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茄子病害绵疫病.docx
2页茄子绵疫病Eggplant Phytophthora Rot茄子绵疫病又称疫病,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常造成茄子果实大量腐烂而减产严重一般 年份病果率达20%〜30%,如遇7〜8月多雨年份,发病更为严重,烂果率达50%以上此病 除危害茄子外,还可侵染番茄、辣椒、马铃薯、黄瓜等多种蔬菜在东北尤以番茄发病普遍, 是番茄烂果的主要原因症状主要危害果实,也能侵染幼苗叶、花器、嫩枝、茎等部位幼苗发病,则使幼茎呈水渍 状,幼苗腐烂猝倒死亡果实发病,多从近地面的果实先发病,初期果实腰部或脐部出现水 渍状圆形病斑,后扩大呈黄褐色至暗褐色,稍凹陷半软腐状田间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一 层白色棉絮状霉状物当病部扩展到果实表面一半左右时,病果易脱落幼果发病,病果呈 半软腐状,果面遍布白色霉层,后干缩成僵果挂在棵上不脱落叶片发病,多从叶缘或叶尖 开始,初期病斑呈水渍状、褐色、不规则形,常有明显的轮纹潮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 形成无明显边缘的大片枯死斑,病部生有白色霉层干燥时病斑边缘明显,叶片干枯破裂 嫩枝感病多从分枝处或由花梗及果梗处发生,病斑初呈水渍状,后变褐色以致折断,上部枝 叶萎蔫枯死病原病原为茄疫霉Phytophthora melongenae Saw.,属半知菌亚门疫霉属。
异名有:寄生疫霉 P.parasitica Dast.,和辣椒疫霉 P.capsici Leon.o发病部位形成的白色絮状霉层为病菌的菌丝、抱囊梗和抱子囊菌丝白色,无隔膜,具 分枝抱囊梗从气孔伸出,细长、无隔膜、不分枝,顶生抱子囊,有时间生或侧生抱子囊 抱子囊球形或卵圆形,大小为20~72p mX25~120p m抱子囊顶端乳头状突起明显抱子 囊萌发产生双鞭毛游动抱子,游动抱子卵形但在水分不足或气温较高时,抱子囊可直接萌 发产生芽管有性态产生卵抱子,圆形,无色至黄褐色,壁厚,表面光滑,直径9〜27|J mo 病菌发育温度为8〜38°C,最适温度为30°C,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菌丝生长良好相对 湿度在85%左右时,抱子囊才能形成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卵抱子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为第二年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在土中可存 活3〜4年条件适宜时,越冬病菌可以直接侵染幼苗的茎部使幼苗发病田间主要借雨水反 溅到靠近地面的果实上,卵抱子萌发,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侵染发病后的组织上 产生大量抱子囊,抱子囊萌发释放出游动抱子,经风、雨和流水传播,进行再次侵染茄子 生长期间,如气候条件适宜田间可发生多次再侵染,使病害扩展蔓延。
生长后期病菌在寄主 体内形成卵抱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茄子绵疫病的发生、流行与温度、湿度、土壤及栽培管理措施密切相关高温、高湿条 件利于病害发生如气温25〜32°C和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病害极易发生和流行茄子盛 果期7〜8月间,降雨早,次数多,雨量大,且连续阴雨,则发病早而重若雨量少或持续干 旱,则发病晚而轻凡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地块发病重栽植密度大,植株间通 风透光差,或偏施氮肥等发病均较重连作地发病早而重茄子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异,一 般长茄比圆茄感病,含水份高的比含水份低的品种发病重病害控制茄子绵疫病的防治除选用抗(耐)病品种外,应加强栽培管理,结合药剂防治1. 选用抗病品种一般圆茄系品种表现抗病,如北京九叶茄、天津红灯笼、兴城紫圆茄 和四川墨茄等2. 实行轮作避免与番茄,辣椒等茄科、葫芦科蔬菜连作3. 加强栽培管理 选地势高燥地块,推广深沟高畦栽培施用腐熟农家肥,增施磷、钾 肥,增强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摘除下部老叶,改善株行间通风透光条件试验证明,实 行株行间盖草或盖地膜,7~8月气温高,蒸发大,既可降低地温,又可防止或减少病菌抱子 经雨水反溅传播茄植株封行后,应及时摘除老叶、黄叶、病虫叶、果,增强通风透光。
4. 药剂防治 防治时期要早,重点保护植株下部茄果有效药剂有:1:1:200的波尔多 液、75%百菌清、58%雷多米尔-锰锌、72%克露、64%杀毒矶、40%甲霜铜、40%乙磷铝、 72.2%普力克等,喷药次数应视病情而定,间隔7~10d,连续2~3次保护地还可用45%百 菌清烟剂或疫霉净烟剂,每hm2用药1.5kg (a.i);还可喷施5%百菌清粉尘剂,每hm2用药 750g (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