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炉各项压力的测量.pdf
4页焦炉各项压力的测量焦炉压力测量用倾斜式微压计,可选用YYX-130A 型(原 TH-130),可调节,一级精度有八种规格供选择一、炭化室底部压力的测量炭化室底部压力是确定集气管压力的依据,在任何操作条件下, 结焦末期炭化室底部压力应高于大气压力炭化室底部压力的测量是在机焦侧吸气管正下方炭化室炉门上的测压孔进行的测压管一般采用长1m,直径约 10mm的不锈钢管,插入部分管端距炉门衬砖表面约 20mm 为保证钢管不被焦炭堵塞, 插入部分管端用硅酸铝纤维绳塞住,外露端与测压力装置连接,要求钢管与炉门连接处保持严密测量在推焦前 30min进行测量时,上升管蒸汽或高压氨水系统关闭,上升管盖关严; 当集气管采用分段管理时, 应将关闭的桥管翻板打开 测量前用金属钎子将测压管透好当测得结果小于(或大于 )5Pa时,应将集气管压力提高(或降低),使炭化室底部压力保持在5Pa以内,此时得集气管压力即为该结焦时间下应保持的集气管压力二、看火孔压力的测量燃烧系统的压力主要根据看火孔压力来确定看火孔压力于交换后5min 在上升气流测温火道测量测量点在看火孔盖下150~200mm处将测量胶管的一端与斜型微压计的正端相连,另一端与插入立火道的金属管相连。
测量时注意防止装煤孔盖与看火孔盖烫坏胶皮管三、蓄热室顶部吸力的测量蓄热室顶部吸力是调火必须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燃烧系统内压力在换向间隔时间内是变化的,但各蓄热室顶部吸力随结焦时间的变化大致相同 为了便于比较, 在测量全炉蓄热室顶部吸力时,先测量标准蓄热室吸力,然后测量其他各蓄热室与标准蓄热室的相对吸力差值标准蓄热室在机焦侧各选择相邻的两个,要求与其对应的燃烧室温度正常,燃烧系统阻力正常,而且不应有漏火、下火等异常现象同时为了测量方便,标准蓄热室一般选择在一座焦炉炉组的中部,但最好避开吸气管正下方测量前先检查加热制度是否正常,并将风门开度、废气砣提升高度调整到一致将斜型微压计置放在标准蓄热室附近并调好零点,检查测压管是否漏气、 是否畅通首先调节标准蓄热室顶部吸力达到要求,使得在两个交换间隔时间内的标准蓄热室上升和下降气流吸力相同 每次测量标准蓄热室吸力距交换后的时间应相同,一般交换后 3min 开始测量将斜型微压计的负端接标准蓄热室的测压孔,正端接需测量的蓄热室测压孔, 斜型微压计的读数即为各蓄热室与标准蓄热室的顶部吸力差,由此可以计算出各蓄热室顶部吸力测量后记录当时的加热制度、标准蓄热室顶部吸力以及各蓄热室与标准蓄热室的吸力差。
在测量过程中, 焦炉的加热制度必须稳定, 与标准蓄热室相关的炭化室不要处于推焦或初装煤阶段遇大风或暴雨天气时,一般不进行蓄热室顶部吸力的测量四、蓄热室阻力的测量测量蓄热室阻力是为了检查格子砖的堵塞情况用斜型微压计直接测量上升或下降气流每个蓄热室的小烟道与蓄热室顶之间的压力差交换后 3min 从炉端开始逐个测量测量时将斜型微压计的正端与蓄热室顶部相连,负端与小烟道测压孔相连,读压差为了得到可以比较的数据,在每次测量调节两种气流下蓄热室顶部吸力与上次测量时相同,或不改变蓄热室顶部吸力而实测结果换算后进行比较每次测量后均需记录当时的加热制度将测量结果分别计算每侧上升与下降气流蓄热室,上下压力差的平均值(空气和煤气蓄热室分别计算)异向气流蓄热室上、下压力差的差值等于蓄热室阻力之和五、五点压力的测量测量燃烧系统五点压力是为了检查焦炉燃烧系统实际压力分布和各部阻力情况,所以应选择在燃烧室温度正常、 相邻炭化室处于结焦中期、 燃烧系统各部位调节装置完善、炉体严密的燃烧系统内进行测量测量时,在蓄热室走廊用两台斜型微压计分别测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蓄热室顶部压力,在炉顶用一台斜型微压计测量与所测蓄热室相连的燃烧室测温火道的看火孔压力。
交换后 5min,3 台表同时读数,接着测煤气蓄热室与空气蓄热室压差,蓄热室顶与小烟道测温孔处的压差,以及异向气流看火孔压差,隔1min 再重测一次,共测 3 次换向后再按上法进行测量测量完毕换算出各点压力,绘制五点压力曲线并记录当时的加热制度六、横管压力的测量当横管压力变化较大时, 表示供热煤气量发生变化, 所以测量横管压力可以作为调整直行温度的参考用 U 型压力计直接在横管测压处测量,当测量全部横管压力时,考虑到煤气压力所产生的误差, 可在中部选一个炉温较正常的横管为标准,测量其他各横管与“标准横管”的压差然后再换算为各排横管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