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讲-亚里士多德《政治学》PPT课件.ppt

50页
  • 卖家[上传人]:夏日****8
  • 文档编号:279214204
  • 上传时间:2022-04-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61.50KB
  • / 5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讲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 (一)生平(一)生平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哲学家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集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全欧洲千年之久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马克思认为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亚里士多德的一生活动可分为三个时期: 1“学园精英学园精英”(公元前(公元前367-347) 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公元前367年18岁的亚里士多德进入阿卡德米学园求学近20年他天资聪颖、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思维敏捷、学业精湛、超群拔萃,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被柏拉图称为“学园的精英”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据说,柏拉图创办“学园”以后,一直想物色一个理想的继承人但是,由于另一人是柏拉图的近亲、学术观点更与柏拉图像似,最后被任命为继承人对此,亚里士多德并不怨恨自己的老师,仍然由衷地热爱和尊敬他 亚里士多德并不盲目崇拜自己的老师,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他虽然受到老师的巨大影响,并将许多思想继承下来,但他著作中常有对老师观点的严厉批评这种批评不仅仅是后来,即使在柏拉图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以至于柏拉图经常善意地称亚里士多德为小驹这个称呼的意思是说小驹吃足了奶就会乱踢它的母亲正是这种不迷信、不盲从、敢创新、善开拓的精神使他在古代学术研究上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2王子之师(公元前王子之师(公元前347-335)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游历小亚细亚及各城邦,完成政治学、伦理学著作前343年,马其顿国王腓力要求他做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的家庭老师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 3创办吕克昂学校(公元前创办吕克昂学校(公元前347-335) 公元前336年,亚里山大继承了王位亚里士多德离开了王宫,49岁那年创办吕克昂学校,希腊历史上第二大学园。

      吕克昂虽然不象现在的学校那样正规,它没有考试,不制定教学大纲,但在这里,亚里斯多德无私的把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告诉给他的学生在他看来,教育是知识的非常合适的展现方式他真诚地认为,除非一个人能把他的知识传授给他人,否则就不能声称知道了某个问题 在吕克昂,亚里斯多德整整工作了13年这一段时间是他研究和著作最丰沛的时期公元前323年亚里山大逝世,他被人定为亵渎神灵的罪名离开雅典,一年后去世 (二)主要著作(二)主要著作 据记载他写的书不下170本,留下来的有47部,不过,他的成就并不限于作品,而在于他知识的渊博在科学上,亚里士多德研究了解剖学、天文学、经济学、胚胎学、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物理学和动物学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则研究了美学、伦理学、政治、政府、形而上学、心理学、以及神学亚里士多德也研究教育、文学以及诗歌亚里士多德的生平著作加起来几乎就成了一部希腊人知识的百科全书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和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仅存政治学著作政治学和雅典政制政治学系统地论述古希腊政治思想,第一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

      二、全书结构二、全书结构 全书共八卷,主要涉及到城邦、公民和政体三个方面的问题 城邦论:第一卷、第二卷1-8章、第七卷1-12章 公民论:第三卷1-5章、第七卷13-17章、第八卷 政体论:政体的类型分析:第二卷9-12章、第三卷6-18章、第四卷 政体的变迁分析:第五卷、第六卷 第1卷:我们可以把第1卷看成全书的导论,重点论述了城邦的内涵、目的、原则以及起源城邦是由家庭发展而来的,家庭由三种关系构成:主奴关系、夫妻关系以及父子关系亚里士多德重点论述了主奴关系,兼及夫妻关系 第2卷:该卷论及理想城邦亚里士多德在该卷中,着重进行批判,一是批评柏拉图对理想城邦的设计(第1-8章);二是批评一些现实的被公认的理想城邦:斯巴达、迦太基和克里特(第9-11章) 第3卷:该卷主要论述公民理论和政体理论论及了公民的性质、资格、品德和类别,同时论及了政体的概念、类型、最优良的政体以及谁应当掌握最高统治权(在其间涉及到了法治问题) 第4卷:该卷探讨了现实政体的类别以及从现实上而言哪种政体是最好的政体三、重点观点导读三、重点观点导读 (一)城邦(一)城邦 第一,城邦的内涵第一,城邦的内涵 “既然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那么我们也可说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求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

      第1页) 解读:城邦是一种社会团体,但是城邦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团体,城邦是一种最高的社会团体城邦是人类最高的组织形式,无论它的地位,还是它追求的目的,都高于一般的社会团体 “城邦正是若干(许多)公民的组合第109页) “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体第113页) “城邦正是自由人所组成的团体第132页) 解读:城邦是由公民构成的,是由公民在一起构成的社会团体公民就是享有政治权利的人,就是自由人城邦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它在规模上必须是适中的如果人口增长过快,那么城邦的资源肯定难以维持人口的生存;如果人口稀少,那么这也不利于城邦的健康成长古希腊的城邦无论在面积还是人口上都不能与今日的民族国家相媲美,城邦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存在,它必须满足两个目标,一是国家的安全,二是国家的繁荣无论地狭人稀的城邦,还是国土面积超大的帝国,都难以满足这两个目标在中世纪后期出现的民族国家可以满足这两个目标 “城邦本来是一种社会组织,若干公民集合在一个政治团体以内,就成为一个城邦,那么,倘使这里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变为另一品种的制度,这个城邦也就不再是同一城邦。

