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识必修课程模块.docx
2页通识必修课程模块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2版) 学科门类:理学专业代码:070102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应用软件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4.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新发展,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的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 6.了解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
三、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数学基础(分析、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分方程、数学模型、物理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概论、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系统基础)、信息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机图形学、运筹与优化等 五、学期总周数分配及安排表(表一) 六、课程教学课内学时、学分及比例分配表(表二) 七、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表三) 八、课程分类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表四) 九、有关措施说明 1.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必须在3.5~6年内获得201.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 课内学分163.5(包括通识必修课程43学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91学分,专业方向课19.5学分,通识选修课10学分);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24.5学分(包括军事训练1学分,公益劳动1学分,假期社会实践或调查3学分,课程设计3.5学分,毕业实习8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 通识必修课实践环节5.5学分(形势与政策、国防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各1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学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学分); 素质拓展8学分(学生在1~7学期通过学科竞赛、论文著作、校园文化活动、技能培训、社会调查等项目中获得)。
2.本专业设两个方向供学生选择方向1:信息科学;方向2:计算数学 1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