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共56页].doc

56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69910851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69MB
  • / 5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九年级物理学科组第一讲、机械运动【考点聚焦】 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3.误差和错误4.长度的测量方法知识结构】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 m);其他单位有:千米( Km)、分米( d m)、厘米( cm)、毫米( m m)、微米( μm)、纳米( n m)1 Km=1000 m;1 dm=0.1m;1 cm=10 -2 m;1 mm=10-3 m;1μm =10-6 m;1 nm =10-2 m;1 mm=10-3 m;1μm =10-6 m;1 nm =10-9 m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课桌的高度约 0.75 m,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 18 cm, 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 20~30 cm, 一支铅笔长度约 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 1.5 m, 教室每层楼高约 3 m, 一张纸的厚度约 0.1 mm(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比如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棉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用滚轮法测量操场的周长、从家到学校的距离.2. 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 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 h)分(min)等 1h= 60 min= 360 s.(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常考的时间估测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 0.4 s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 50 s ;普通中学生跑完100 m 用时约 15 s ;脉搏 1 min 内跳动的次数约 75 次.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 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考点三、运动的快慢1.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v=s/t,国际单位是米每秒( m/s)。

      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区 别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1 -九年级物理学科组特 点 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 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求 速 度 用 v=s/t 求速度 用 V=s/t 求路程 s 内的平均速度常考的物体运动的速度的估测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1 m/s ,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m/s ,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为 5 m/s.【链接中考】1.单位换算: 8.5m= cm ; 36000nm= km 15cm2.如图 1 所示,用刻度尺测量 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3= m 3其中对木 条 的测量是 正确 的, 这个 木条的 长度是cm3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 .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 D .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4.把一根刻度尺均匀但不准确的直尺跟标准直尺进行比较,当两尺零刻度线对齐时,不准确尺的 30.00cm 刻度线正好与标准尺的 29.50cm 刻度线平齐,由上面读数可知标准尺的分度值是 若用不准确的直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 15cm,则用标准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 cm 。

      5.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 1 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 s、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图像,正确的是( )16. 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车窗 B.铁轨 C.路边的树 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7.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 )A. 向东运动 B. 向西运动 C. 静止不动 D. 无法确定8. 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交警部门在校园和校 园 附 近 安 放了图所示的四个标志,其中表示“限速 5 公 里”的是( )- 2 -九年级物理学科组9. 一座大桥长 1.6Km,一列长 200m 的火车以 15m/s 的速度通过此桥,火车完全通过此桥所需的时间为多少?【集体议课意见】【 个案补充 】【 教学反思 】- 3 -九年级物理学科组第二讲、声现象【考点聚焦】 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声音的传播3.声速及有关计算4.乐音的三要素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呈现形式】 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知识结构】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2. 声音的传播(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2)介质: 固体 、 液体 、 气体 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 声速(1)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种类 有关2)大小: 15℃空气中声速为 340m/s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 大于 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即: V 固>V 液>V 气 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1. 物体发生振动且声波频率范围在 20Hz~20000Hz之间;2. 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响度要足够大,声源距人耳不能太远; 3. 有良好的听觉器官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 音色 、 响度 和 音调 名 称 概 念 影 响 因 素 相 关 关 系音 声音的 高低 发声体的频率 频率大,则音调 高 ;调 频率小,则音调 低 响 声音的 大小(强弱), 发声体的振幅及 振幅大,则响度 大;度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小,则响度 小常用分贝( dB)表示。

      音 由发声体的材料、 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声音的品质 结构和发声体的 发出的声音一般音色 不同 色 发声方式决定考点三 噪声及噪声的控制1. 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 声是指 妨害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 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4 -九年级物理学科组(1) 在声源处减弱 ;(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在人耳处减弱 考点四 声的利用1. 超声波(频率高于 20 000Hz 的声音)(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2. 次声波(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音)(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3. 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如:回声定位, B超2)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如:超声波碎石方法提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5.噪声的控制方法链接中考】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 而产生的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 的,响度是反映声音 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前三项都不同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 〔 〕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 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 D. 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

      7. “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 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 ) . 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 传播的 .8.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 4 s 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 m? (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 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集体议课意见】- 5 -九年级物理学科组【 个案补充 】【 教学反思 】- 6 -九年级物理学科组第三讲、物态变化【考点聚焦】 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1. 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3.晶体的熔点 , 并会查熔点表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知识结构】考点一 温度及其测量1. 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常考的温度估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100 ℃,人的正常体温是 37 ℃左右,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 18~25 ℃.2. 温度计 (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使用方法:①估:估计被侧物体的温度 ②选: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③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④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容器底或侧壁⑤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⑥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考点二 熔化和凝固1. 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熔化时需要吸热2. 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物体凝固时需要放热3.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 体 非 晶 体熔点和凝固点 有 没有熔 化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物质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物质先变稀,最后过 程 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