      第118-119页) 解读:政体对城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倘若政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城邦也会发生变化第二,城邦的起源第二,城邦的起源 “家庭就成为人类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建立的社会的基本形式;其次一种形式的团体为了适应更广大的生活需要而由若干家庭联合组成的初级形式便是村坊;村坊最自然的形式是由一个家庭繁殖而衍生的聚落第6页) “等到由若干村坊组合而为城市(城邦),社会就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在这种社会团体以内,人类的生活可以获得完全的自给自足;早期各级社会团体都是自然地生长起来的,一切城邦既然都是这一生长过程的完成,也该是自然的产物第7页) 解读:亚里士多德在城邦的起源或国家的起源上持一种演化论的观点,认为城邦是经历了如下的演化过程:家庭村坊聚落城邦亚里士多德的演化论不同于后来关于国家起源的契约论、神授论或暴力论等观点 第三,城邦的目的第三,城邦的目的 “城邦的长成出于人类生活的发展,而其实际的存在却是为了优良的生活第7页) “就我们各个个人说来以及就社会全体说来,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谋取优良的生活第130页) “城邦不仅为生活而存在,实在应该为优良的生活而存在第137页) “一个城邦的目的是在促进善德。

      第139页) “城邦是若干生活良好的家庭或部落为了追求自足而且至善的生活,才行结合而构成的一个城邦的作用及其终极目的却是优良生活,而社会生活中的这些活动却只是达到这种目的的一些手段而已城邦为若干家庭和若干家庭所组成的村坊的组合,由此结合,全城邦可以得到自足而至善的生活,这些就是我们所谓人类真正的美满幸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政治团体的存在并不是由于社会生活,而是为了美善的行为第140页) 解读:城邦的目的是过一种优良的生活,即至善的生活人们在城邦中生活,是为了实现最高的善个人加入城邦,可以过上一种至善的生活,从此也可以凸显出城邦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其他团体都是不能与城邦相比的,只是实现城邦的目的的一种手段罢了 第四,城邦与个人第四,城邦与个人 “城邦出于自然的演化,而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凡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而不归属于任何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个鄙夫,那就是一位超人第7页) “人类自然地应该是趋向于城市生活的动物(人在本性上应该是一个政治动物)第130页) 解读: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句话的来源实际上,这句话译为“人是生活在城邦中的动物”较为合适。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是离不开城邦的,倘若离开了城邦,人就无法生活人如果离开了城邦这一共同体,就不可能享受到自由在古希腊城邦时代,一个人如果被驱逐出城邦,无异于被判了死刑人是一种群体动物,应该生活在城邦中,这是人的本能 “城邦虽在发生程序上后于个人和家庭,在本性上则先于个人和家庭就本性来说,全体必然先于部分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一个隔离的个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袛人类生来就有合群的性情第8-9页) 解读:城邦优于个人,这是古典共和主义的源头所在 第五,平等:主奴与男女第五,平等:主奴与男女 “世上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区分,这不仅事属必需,实际上也是有利益的;有些人在诞生时就注定将是被统治者,另外一些人则注定将是统治者第13页) 解读:人是生而不平等的 “正义的(合法的)分配是以应该付出恰当价值的事物授于相应收受的人第136页) “政治学上的善就是正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按照一般的认识,正义是某些事物的平等(均等)观念正义包含两个因素事物和应该接受事物的人;大家认为相等的人就该配给到相等的事物。

      第148页) “所谓公正,它的真实意义,主要在于平等如果要说平等的公正,这就得以城邦整个利益以及全体公民的共同善业伟依据第153页) “凡自然而平等的人,既然人人具有同等价值,应当分配给同等权利第167页) 解读:正义总是意味着平等,反之则不然 “所谓平等有两类,一类为其数相等,另一类为比值相等数量平等的意义是你所得的相同事物在数目和容量上与他人所得者相等;比值相等的意义是根据各人的真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衡称的事物举例来说,3多于2与2多于1者其数相等;但4多于2者与2多于1者,比例相等,两者都是2:1之比,即所超过者都为一倍第234页) 解读:亚里士多德把平等分为“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并进而主张把两种平等观结合起来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数量平等”是指不论个人贡献的贡献大小而获得的结果是平等的,即平均主义;而比值平等是每个人获得与每个人贡献程度相适应的结果 “凡自己缺乏理智,仅能感应别人的理智的,就可以成为而且确实成为别人的财产(用品),这种人就天然是奴隶自然所赋予自由人和奴隶的体格也是有些差异的,奴隶的体格总是强壮有力,适于劳役,自由人的体格则较为俊美,对劳役并非其所长,而宜于政治生活。

      第15页) “世上有些人天赋有自由的本性,另一些人则自然地成为奴隶,对于后者,奴役既属有益,而且也是正当的第16页) “人类确实原来存在着自然奴隶和自然自由人的区别,前者为奴,后者为主,各随其天赋的本分而成为统治和从属,这就有益而合乎正义第18页) 解读:亚里士多德根据人的理智,根据人的体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