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doc
6页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51分1.《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①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②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储存”起来;③原电池工作时所发生的反应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 ④加热时,放热反应的v(正)会减小;⑤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无关.A. ①②④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⑤2.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气)+B(气) 2C(气)+D(气)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 mol·L-1·s-1,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 mol3.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 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N2H4(g)+O2(g)====N2(g)+H2O(g);ΔH=+267 kJ·mol-1B.N2H4(g)+O2(g)====N2(g)+2H2O(g);ΔH =-534 kJ·mol-1C.N2H4(g)+O2(g)====N2(g)+2H2O(g);ΔH =+534 kJ·mol-1D.N2H4(g)+O2(g)====N2(g)+2H2O(l);ΔH =-133.5 kJ·mol-14.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金属腐蚀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下列现象不能用电化学腐蚀来解释的是( ) A. 铜板上的铁铆钉在阴雨天易生锈 B. 马口铁(镀锡的铁)破损后很快生锈 C. 铜器皿在高温环境中迅速变黑D. 电工作业中若将铜、铝导线直接相连易出现接触不良现象5.下列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B.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D.H2、I2、HI平衡混和气加压后颜色变深充电放电6.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7.下列能说明锌比铜活泼的装置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8.合成氨工业中,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的是( )A.提高反应温度 B.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氨C.使用催化剂 D. 恒温恒压下,充入稀有气体9. .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10.将4mol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
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在密闭容中发生下列反应aA(气)cC(气)+dD(气),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的转化率变大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 < c+d12、下列反应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KClO3(s)==2KCl(s)+3O2(g) ΔH =-78.03 kJ·mol-1 ΔS =1110 J·mol-1·K-1B.CO(g)==C(s,石墨)+ 0.5O2(g) ΔH =110.5 kJ·mol-1 ΔS =-89.36 J·mol-1·K-1C.4Fe(OH)2(s) + 2H2O(l) + O2(g)== 4Fe(OH)3(s)ΔH =-444.3 kJ·mol-1 ΔS =-280.1 J·mol-1·K-1D.NH4HCO3(s) + CH3COOH(aq)==CO2(g) + CH3COONH4(aq) + H2O(l)ΔH =37.301 kJ·mol-1 ΔS =184.05 J·mol-1·K-113.对于锌一铜一稀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 ①锌片溶解了32.5g②锌片增重32.5g③铜片上析出lg H2 ④铜片上析出1mol H2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14.过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升高温度 B.加入适量的水 C.加入少量CuSO4溶液 D.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15.银锌纽扣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 Ag2O+H2O =Zn(OH)2+2Ag。
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 )A.负极,并被氧化 B.正极,并被还原 C.负极,并被还原 D.正极,并被氧化16.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负极、b为正极 B.a为阳极、b为阴极C.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D.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17.在下图所示装置中,试管A、B中的电极为多孔惰性电极;C、D为两个铂夹,夹在被Na2SO4溶液浸湿的滤纸条上,滤纸条的中部滴有KMnO4液滴;电源有a、b两极若在A、B中充满KOH溶液后,倒立于盛KOH溶液的水槽中,切断K1,闭合K2、K3,通直流电,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a为正极,b为负极 B.试管中A中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C.一段时间后滤纸上紫红色向C处移动D.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K2、K3,闭合K1,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偏转二、填空题(共49分)18(4分).按要求写热化学方程式: (1) 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②C(s)+O2(g)===CO2(g) ΔH2=-393.5 kJ/mol③H2(g)+0.5O2(g)===H2O(l) ΔH3=-285.8 kJ/mol写出由C(s)、H2(g)和O2(g)化合生成CH3COOH(l)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4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① 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 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① X电极的材料是 ,电极反应式是 ② Y电极的材料是 ,电极反应式是 20(12分).如图甲、乙是电化学实验装置1)若甲、乙两烧杯中均盛有NaCl溶液①甲中石墨棒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乙烧杯上方,发现试纸先变蓝,若测得铁电极转移电子数为3.01*1024,则石墨电极可以得到标况下氯气__________L2)若甲、乙两烧杯中均盛有CuSO4溶液①甲中铁棒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②如果起始时乙中盛有一定体积的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若要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可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21(8分).按右图装置实验,A、B两烧杯分别盛放200g10%NaOH和足量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c极上有Cu析出;又测得A杯中溶液的质量减少4.5g(不考虑水的蒸发)。
a、b、c为石墨电极,d为铜电极.(1)电源P极为_________极.(2)a极上所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 ____.(3)标准状况下,b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L.(4)c极上析出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22(11分). 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 2NO2(g) ΔH< 0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01020304050n(NO)/mol0.200.100.080.070.070.07(1)计算该反应在20秒内用NO表示的反应速率v(NO)= ; (2)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3)下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4)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5)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选择题答案12345678910ABBCDADBBB11121314151617DBABB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