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肿瘤转移的临床检测进展医学论文.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4667606
  • 上传时间:2022-06-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肿瘤转移的临床检测进展_医学论文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是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多个步骤相互作用的结果,最早是Liotta提出的粘附、降解、移动学说,每个步骤也是有多个因素的共同参与,因而其具有复杂性它是目前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当前确定肿瘤转移主要是依据常规病理切片的结果,但有些患者虽进行了根治手术,且常规病理切片淋巴结无转移,但随后仍出现肿瘤转移所以单纯根据常规病理切片 来进行预后的判断往往欠 科学 ,因此急需 发展 新的手段来检测肿瘤的转移近年来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更敏感地检测到淋巴道、血道中转移的肿瘤细胞提供可能,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常规病 理学 方法淋巴结转移的检测通常是HE染色,但敏感性较低,一般为104~105个正常细胞中能检出一个肿瘤细胞,连续切片检测能增加结果的稳定性,最早对淋巴结的微小转移灶的检测方法是连续切片法,有作者对400例乳腺癌常规切片阴性的淋巴结进行连续切片检测,检出率为13%Wilkinson和Fisher的研究表明连续切片检测可使检出率提高14%~24%但由于该法工作量大且有较高的假阴性,所以难以推广应用2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2.1 粘附分子肿瘤要产生转移必须先从原发灶脱落,然后游走至血管、淋巴管,与之产生粘附并进入管腔才能产生转移,而粘附分子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粘附分子有许多种类,与肿瘤的转移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皮粘附素(Ecadherin)和CD44这两个因子上2.1.1 上皮粘附素Ecadherin是一种钙依赖性的具有使细胞之间产生粘附功能的糖蛋白,是产生细胞连接的分子基础有研究表明许多肿瘤如乳腺癌、结肠癌、胃癌、膀胱癌均可出现Ecadherin的减少,Ecadherin的减少使肿瘤细胞之间的粘附力降低,肿瘤细胞容易脱落而出现转移因此Ecadherin被看作抑制肿瘤转移的因素[1]Hunt[2]的研究表明,对于较小的乳腺肿瘤,Ecadherin的表达与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认为Ecadherin的减低是肿瘤转移过程中的早期事件2.1.2 CD44另一个粘附分子CD44主要参与细胞与基质间的粘附,且参与细胞的伪足形成,与细胞的迁移有关[3]许多研究表明,CD44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尤其CD44v与细胞骨架的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展与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4]且CD44v6阳性患者的预后显著较差,经多因素分析认为CD44v6是独立于肿瘤分期、淋巴结状态的预后指标[5]2.1.3 其他粘附分子其他的粘附分子有整合素族与选择素族。

      整合素族为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是由α、β亚单位通过非共价键连接的异二聚体,可以与纤粘蛋白、层粘蛋白、胶粘蛋白等结合,参与细胞与基质的粘附有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细胞间粘附力降低、侵袭力增加与整合素受体表达下降有关,Gui的研究对正常、良性、恶性乳腺组织的整合素受体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发现恶性肿瘤的整合素受体表达明显下降,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β1、α1、αv亚属可作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选择素族有P、E、L三种亚型,有研究表明E选择素在乳腺癌的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6]2.2 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受体自分泌运动因子(AMF)是一种分子量为55KD66KD的热溶蛋白质,它是一个家族,通过与受体(AMFR)作用而刺激细胞运动,AMFR是一个分子量为78KD的糖蛋白,研究证实AMF受体gp78的表达直接与肿瘤的转移能力有关,人癌标本中的gp78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病人预后有关Maruyama[7]的研究表明101例食道癌中有55例gp78表达阳性,它的表达与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大小有关,且淋巴结有转移者gp78表达率较高,说明与AMFR相关的肿瘤细胞运动促进了肿瘤的生长与转移有淋巴转移的大肠癌其gp78表达率明显增高,gp78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8]。

      3 多聚酶联反应(PCR)方法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多采用RTPCR法扩增外周血、 骨髓或淋巴结在正常情况下不表达的组织或肿瘤特异性mRNA,其敏感性为1×106因为mRNA在细胞外很不稳定,所以一旦在组织或体液中检测到特异性mRNA就意味着有肿瘤细胞转移,且有些肿瘤尽管有RNA表达但无蛋白表达,因此RTPCR法比蛋白测定具有更高敏感性3.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mRNA有研究者对前列腺癌的微转移进行了研究,检测了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骨髓 或淋巴结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表达,结果表明:在确定有转移的患者外周血中PSA的检出率为40%,显著高于无转移的10%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9,10]3.2 细胞角蛋白mRNA细胞角蛋白(CK)是一个多基因家族,主要在上皮细胞表达,CKs有20多个不同亚类构成,主要有CK8、CK19、CK20等,由于CK8、CK19能在正常人外周血中表达,而CK20不在外周血中表达,所以CK20可作为有些肿瘤如乳腺癌、膀胱癌和大肠癌的血道转移指标[11]Soeth用巢式RTPCR监测了57例大肠癌患者的骨髓CK20mRNA表达,阳性率为65%[12]。

