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18192327
  • 上传时间:2024-02-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0.0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七年级下册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本节目标】1.以长城、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学生认知平面和空间概念2.知道长城的起止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4.组织学生了解广东的古建筑,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故宫、长城的视频和丰富的图片,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感受明清建筑的技术高超2.通过让学生分组准备故宫不同位置的导游词,增强学生对故宫建筑的情感体验3.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辩证地看待长城的修建功能和影响4.通过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异同,提高学生对明长城的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故宫、长城的学习,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2.通过学习长城,能感受到先民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体会到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3.通过讨论长城及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故宫和长城,并通过学习,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难点: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课前预习】1.北京城:曾经是元、 、清三朝的都城,是 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的2.从外向里依次是 、 和 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3.宫城旧称 ,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 两朝的皇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4.故宫于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定为 原因是:故宫是我国现存 、 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艺术的结晶5.明长城:为了防范 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长城它东起 ,西至 , 曾经加固过长城6.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我的疑惑】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有什么想不通或好奇的事情?【课堂活动与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播放截取自《故宫》中关于北京城整体介绍的5分钟精彩片段,视频中在优美的音乐中,充满自豪感地向外界介绍这座城市的特色,让学生沉浸在对北京城的欣赏中。

      一、明清皇宫(一)展示:《明朝北京城图》问题探究:1.北京什么时候成为全国统一的政治中心?2.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哪位皇帝在位时营建并成为明朝的都城?3.北京城布局有怎样的特点?分为多少个部分?故宫位于北京城的哪里?(二)展示《故宫俯瞰图》请各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当导游,引导我们一起去观赏故宫的美和了解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与事注意:每组同学所讲述的内容不能重复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图文素材)展示《午门》展示《太和门》图片展示《太和殿》图片展示《坤宁宫》、《御花园》图片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精彩介绍现在考验一刻到了,看同学通过阅读和听同学介绍,知道了多少?二、雄伟的长城长城被称为建筑史上的奇迹有位外国朋友曾说:“建造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不能克服的民族所以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一)放映《长城》截取视频,指导学生在听的时候,注意与书本内的主要内容结合学习二)探究学习 1.用多媒体技术将《秦长城》《明长城》出现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大致位置、走向小组合作学习:分别找出两朝所修长城的起止点,有哪些重要关口和位置走向,修长城的目的、作用等2.讨论“长城从古至今的历史作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长城不仅仅是一项浩繁巨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一条分隔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的战线,它更是中国人民勇敢、坚韧、智慧、顽强抗敌精神的象征。

      如今的长城,更重要的不是它的实体,而是它的精神,毕竟众志成城才是坚不可摧的“长城”在今天,长城更注入了自信、进取和创新,向世人展示了我们开放的胸怀,勇于参与世界竞争,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找到答案,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会追问一些细节内容,以引导学生做出更完整的回答学生:元朝,元朝时称元大都学生: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进行扩建,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营建北京城,后从南京迁到北京学生:布局严谨、匀称而明朗,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而笔直它分为京城、皇城、宫城三部分故宫位于宫城,又称紫禁城学生1:朋友们,现在就在我的带领下大家一起来参观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是北京城的一部分,整座城池建成于公元1420年,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又叫紫禁城它是明清两朝24位皇帝居所,同时也是政治的中枢学生2:这里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午门的平面呈“U”字型,正楼高35.6米,门额上有“午门”二字两厢尽头为钟、鼓楼城门正面开三个门洞,中路供皇帝出入,东西两侧供皇室成员及文武大臣通行两厢尽头为钟、鼓楼每逢皇帝去太庙祭祖便击鼓,去社稷坛祭土、谷神则鸣钟如果皇帝去天坛祭天或祈谷便钟鼓齐鸣,告知百姓们“咱们的皇帝要去天坛祭天,祈谷为民造福啦!多么伟大的皇帝呀!”学生3: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

      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即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学生4: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后来,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改为太和殿学生5:“坤”是地的意思,“宁”是宁静,安宁的意思,坤宁即是象大地一样宁静、安忍不动意思是说,皇后是后宫之主,母仪天下,应该有大地一样安忍不动的胸怀明代的皇后都住在这里,自清朝雍正皇帝开始,皇帝从乾清宫搬到养心殿居住,皇后也从坤宁宫搬到了体顺堂伴驾,坤宁宫的作用因此发生了变化,西部被改成了萨满教的祭祀场所,东部改为皇帝大婚的洞房考验一刻:1.现在,我们去北京观光,能看到明清时期的名胜古迹有( )①天安门 ②故宫 ③天坛④长城 ⑤秦皇兵马俑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④2.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 )A.沈阳故宫 B.北京故宫 C.避暑山庄 D.万里长城3.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

      这里“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 A.故宫 B.十三陵 C.长城 D.颐和园请同学把你们所找到的答案填下表:不同点比较异同相同点抵御的游牧民族东西起止点材料结构秦长城明长城学生1:长城既是一座宏伟的防御工程,同时它也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学生2:工程浩大,难度极高,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民族的象征,是一个旅游观光的胜地,不禁让人发出“不登长城非好汉”的感慨当堂小测】1.明朝北京的紫禁城是指( )A.京城 B.宫城 C.皇城 D.外城2.明朝时北京城中的宫城是现在北京市的( )A.故宫博物院 B.劳动人民文化宫 C.中山公园 D.景山公园3.明朝修建长城是为了( ) A 抵御蒙古骑兵南下侵扰 B 弘扬中国五千年文化 C 组织清兵入关 D 避免便民滋扰生事,使闭关锁国的反映4.某中学中国古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的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该到(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 C.嘉峪关 D.玉门关遗址5.我国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拥有丰富的人文文化内涵,请你列举中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不少于4个)。

      6.请看下图回答问题:(1)这是什么时期的北京城?(2)图中A代表_________城,B代表__________城,C代表__________城,D代表__________城3)图中A所在的城是按照 “ ” 的古制构建的4)明、清两朝迁都北京的时间分别是_______、_______5)它有怎样的历史地位?7.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建始于公元前3世纪,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都江堰控制着岷江之水,引导其灌溉成都平原肥沃的耕地 材料二 :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请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水利工程由谁主持修建的?修建于哪一时期? (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它”是什么的象征?为保护世界遗产,我们该做些什么?【课后反思】1.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以北京故宫、长城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用丰富的图文、视频资源,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这些伟大的工程2.作为旅游景点的北京故宫和长城,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给学生自由拓展的空间,来观察、认识、介绍、评价它们3.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懂得用表格的形式来进行归纳、比较可比较的知识点 1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