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答辩模拟评委提问.docx
6页论文答辩模拟评委提问一、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1)选择这个课题是因为:在现在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之下1、政府的相关号召;2、市场的进步需求;3、企业的创新需要从这三方面加强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和员工创新行为研究的需要2)作品的学术价值:1、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2、有助于深入现有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3、引进了社会责任与创新行为研究的新理念;(3)现实指导意义:1、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完善形成;2、有助于员工创新意识的良好培养;3、有益于企业核心竞争的稳固建立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一)在当今学术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有很多,但很难明确找到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创新行为二者间有何直接联系,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组织信任和知识共享的单一变量对于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较多,但是缺乏两个变量同时分析影响机制二)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资料阅览、问卷设计、问卷调查以及数据分析,找到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需要有一些因素为中介变量本文认为组织信任与知识共享是两个有效的变量,并且研究了两个中间变量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影响机制,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之处。
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 (一)文章基本观点:主要是由企业社会责任引发的员工创新行为,以组织信任和知识共享为二者之间的变量,这两个变量可能都是中介变量两个变量也有可能一个是中介变量,一个是调节变量二)观点假设:1、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产生有正向的促进作用;2、企业信任会中介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3、组织信任的形成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产生有正向的促进作用;4、知识共享会中介组织信任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三)立论基本依据:我们通过大量的数据阅读和分析,借鉴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现有对比数据例如:1、所有量表的测度指标均采用李克特七级量表(“1”表示“非常不同意 ”, “7”表示“非常同意” ) 来衡量;2、正式知识治理与非正式知识治理量表,借鉴 Lawson 等人开发正式社会化机制量表 (α= 0.76) 与非正式社会化机制量表( α= 0.71) 思路;3 、知识共享量表借鉴了文鹏和廖建桥的知识共享行为量表(α=0.84) ;4、员工创新行为的量表参考了 Scott 和 Bruce 的个体创新行为量表( α= 0.93);5、2016 年 10 月 8 日—2017 年 3 月10 日进行样本调查和检测,问卷对象为我国 32 家企业,本次调查和检测共发问卷 480 份,截止 2017 年 3 月 10 日共回收问卷份。
通过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回收的有效问卷为 426 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 88.75%4、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一)对于问卷的发放数量和地域的选择,并未遍及我国现有地域的大江南北,具有一定的误差二)问卷的填写主体的随意性,造成了部分问卷的回收及筛选过程的淘汰三)后续研究可选取涵盖不同地域的样本,引入涵盖区域和行业差异的指标,以便得出更具普适性的研究结论;也可以对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差异以及新兴产业内不同行业员工创新行为的差异进行比较,以便得出更具实践操作性的结论5、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入的新见解一)企业社会责任中还存在许多对于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变量,例如: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功能匹配、形象匹配、知识共享,个人的 IT创新性、组织信任等问题研究,并非单一变量或者单一的影响机制二)因此,我们对于问卷的设计涉及了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多个功能、多个角色的多维度分析,更有利于日后的有关深入研究和分析6、本文的提出见解的可行性一)本文提出见解为:1. 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有主动承担和构建良好员工、企业、社会关系的行为,构建和谐的“贸易生态系统” ;2. 企业员工的主动创新性意识增强,员工创新性行为的数量随之增加;3. 企业的创新型比例大幅升高,对于客户的需求满足程度大大增加;4. 国际市场形成了企业员工创新的良好科研发展风气,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大企业在创新型发展道路上的“和谐竞争,团结互助”的稳步前进和长远发展。
