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吉林省辽源市小学语文五年级期末自测提分卷详细参考答案解析.docx
12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书写1、读拼音,写词语它在五指中是xiàng mào最táng huáng的也是最yǎng zūn chǔ yōu的解niǔ kòu、nǐng luó sī、sāo yǎng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嫣红(yān) 晴雯(wén) 袭姑娘(xí)B.高墩(dūn) 宝钗(chā) 窗屉子(tī)C.恰似(qià) 晦气(huǐ) 铰断(jiǎo)D.飘飖(yáo) 喇叭(lǎ) 豁喇喇(lǎ)3、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欺负 破绽 肢体 阴谋诡计B.无疑 侄子 侯咙 龇牙咧嘴C.粉刷 绝活 派头 跃跃欲试D.衔接 屏障 神圣 神采奕奕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 )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5、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拖男挈女(带;领) 何不拜我为王(为什么不)B.人而无信(信用) 一朝天气炎热(有一回)C.喜不自胜(能承受) 遂有灵通之意(于是)D.拖男挈女(带领) 拱伏无违(弯下)三、非选择题6、按要求写句子1)她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写一个句子,用上拟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们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像老鼠一样在地底下藏,像青蛙一样在湖面上跳跃吗?(照样子,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后来登上长城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它难道不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吗?(改成陈述句,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①川藏公路全长两千四百多公里,穿越折多山、雀儿山等十四座大山和金沙江、大渡河等十二条奔腾咆哮的江河②川藏公路很长,穿越许多大山和江河7、修改病句1.幼儿园经常给我们吃哈密瓜、西瓜、苹果、西红柿等水果2.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3.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和公共财产4.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发挥学生的充分的作用5.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8、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1)( )没有太阳,( )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2)(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四、日积月累9、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诗中有“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乡村情趣,有“____________________,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无限欢乐,还有“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的依依不舍。
2)《从军行》中,体现出身经百战的将士的豪壮誓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达出作者听闻喜讯欣喜若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学期我们走进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我最喜欢__________的《___________》在名著故事里,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的武松,_________________的石猴……五、阅读与理解10、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①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②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③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④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⑤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1.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孤独——( ) 安稳——( )悠然——( ) 嗜好——( )3.白鹭的“嗜好”是_________4.“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话是一个____句,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_________之情5.有的同学把选文第③段的内容概括为 “白鹭望哨图”,但有的同学不同意,认为这样概括不对请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11、1 阅读父亲的泥脚①碎石路上,荆棘满地,父亲光着脚,健步如飞我提着一双蓝色的鞋,拼命地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一丛树枝绊住,我跌倒了,父亲更远了我声嘶力竭地喊:“爸爸,您的鞋……”然后是梦醒每一次,母亲都告诉我,父亲是从不穿鞋的②是的,父亲是不穿鞋的像许多农民那样,厚厚的脚板,粗糙的脚趾,踩着田埂春种秋收,沿着山径去伐薪砍柴……从早到晚,从春到秋——那沾满泥水的脚永远是那么灵巧自如③小时候,看着父亲不穿鞋的样子,觉得蛮洒脱自然上街购物,父亲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步伐是那样稳健带我上学,父亲那滴着泥水的双脚在光洁的石板路上留下湿湿的脚印我跟着父亲那粗大的脚印走路,觉得又平稳又安全。
④也许在学校看多了穿鞋的人,也许是虚荣心作祟,渐渐地,我觉得赤脚又土又难看,甚至有些粗野,于是对父亲就有些不满,就拒绝他带我去学校高中住校后,每隔一段时间,父亲总会来看我,每一次就因为看到父亲那带着泥土的脚,喜悦和想念都变为不快和烦恼⑤一个初春的黄昏,父亲又到学校来,还是双脚沾满污泥我看到后又气又急,来不及呼唤,就对走来的父亲大声嚷道:“以后您不要光着脚到学校来好吗?”⑥父亲静默了一会儿,笑笑,从帆布袋里拿出一包花生,又从口袋里掏出四十元钱塞在我手里:“拿去,好好照顾自己,天晚了,我还得赶回家说完,转过身,挑起担走了父亲的背已微驼,步履有些迟缓蹒跚……⑦再一次来看我时,父亲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蓝布鞋你看,这双鞋好不好看!”父亲喜悦的神情,掩不住的兴奋,竟不能使我惊喜,反倒有几分茫然,恍若失去了什么后来,母亲告诉我,穿着鞋回家的父亲,脚跟与脚趾打起了泡,几天不能走路我的心在滴血⑧去年,我上了大学启程北上那天,父亲光着脚担着母亲陪嫁时的那只旧皮箱送我上县城搭车,依然如从前一样健步如飞——那一幕,我终生难忘⑨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大学毕业典礼上,我走上台去领奖,向大家致谢如雷的掌声四起,我泪眼模糊地望着台前的家长席,在西装革履的人群中有一双敦厚黝黑的泥脚,踏着鲜红的地毯向我走来……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上文,想一想:短文以“父亲的泥脚”为线索,描写了哪些场景?作者的感受有哪些变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我”小时候看着父亲不穿鞋的样子,觉得蛮洒脱自然的原因,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父亲不穿鞋光着脚踩着田埂春种秋收,沿着山径去伐薪砍柴是那么灵巧自如B.父亲不穿鞋光着脚上街购物,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是那样稳健C.父亲不穿鞋光着脚带“我”上学,在光洁的石板路上留下湿湿的脚印是那么好看D.跟着父亲粗大的脚印走路,“我”觉得又平稳又安全,3.高中住校后,“我”每一次看到父亲那带着泥土的脚会不快和烦恼的根本原因是( )A.学校里的人都穿鞋B.不穿鞋又土又难看C.不穿鞋是粗野的D.虚荣心作祟4.读第⑥段,这里有对父亲神态、_________、_________和语言的描写从“父亲静默了一会儿”这一细节,联系上下文,可以想象到父亲此时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请给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写批语写在边上的方框内6.文章以“父亲的泥脚”走在红地毯上结束全文,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语言综合运用12、语言表达童年是纯真难忘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你知道大人们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吗?把你了解到的和大家分享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田忌赛马》《跳水》《孔明智退司马懿》这些都是用智慧解决问题的故事。
请选择你读过的一个有关智慧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启示写具体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与解析1、2、3、4、5、6、7、8、9、10、11、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