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学艾灸取穴.doc
8页起学艾灸(四)取穴一起学艾灸(一)基础知识一起学艾灸(二)艾灸的禁 忌一起学艾灸(三)艾灸的准备工作 有艾友提出,希望本平台发一些艾灸入门的文章,小编会陆 续整理好,只要长期关注脉脉艾灸,不久的将来大家都会是 灸疗师四)取穴穴位是人体经络气血所注的部位,也是 经络接受体内或外界刺激的反应点针灸学家周楣声曾在 《灸绳》 中说: “灸是指用火在孔穴上进 行烧灼之意并认为“艾热必须作用在孔穴的一点上,效果 才能发挥, 感传才能出现, 使气至病所”怎样才能轻松找到 穴位呢? 1 、手指度量法中医里有“同身寸”一说, 就是用自己 的手指作为穴的尺度人有高矮胖瘦,骨节自有长短不同, 虽然两人同时各测得 1 寸长度,但实际距离却是不同的 2、标志参照法固定标志:如眉毛、脚踝、指甲或趾甲、乳 头、肝脏等,都是常见判别穴位的标志如印堂穴位于双眉 的正中央;素髎穴位于鼻尖处动作标志:必须采取相应的 动作姿势才能出现的标志,如张口取耳屏前凹陷处即为听宫 穴 3、身体度量法利用身体的部位及线条作为简单的参考 度量,也是找穴的一个好方法如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两 乳之间 4 、徒手找穴法触摸法:以大拇指指腹或其他四指 手掌触摸皮肤,如果感觉到皮肤有粗糙感,或是有刺般的疼 痛,或是有硬结,那可能就是穴位所在。
如此可以观察皮肤 表面的反应抓捏法:以食指和大拇指轻捏感觉异常的皮肤 部位,前后揉一揉,当揉到经穴部位时,感觉会特别疼痛, 而且身体会自然地抽动想逃避如此可以观察皮下组织的反 应按压法:用指腹轻压皮肤,画小圈揉揉看对于在抓捏 皮肤时感到疼痛想逃避的部位,再以按压法确认看看如果 指头碰到有点状、条状的硬结就可确定是经穴的所在位置 5、得气以书本上穴位的位置为出发点,在它旁边不超过一 厘米的范围内寻找最佳的敏感点用点燃的艾条在身上的那 个位置上面动作小一点, 左动动, 右动动, 上动动, 下动动, 具体范围不要超过 1 厘米,来回找,找到能发动“感传”的具 体的地方 也就是放到这个地方, 感觉到“不仅仅是这个皮肤 烫热, 而是其他地方也开始热了” 找到这个地方之后就可以 开始放在上面灸了 记住 16 大艾灸常用穴位 1 、百会穴—— 人体最高处的穴位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 交点处,用手摸可摸到一块比较柔软的地方百会贯通诸阳 经,内系于脑,在上能醒脑开窍,在中能宁心安神;既能升 清阳举下陷,又能温阳以暖下元;既能平息内风,又能疏散 外风所以本穴是救急特效穴,为治疗神志病、风证、阳气 虚损之要穴,临床上用于诸种疾病。
2 、大椎穴——阳气与 督脉的会合之处大椎穴: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 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 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穴是首选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穴也 是首选穴位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在第 7 颈椎棘突下凹 陷处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 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还可用于肺气肿、 哮喘的防治 3 、命门穴——蕴藏先天之气的生命之门本穴 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 生命之本,故名命门命门与肚脐前后相对的,在找该穴的 时候,只要以肚脐为中心围绕腰部做一个圆圈,这个圆圈与 背后正中线的交点处即是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能治 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男性遗精、阳痿以及女性的 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症,并能延缓人体衰老,疏 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其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 督二脉上的运行 4 、中脘穴—可直接调控胃腑气血、阴阳 虚实的穴位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 4 寸中脘穴有调 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艾灸中脘穴可直接调 控胃腑气血,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 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呃逆、吞酸、食欲不振等 有较好的疗效。
5、神阙穴—任脉气血在肚脐正中聚集之处神阙穴:神阙穴 是人体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人体的长寿大穴人体肚 脐中央处即是神阙穴经常艾灸神阙穴,可以使人体真气充 盈、精神饱满、 体力充沛、 腰肌强壮、 面色红润、 耳聪目明、 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泻痢脱肛、中风脱症 等有独特的疗效 6 、气海穴——元气聚集的地方后人有“气 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是说气海穴有温养、 健壮全身的作用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下 1.5 寸处艾灸 气海穴能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延年益寿能治 疗阳气缺乏、活力乏源所招致的虚寒性疾患 7、关元穴——艾灸关元提升整体阳气艾灸关元穴可以治疗 一切阳虚证、气虚证,如气喘短气、畏寒怕冷、遗尿、小便 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 带下、不食、精冷、中风脱证、虚劳羸瘦等关元穴位于下 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正中的下面 3 寸处关元穴是自古的 养生要穴,古今医家都认为刺激该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坚 持艾灸关元穴可以健康长寿、增强体质艾灸此穴一定要掌 握火候,要温而不烫,灸到红晕为度;灸的时间要长,持续 地温灸,达到热量内透,自觉腹内暖洋洋、热乎乎,如融化 般的舒适状态。