二)在现在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之下1、政府的相关号召;2、市场的进步需求;3、企业的创新需要从这三方面加强了企业对于员工创新行为的需要,因此,见解可行性较高2017.5.20 日会议总结1.肖露莎:在创新型互联网的时代社会经济下,企业应该如何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并做好员工创新陈莎:互联网快速信息沟通时代下,更注意员工信息的保密;健康网络环境的构建;为员工及时更新相关职业知识,减少互联网对员工的冲击;搭建好员工信息共享平台等几个方面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陈鲜发:可以像国内诸如阿里,腾讯等企业,做好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将企业社会责任内化为一种理念,成为一种管理方式,作为自己企业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的活动2.肖露莎:在理论回顾与假设形成中提到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歧义较大,那此文是基于哪些理论形成的陈莎:理论和研究的发展历来就是在歧义中发展本文的企业社会责任是基于现在大众较认可的社会责任国际 SAI 的理论,认为企业除了为自身及合作者盈利之外,还应承担对员工、对社会的利益的保证,进行多方面的负责陈鲜发:本文主要是依据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社会责任国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即企业社会责任出去向股东负责,为所有者创造利润以外,还有必要肩负起社会层面的义务该理论形成的。
3.肖露莎:我们谈到组织信任说员工对企业信任,觉得企业可靠,但是在现实中,如何做到组织信任陈莎:把握好企业和员工间双向的心理契约员工应明确工作职责和岗位要求,努力工作,加强企业对于员工的组织信任;企业应支付合理报酬、福利,承担其社会责任,加强员工对于企业的组织信任陈鲜发:在现实中,如何做到组织与员工的相互信任,首先员工应该能通过企业提供的一些渠道知道企业的相关制度和工作要求企业也应该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对外保持自身良好的声誉和社会形象,提供给员工了解公司相关制度的途径4.陈莎:有关组织信任和知识共享的发展历程,简单的陈述一下肖露莎:论文 P10 的组织信任流程陈鲜发:组织信任由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员工对组织领导的信任发展到组织内部的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主管之间的人际信任和对组织的系统非人际信任;知识共享主要是知识技能的一种传递的过程,可以发生在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组织之间,还可以是组织和组织之间的知识共享5.陈莎: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现代争议,你有什么看法?肖露莎:企业发展到一个阶段不是靠压榨员工获得经济利益,要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战略,才能实现共赢陈鲜发: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有的企业觉得重要,有的企业局的不重要,我认为一个企业应该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才可以去承担除了政府政策强制的社会责任的外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发展中后期的作用会更加明显。
6.陈莎:员工创新行为,在此篇论文里有什么可提升的实践性操作?肖露莎:分两类:对企业,对学者陈鲜发:如何提高员工创新行为的具体实践性的操作,企业应该先做好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应该告诉员工企业的相关制度以及工作的具体要求,提高员工对组织信任同时企业应该安排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的员工知识技能的培训,同时也可以然后能力强的员工带能力稍微较弱的员工做好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的工作通过上述两点可以极大的提高员工创新的积极性,激发员工创新行为7.陈鲜发:表格 4 创新自我效能感在促进性建言行为与员工创新绩效间的中介检验解释一下?陈莎:模型一到模型四都是为了检验组织信任在知识共享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中介关系,建立的回归函数模型,通过回归系数的调节,最终发现当回归系数在 0.7 左右时,得出明确的回归函数,证明组织信任在知识共享和企业社会责任的中介关系明显8.陈鲜发:能不能看看我们的调查问卷,讲讲我们如何进行问卷的发放回收数据分析过程?陈莎:问卷调查对象为武汉、深圳、广州等地的企业,发放方式为纸质问卷、电子版文件,结合访谈法,回收的问卷通过 spss 数据统计分析,以 amos 制作关系模型肖露莎:首先填写问卷实在非正式场合,不是以一个严肃的氛围,时间约半个小时;其次进行员工和主管的对应,员工对主管进行评价,主管也对部门填写问卷的每一个员工进行评价;问卷的统计用 spss 进行数据统计。
9.陈鲜发:对于引用的文献有没有特别之处,比如英文文献在哪里有体现?有什么特别之处?陈莎:我们所引用文献内容是:有关键词相关概念的表达,问卷制作的相关参考都是现有研究水平获得较多认可的理论,有利于我们此次科研成果的普遍代表性肖露莎:谈四个大模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