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夹缝中生存的广播节目.doc
5页1广播剧——夹缝中生存的广播节目数据来源:数据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研究部 宋巧莹广播剧是以人物对话和解说为基础,并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的一种广播节目类型当中,人物对话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手段广播剧要求评议要个性化、口语化,富于动作性,演员表达准确生动感情充沛真挚,配乐应当富有特色,音响效果必须逼真,解说词应当帮助听众了解剧中情景和人物的动作状态,是一种极富娱乐性和技巧性的节目1950 年 2 月,中央电台录制并播放了建国后的第一部广播剧《一万块夹板》以后,广播剧日渐为听众所认识、熟悉,广播剧剧目也日益丰富进入 80 年代以后,国内每年制作的广播剧总数达 500 部由于广播剧的欣赏方式极为方便,许多国家都曾录制、播放长篇连续剧,有的可连续播放几年,深受听众欢迎近年来,中国涌现了不少不俗的原创广播剧,但因为社团均是自愿组建的,毫无盈利目的,配音演员多是非专业人士,所以质量参差不齐广播剧的发展举步维艰,面对着重重的阻碍与困难,广播资源的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互相融合是广播剧相关工作者需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一、广播剧的特点及听众特征一、广播剧的特点及听众特征1、广播剧的特点广播剧的首要特点是以声音为表现形式的综合艺术形式,它主要运用语言,音乐和音响效果的组合,通过听众的想象产生各种情境来表达剧中的内容。
其次,广播剧的生产周期较短,制作成本比较低廉,具有反映现实生活较快,贴近群众生活的特点再次,广播剧通过广播播出,具有覆盖面广、接收便利、几乎不受任何舞台和场地的限制的特性最后,广播剧对听众的文化程度以及关注程度要求都相对较低,因此易于普及,所吸纳的听众比较广泛2、广播剧的分类广播剧按节目内容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传统广播剧和通俗广播剧两种传统广播剧的特点是挖掘内涵深刻、制作严谨精良;而通俗广播剧则是贴近生活,按照听众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广播剧类型,通俗广播剧题材简单,大都是微不足道的身边小事,制作相对精简,因而产量较多3、传统广播剧与通俗广播剧的特征2传统式结构广播剧形式是以戏剧性冲突作为表现对象和审美对象,追求直接、集中地再现尖锐的斗争传统广播剧一般有以下四个特点:(1)戏剧发展阶段,一般都有开端、发展、高潮、结束几个部分;(2)段落之间有戏剧性的因果关系;(3)剧情布局,有意使之曲折、紧张;(4)通常一位演员饰演剧中的一个角色通俗广播剧则具有以下的特征:(1)不依赖情节的有机、严密地展现主题,不依赖戏剧式技巧吸引听众通俗广播剧依据社会新闻热点,选取听众感兴趣的片段进行艺术加工,甚至适当的夸张,将某些有趣的细节加以放大,通过剧中人物诙谐、搞笑的语言演绎故事。
相对于传统的广播剧,通俗广播剧更依赖于细节的刻画和语言的生动、幽默如广东电台交通之声 2002 年推出的广播剧栏目《大吉利车队》的《打信息问功课》 ,讲述的是某学校通过信息向学生布置作业,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细节:学生问功课,听了好几分钟音乐后才听到录音的声音,经过漫长的菜单选择,好不容易听到老师布置功课的录音,但录音快得根本听不清楚,于是选择慢速,但声音却慢得像鬼嚎,学生听了半个小时还是听不出功课的内容,这才发现信息既有快速又有慢速,就是没有中速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细节夸张,暴露了信息台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的丑陋嘴脸,让听众在笑声中得到启发2)运用“起角色”突破传统时空观念“起角色” ,即生旦净末丑、狮子老虎狗,都可以由一个人担任通过起角色的运用,主角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穿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种大胆的突破,可让演员非常自由地展现各种社会热点和身边故事,并且随时抽离故事角色,发表各种或尖锐或深刻的议论例如《大吉利车队》中的《发奖金》讲述的是某工厂领导想出要全厂每个工人每月集资 10 元给厂领导发奖金的歪点子,引起工人的强烈不满蒙博士既在“大吉利车队“中讽刺这种歪风,在演绎“发奖金”这个故事时,时而在办公室扮演无良厂长,时而在宿舍扮演深受其害的民工,时而在乡下扮演民工贫困的父亲,一人分饰多角。
通过起角色的灵活运用,让听众在不同的时空穿梭,极大延伸了创作的自由度,达到了突破传统观念的效果与传统广播剧相比,通俗广播剧由于制作的匆忙,存在着结构单一、音效单薄的缺点,因而更像是广播剧的一种快餐文化但由于它通俗、大量、快速反映生活,轻松、搞笑,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占领广播市场,并有继续受追捧和蔓延之势4、广播剧的听众特征根据赛立信媒介研究在全国主要城市的调查数据,广播剧的听众年龄层广泛,年青的和年老的听众都不少;在职业类别方面,公司职员、工人和学生听众居多可见,不同类型的广播3剧吸引不同层面的听众收听,使广播剧的听众特点具有普遍性,成为一种老少咸宜的节目类型图1 广播剧的听众特征15.0% 13.3%10.6%10.0%11.0%13.6%14.3%12.1%17.0%12.8%17.0%12.8% 11.3%16.9%10.1%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10-14岁 15-19岁 20-24岁 25-29岁 30-34岁 35-39岁 45-49岁 50-54岁 公司职员个体工商户 工人 职业司机 自由职业者 学生 退休人员数据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全国主要城市,2011 年 5 月5、大学生听众喜欢收听的广播剧题材大学生是广播的主要细分群体。