艾灸关元穴见效,腹内的寒气会立觉消散 8、涌泉穴——肾经经脉第一穴 “涌泉”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 经脉的第一穴,它连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 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涌泉涌泉 穴又名地冲,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灸之可滋阴潜阳、宁心 安神,有引火归元之妙;且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 骨之功效艾灸涌泉穴最明显的作用是治疗失眠与调节血压 涌泉穴位于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屈时, 足底前凹陷处 9、“肚腹三里留”——足三里胃弱、胃寒、胃 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 足三里这个穴通过艾灸“足三里”,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 中散寒、化淤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提高 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在犊鼻穴下 3 寸,距胫骨前缘一 横指处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 间,由胫骨旁量一横指即是 10 、“小腹三阴谋”——三阴交 小腹疼痛,男子的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的月经 不调、 经量过多或者过少,还有白带等等,一些属于在小 腹方面发生的病都要考用三阴交穴。
经常艾灸三阴交,具有 健脾、和胃化湿、 疏肝益肾、 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 对肝、 脾、肾的疾病都有防治作用女性经常艾灸三阴交穴,除防 病保健外,还能起到美容的功效三阴交穴:三条阴经气血 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在足内踝 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11 、“腰 背委中求 ”——委中穴位置:腿腘窝横纹正中线处 主治: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适用于 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 12 、“头项寻列缺”——列缺穴位置: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 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处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 斜,牙痛,指压列缺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 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 的重要穴位之一 13 、“面口合谷收 ”——合谷穴位置:以 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 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耳聋, 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 产。
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 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 14 、”心胸取内关 ”——内关穴位置: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 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 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 后血晕,肘臂挛痛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 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 腹泻、精神异常等 15 、“坐骨刺环跳 ”——环跳穴位置: 股骨大转子和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主治:袪风除湿,强腰通经适用于风湿痹痛、下肢瘫痪、 药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经痛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 有酸麻胀痛感,同时向下肢发散至小腿外 16 、“腿疼阳陵透 阳陵泉穴是整个腿,上至大跨、下至足跟的一个总的开关 发生疼痛了要考虑到打开这个开关,使它的气血流通这里 面有很多病,像老年人的风湿老寒腿,肌肉拉伤,静脉曲张 等等,都要用阳陵泉穴来治疗位置:膝外侧下方,腓骨小 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清利肝胆,疏筋活络,滑利关节适用于耳鸣耳聋、 胸肋胀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或麻木、膝关节炎、胆囊炎、 口苦、呕吐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其它穴位 也很重要,篇幅有限不能列举太多基本上 ,你掌握了这 16 个穴位,就等于人体的大部分疾病,你首先心里有了数, 也就是说都有地方来治疗它 若真的想学艾灸,家里至少 要备好穴位图或者小铜人,方便查找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