      CK19作为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指标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10个常规切片阳性的淋巴结CK19mRNA也为阳性,而53个阴性淋巴结中有5个CK19mRNA为阳性,表示有微小转移[13]CK是目前检测肿瘤微转移使用较多的一个指标特别是检测食道癌与头颈鳞癌的淋巴转移方面,得到大家的认可3.3 酪氨酸酶mRNA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在正常情况下黑色素细胞不会出现在外周血,所以一旦在外周血检出酪氨酸酶可提示有血道转移Wang[14]对29例黑色素瘤患者的区域淋巴结,其中一半作HE染色,不确定时作HMB45或S100免疫组化染色,另一半作酪氨酸酶mRNA的RTPCR检测29例临床Ⅰ、Ⅱ期黑色素瘤常规病理检查有11例淋巴结阳性,而检出酪氨酸酶的有19例,18例阴性的淋巴结RTPCR阳性有8例,平均随访1年后,这8例患者全部复发因此酪氨酸酶mRNA的RTPCR对于判断术后是否需要全身化疗以及化疗效果具有指导意义有研究者报道,应用RTPCR法能敏感地检出黑色素瘤免疫 治疗 后患者血与骨髓中的残留细胞,对预示复发及探讨复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3.4 肿瘤排斥抗原mRNA肿瘤排斥抗原MAGE也被列为肿瘤转移指标,有研究表明,94%的食道癌,81%的大肠癌,80%的乳腺癌,83%的胃癌在12种MAGE基因亚型中至少有一种阳性。

      在14例常规病理检查为阴性的淋巴结中,有7例MAGE阳性,其中有5例出现血管侵袭该方法的特异性高,假阳性率很低,但由于有12种基因亚型给实验操作带来困难3.5 癌胚抗原mRNA癌胚抗原CEA曾被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近来有研究表明检测外周血中CEAmRNA的表达可以作为是否存在血道转移的指标,3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有26例外周血CEAmRNA的表达阳性[15]从102例消化道肿瘤、乳腺癌的606个淋巴结中进行CEA检测发现,常规组织切片淋巴结阳性率为16%,而CEA诊断阳性率为56%从预后结果来看,CEA与组织学诊断的阳性率在根治切除患者中分别为64%与4%,在相对治愈切除患者中分别为85%与37%,在姑息切除患者中分别为100%与86%,在复发患者中分别为100%与85%由此可见CEAmRNA可作为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Mori[16]对13例大肠癌患者的117个淋巴结进行了CEAmRNA检测,发现88个常规检测阴性的患者淋巴结有47个淋巴结CEAmRNA阳性该作者还对65例消化道肿瘤及乳腺癌患者的406个淋巴结进行CEAmRNA的RTPCR检测并进行了随访,微转移率为40.1%,有淋巴转移的15例患者6例复发,29例有微转移的患者4例复发。

      21例无微转移患者无复发,这进一步说明了CEAmRNA的重要性[17]3.6 蛋白溶解酶类mRNA癌细胞合成和释放溶解酶是促进癌细胞从瘤体分离继而引起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肿瘤部位细胞外液中许多酶活性增高,如肽酶和组织蛋白酶,这些酶多来自于癌细胞的溶酶体,也可来自肿瘤坏死区的巨噬细胞,这些酶在癌细胞分解细胞外基 质与松解细胞粘附中起重要作用3.6.1 内糖苷酶mRNA内糖苷酶能特异地降解基底膜成分硫酸乙酰肝素,该酶的活性与一些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有关[18]3.6.2 Ⅳ型胶原酶mRNAⅣ型胶原是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它能被Ⅳ型胶原酶特异性水解,它至少有三种不同形式,它不仅能降解Ⅳ型胶原,还能降解Ⅴ、Ⅶ、Ⅸ、Ⅹ型胶原,纤粘蛋白, 弹性蛋白及白明胶有研究发现,该酶的水平在许多高转移性肿瘤细胞中增加,因此该酶在肿瘤的侵袭与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小鼠杂交瘤细胞和癌基因转染的细胞中,Ⅳ型胶原酶的表达与转移能力相关Pyke等利用原位杂交发现在大部分浸润型基底细胞癌和鳞癌中可见Ⅳ型胶原酶的mRNA表达[19]有研究者对高转移与非转移口腔癌细胞株的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进行研究,发现高转移口腔癌细胞株主要表达MMP2,且MMP2的活性与淋巴转移和对局部下颌骨侵袭显著相关[20]。

      3.6.3 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酶mRNA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酶(PA)是一种特异性的丝氨酸蛋白酶,它催化非活性血纤维蛋白酶转化为活性血纤维蛋白酶血纤维蛋白酶是一种广谱蛋白酶它催化血纤维蛋白、粘连蛋白及层粘连蛋白还能活化潜在的蛋白酶它以组织型(tPA)与尿激酶(uPA)型两种形式存在,它们的功能是不同的,参与癌侵袭与转移的是uPA3.6.4 组织蛋白酶B、DmRNA组织蛋白酶B、D是溶酶体蛋白酶,参与对细胞外基质的溶解,有一些实验结果表明,它们也与肿瘤转移有关[21]3.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受体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是近年来才被发现的一种生长因子Jeltsch[22]发现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基因鼠皮下出现大量扩张淋巴管,这才确立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淋巴管生成中的重要地位它可由肿瘤细胞或基质细胞产生,作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上的酪氨酸激酶受体(flt4)而后出现淋巴内皮细胞增殖这样,对肿瘤淋巴转移的分子机制有了新的、更进一步的认识有研究者运用原位杂交技术对前列腺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受体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受体mRNA表达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23]。

      Kurebayashi[24]对乳腺癌的VEGFA、B、C、D的mRNA进行PCR检测,发现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只表达VEGFC,这进一步说明了VEGFC在淋巴转移中的重要作用但也有作者发现在恶性间皮瘤中VEGFC的表达与淋巴转移无关[25]在这一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争论我们认为从理论上说既然肿瘤淋巴转移是肿瘤细胞脱离原发部位,通过肿瘤周围淋巴管游走至淋巴结,且有充分证据证明VEGFC是与淋巴管增生有关,那么VEGFC很可能参与肿瘤转移的过程,这当然需要研究的更进一步证实4 基因水平分析方法肿瘤基础研究表明,肿瘤细胞转移须通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且每个步骤多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在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