调查显示,以湖南地区的大学生为例,大学生听众最喜欢收听的广播剧题材是青春校园,其次是搞笑故事/幽默小品,再次是现代商战故事大学生群体个性化需求强烈,重视自己的心理感受若能牢牢吸引住这个相当活跃的群体,会使之发展成为广播剧的忠实听众群,从而大大拓宽广播剧的发展空间图2 大学生听众喜欢收听的广播剧题材11.7%12.0%12.4%12.7%15.1%16.4%16.4%16.7%17.1%19.7%21.1%23.1%25.8%0.0%5.0%10.0%15.0%20.0%25.0%30.0%恐怖/鬼怪纪实文学当代/历史名人传记百姓生活/市井民情国内外文学名著武侠/演义成功人物/励志故事爱情/言情都市生活侦探悬疑现代商战故事搞笑故事/幽默小品青春校园数据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湖南地区,2011 年 5 月4二、广播剧面临的主要挑战二、广播剧面临的主要挑战1、播出时间受到影响广播剧原本是广播文艺的“龙头”品种,是广播文艺大餐的一道“主菜” 但是,目前很多文艺广播中,广播剧类节目占据的播出时段大多是午间及夜间,而早间及晚间黄金时段则让位于相声小品及其他文化类节目,甚至有些广播剧被安排在填补医疗节目的时间播出,资源的短缺造成了广播剧的被动。
2、传统广播剧与日常节目的成本差距较大这几年来,随着传媒的多样化,传媒渠道的差异化,广播剧的辉煌时代不复再现广播剧是广播文艺中最具广播特点的品种,它将语言、音乐、音响融为一体,把广播的长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感染力非常强有些电台坚持每年做几部精品广播剧,这样下来的花费几万元,相对于一些零投入的节目,广播剧的成本相对较大,这是制约广播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3、地方台广播剧剧本少、演员缺乏地方电台的话剧演员由于收入低,很多话剧编辑、演员人才都涌向了影视不少传统广播剧的演员都是一边演影视、一边排话剧,行内有句话叫“电视剧养家、话剧养心” 因此一些地方台要录制高水平的广播剧演员缺乏,只能到北京等大城市去请演员,无形中增加了制作成本三、广播剧的主要出路三、广播剧的主要出路尽管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广播剧依然有其稳定的生存空间和固定的受众群因此,广播剧节目的收听率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当然前提是解决目前国内广播剧所面临的问题,为广播剧寻找出路1.培养专业人才,青黄相接电台媒体可以通过开设研讨班、参观广播剧制作基地、录音棚实践以及获奖作品学习研究等途径,对包括剧本创作、配音演播以及后期制作在内的各个环节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达到提高创作人员的创作水平,降低制作成本并锻炼创作队伍,培养新人的目的,使广播剧的创作得以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此外,还需吸纳广播剧人才,扩充创作队伍目前,民间有不少网络广播传媒社团,各地电台可以考虑吸收民间广播剧团的创作班底,并鼓励民营制作公司参与制作,这样既能够缓解人手不足的问题,也能够起到拓宽创作思路的作用2、市场化运作,充分利用广播资源任何商品在打造成产业化经营之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为市场提供适销的产品,广播剧5也不例外只有在市场调研中认清各广播剧节目的主要受众,了解受众的收听习惯和需求,不断改进节目的编排和内容,才能是广播剧长远地发展下去,并取得更多忠实听众的认可与支持3、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多媒体融合广播剧在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时,更要注重把握新媒体带来的发展机遇,利用新媒体高效的传播速度及便捷的接收方式,为广播剧的传播寻求新的方式为克服广播传播稍纵即逝的弱点,不少电台媒体通过建设广播网,实行台网互动、台网合一受众不仅可以在网络上同步收听,也可以点播往期节目,大大提高了节目覆盖面此外,媒体的介入、微电台的出现,也为广播剧搭建了新的传播平台因此,在全媒体时代,广播剧如能把握机遇,仍然可以获得发展良机。
4、注重广播剧品牌建设,打造广播剧品牌形象,广播剧在扩充、创新内容的同时,也应当进行整合营销传播,着重打造广播剧品牌形象,使优秀的广播剧作品不仅收到良好的播出效果,有效树立听众对广播剧的忠诚度,更能够打开销路,寻得更多的销售渠道,为广播剧注入发展的动力纵然广播剧面临着重重难关,但作为广播领域重要艺术形式,广播剧也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条件要使广播剧得到更大的提升,就有赖于制作、媒体和运作等方面的通力合作与努力配合,还有政策的扶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广播剧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出路》.刘悦.[2] 《从看广播剧发展的新特点》. 黄健瑜[3] 《现阶段国内广播剧的发展瓶颈及创新措施研究》.中国论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