汉语界均已对汉译“一量名结构”开始研究,但两个领域研究侧重不同英汉翻译界对汉译“一量名结构”的译源、功能问题最为关注汉语界对“一量名结构”的语义、语法、语用研究最为先进但汉译“一量名结构”的概念还没有明确提出,汉译“一量名结构”的研究框架仍待完善 【关键词】汉译“一量名结构”;量词;翻译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何杰,2000:6)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点(何杰,2000:1),英语有表量结构而没有量词,汉译时如何发挥汉语的优势又不能将优势过度发挥,是值得认真思考的理论课题一量名结构”是汉语量词结构的常用结构,“一量名结构”的翻译问题也是难点之一汉译“一量名结构”由于受到英语表量结构的影响,经常得到过量使用,因而导致部分欧化现象汉译“一量名结构”研究成果有助于汉译时对其使用的理论指导,也有助于英汉互译教学具体问题的解决翻译界、汉语界均已对汉译“一量名结构”开始研究,但两个领域研究进度不同、侧重不同。
为了推进汉译“一量名结构”的研究,有必要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 总结 1.汉译“一量名结构”的概念 汉译“一量名结构”与汉语本土“一量名结构”相对应汉语本土“一量名结构”是数词为“一”时的数词+量词+名词结构如:一本书;一轮明月;一屋子客人本文讨论的汉译“一量名结构”指英译汉过程中 现代 汉语普通话译文里的“一量名结构”如:将abook译为“一本书”,其中,汉译“一量名结构”“一本书”为研究对象 2.汉语本土“一量名结构”研究状况 汉语本土“一量名结构”与汉译“一量名结构”息息相关,本土“一量名结构”的研究目前分为三个阶段:量词研究阶段、“一量名结构”研究萌芽阶段和“一量名结构”研究阶段 2.1 量词研究阶段:1898年至今 1898年马建忠先生著《马氏文通》最早涉及了量词词例,开量词研究之先河此后,黎锦熙、王力、吕叔湘、高名凯、陆志韦等分别为量词词类在汉语语法体系中的确立和量词的正名发挥作用50年代,《“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正式给量词以明确定名从此,量词在汉语体系中,独成一类在此阶段,各种著述主要围绕量词的名称和单独立类的问题一量名结构”只作为例子出现 2.2 “一量名结构”研究萌芽阶段:1959年—2002年。
自量词确类以来,标题含有“量词”的 文献 共1000余篇邢福义(1959)谈到了数词+量词+名词的结构,为“一量名结构”的研究展开铺垫赵静贞(1987)明确研究数词为“一”时的量词结构,并分析了“一量名结构”的功能问题此后的50年间,量词和“一量名结构”的功能研究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重点梁关(1992)、葛天成(1994)、马春玲(1999)、丁安仪(2001)等一批学者先后研究了“一量名结构”的表量、修辞功能另外,黎江影(1988)和李直(1989)在各自的研究中关注到了“一量名结构”的类别问题,黎江影研究的是“一个体名量名”结构,李直关注到的是“一借用名量名”结构最后,华玉明(1994)关注到了“一量名结构”的新领域,他研究的是“一量名结构”重复型变体的问题,他认为量词重叠可以起到强调、周遍的作用 2.3 “一量名结构”研究阶段:2003年至今 在“一量名结构”研究阶段的6年中,至今已有28篇文献,其中硕士 论文 4篇盛林(2003)不但首次正式提到“一量名结构”的名称,而且深入分析了“一量名结构”的功能他的研究使“一量名结构”研究步入了专门研究阶段另外,田皓、甘智林(2003)、胡清国(2004)探讨了“一量名结构”的管控问题。
于玲(2006)、许璟明(2006)、宗守云(2008)研究了“一量名结构”的功能问题徐慧文(2005)周锦国(2006)研究了“一量名结构”的类型问题杨西彬(2006)、许实年(2008)研究了“一量名结构”的变体问题2005年尹慧的硕士论文第一次对“一量名结构”进行了系统、全面地理论研究 2006年薛秀娟的硕士 论文 从认知角度考查了“一量名结构”中量词体现出的认知模式 3.汉译“一量名结构”研究萌芽阶段:1984年至今 在汉译“一量名结构”研究萌芽阶段的20年间,至今已有75篇左右 文献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的是英汉表量结构的异同和表量结构互译等问题,汉译“一量名结构”作为例子和译文大量出现并被分析、研究 3.1 汉译“一量名结构”研究萌芽阶段的开始 陈德彰(1979)揭开了外语界、翻译界关注量词的序幕遗憾的是,虽然从此以后外语界、翻译界关注量词的文章大量出现,研究领域也逐渐扩大,但至今却始终没有突破“英汉表量结构差异及互译方法”这一核心命题李宗杰(1984)首次关注汉译“一量名结构”,他认为汉译“一量名结构”可以使译文生动、准确,这是汉译“一量名结构”研究萌芽阶段的开始 3.2 汉译“一量名结构”译源研究。
从80年代起,汉译“一量名结构”的译源问题成为了这一时期的研究重心,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一直持续至今以庞林林(1986)、曾自立(1995)、杨甸虹(1997)、徐莉娜(1997)、张磊;武恩义(2006)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相继研究了汉译“一量名结构”的译源问题 3.3 汉译“一量名结构”功能与变体研究 李宗杰之后,杨建华(2000)、刘清波、邓永桂(2003)、唐电弟(2007)在各自的文章中分别涉及到了汉译“一量名结构”的功能问题此外,唐电弟(2007)还关注到了汉译“一量名结构”变体结构的相关问题他谈到了汉译“一量名结构”重复型变体的作用和使用条件,将汉译“一量名结构”研究萌芽向前推进一大步 4.结论 在“一量名结构”研究萌芽阶段,量词问题研究是主要的研究领域和目标,“一量名结构”研究是伴随着量词研究并作为量词研究的“副产品”而出现的在“一量名结构”专门研究阶段,“一量名结构”各个问题的研究呈现出均衡的趋势综观英汉翻译界的汉译“一量名结构”萌芽研究,其研究领域集中于:1)汉英表量结构差异和互译技巧 总结 ;2)如何运用汉语“一量名结构”进行翻译,提高翻译效果;3)汉译“一量名结构”的译源研究。
英汉翻译界对汉译“一量名结构”的研究萌芽来源于如何翻译汉语量词结构和 英语 表量结构的研究过程汉语界对汉译“一量名结构”的萌芽研究来源于“一量名结构”是什么的研究过程到目前为止,研究已经涉及汉译“一量名结构”的分类、功能、译源、变体和管控等领域,但是各领域的 发展 并不均衡其中,对译源和功能问题的研究最为深入对分类,变体和管控的研究仍待继续挖掘另外,汉译“一量名结构”的概念还没有明确地提出,研究最为先进的译源和功能问题也需要系统地总结与归纳,汉译“一量名结构”的变体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关注这些问题均为后续研究留下了空间 参考 文献 [1] 何杰2000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2] 薛秀娟2006“一+量+名”结构中量词的认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3] 尹慧2005汉语“[(一)(量)]名”结构及其英语对应形式的研究[D].,延边大学 [4] 盛林2003汉语中“一+量+名”结构的语用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