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希腊三贤的师承关系.pdf

1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4002169
  • 上传时间:2018-09-0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45.59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简介和主要哲学思想一、生平介绍苏格拉底( 469—399BC.)是开创希腊哲学研究新方向的划时代的思想家,他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与活动能力,注意政治、道德、 社会、 人生的基本问题,在西方人的生活领域竖立起一座真善美 的理想宫殿, 虽然这是唯心主义的追求,却显示了人类在精神上的勇敢探索从此人自身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希腊哲学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高峰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尼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色诺芬尼的《回忆录》中,将苏拉格底说成是一个道德高尚、助人为乐、遵守法律、有实际事务主张的好公民,对他的哲学思想则几乎没有谈到在柏拉图的对话中,《申辩篇》、《克里多篇》和《斐多篇》 直接叙述了苏格拉底被审判时的自辩以至服毒前的谈话;他的其他早、 中期的对话也都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对话者,阐述各种哲学思想此外, 和苏格拉底同时的诗人阿里斯托芬在他的喜剧《云》中,将苏格拉底描写为一个智者,以诡辩和谎言欺骗青年但一般都认为这只是一种艺术创造,不是真实历史。

      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要点是,他在批判自然哲学,特别是在批判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中得出了目的论,在批判智者学派中得出了道德上的普遍原则,而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内容是关于建立道德原则的普遍方法苏格拉底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出身贫寒, 但崇尚知识, 多方求学, 逐渐成为具有全面文化休养的哲学家他述而不作, 没留下任何著作,其思想主要是由他的两个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 的作品中得知的 他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是不守本分所以他的哲学追求便集中在认识人自己上他提出的命题 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比如什么是幸福、 美德、 真理、 正义等等, 其中所贯穿的一个最严肃的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 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他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 我尊敬你们, 热爱你们 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 ,, 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无论你们怎样处罚我,我决不改变自己的信仰” 因此他的哲学是道德哲学。

      他的讨论虽以唯心主义为出发点,但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内核,如辩证的认识, 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再如讨论中的问答方法,即辩证法最初的涵义,通过反复问答,揭示对话者的自相矛盾之处来达到正确认识他强调知识的作用, 强调理性, 要求人们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外界事物,发现真理,并提出概念在认识中的作用,确立了一系列概念范畴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有深远影响苏格拉底提出道德即知识,人的灵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法)苏格拉底像孔子一样,一生述而不作, 没有留下一个字的著作,他的对话及其思想,经由柏拉图的记述,成为人类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柏拉图完全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对话思维方法,前后共著对话二十五篇,除最晚出的 《法律篇》外,其余二十四篇都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对话者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其思想的忠实继承人柏拉图 (427— 437BC.)出自雅典贵族家庭,生逢 希腊城邦危机初现的时代,曾力求用自己的哲学拯救国家和社会后致力于 教书育人,留下大量著作,主要作品以对话体写就,著名的有《申辩篇》、《会饮篇》、 《理想国》等,内容涉及哲学、 政治伦理、教育问题他的 哲学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核心为“理念论”,其它理论均以此为基础。

      在他看来, 世界分为感觉中的自然世界和理念中的超自然世界两部分由于感知的世界总在不停地变化,人们对它的认识因时、因地、因人、因情而异,因而感觉世界是不真实的唯一真实的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而感受到的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 比如说少女和鲜花美时,必先有一个美的概念在判断者心中,这一概念又一定和美的总体概念相一致,因而在判断者的身外必定有个绝对美的理念美如此,真与善亦然,一切具体和抽象事物都有理念理念是世间万物的原型,万物是理念的摹本他倡导对永恒的真善美亦即理念世界的追求,后来人们往往把追求纯精神的唯理主义行为称作柏拉图式的行为 柏拉图否认现时世界的真实性和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认为理念是人心之外的一种实体,真理认识只能靠对它的直接感悟,所以他的哲学是客观唯心论他的理念论用于现实社会的改造,便产生了他的理想国的设计他的哲学认识论却成为西方唯心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政治思想:理想国与法治国1、理想国:成员:统治者、军人和平民;目标:正义与幸福,和谐与效率;统治者:哲人做国王原则:等级划分、财产公有、普及教育评价:最早的乌托邦思想其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的主张,被空想社会主义者接受,影响深远法治国:强调法治,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柏拉图创办雅典学院,是欧洲最早的一所大学,培养治国人才,重视自然科学知识柏拉图创办了雅典学院这座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学校他师承了苏格拉底的对话问答法的教学方法,提倡通过对话形式,提出问题,突显矛盾,然后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最后得出结论 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主要目的是理性的训练教师要通过师生对话,启发、 诱导学生进入理性思维境界,使他们在“冥思苦想”后“茅塞顿开”,喜获“理性之乐”这与苏格拉底的思维助产术有异曲同工之妙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重点论述了重视儿童道德教育、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以“善” 为最高目的的教育理念,这些思想对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可以说,孔子与柏拉图对于“道德教育”都是很推崇的,他们都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部分,要重视对道德的教育亚里斯多德(384—322BC.) 是集古希腊 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渊博学者,称之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哲学是他最擅长的领域他师从柏拉图20 年,一度任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教师,后回 雅典办学 ,著作传说达千卷之多,大多散佚,现存162 卷,包括《形而上学》、《物理学》、《气象学》、《政治学》 、《伦理学》、《修辞学》、《范畴篇》等47 部,其中有些作品, 可能是赝品。

      他是现代许多科学门类的奠基人,哲学到他的手里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他的著作中, 希腊哲学的爱智与深思精神被发展到顶峰他的哲学与他的导师柏拉图的关系是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其中的批判要多于继承他有句科学认识史上的名言: “吾爱吾师, 吾尤爱真理” 反映他的真理高于一切信念他的哲学认识论是从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的他在《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识 他把柏拉图的理念比作一种拟人的神灵,正如神是神化了的人一样,理念则不过是永恒化了的自然物体在批判柏拉图理念的同时,亚里斯多德确立了他的形而上学的原因论他认为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系由4 种原因所致: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目的因这不仅表现于人工的制造物中,而且表现在自然万物的产生之中 他根据无穷后退不可能的推理原理得出第一原因或第一推动者只能是没有质料的形式, 或者称之为神 但这个神在亚里斯多德眼里实际是一种以精神为实体的东西,现实的思想活动是神的生命在这里, 神不过是一种探索不已、往复追询的代名词亚里斯多德还是逻辑学的创始人,他把逻辑学看作哲学的一部分,提出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前者由个别到一般,后者由一般到个别。

      他的研究便是先从收集大量材料开始,通过严密分析、归纳、概括、推理而得出结论这就与柏拉图的令人捉摸不定的神密方法明显有别亚里斯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1、哲学思想: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创立逻辑学:三段论;政治思想:法治优于人治;伦理学:中道理论,人们的生活以理性为准绳亚里士多德喜欢激烈争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把逻辑学发展为一门科学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尼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色诺芬尼的《回忆录》中,将苏拉格底说成是一个道德高尚、助人为乐、遵守法律、有实际事务主张的好公民,对他的哲学思想则几乎没有谈到在柏拉图的对话中,《申辩篇》、《克里多篇》和《斐多篇》 直接叙述了苏格拉底被审判时的自辩以至服毒前的谈话;他的其他早、 中期的对话也都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对话者,阐述各种哲学思想。

      此外, 和苏格拉底同时的诗人阿里斯托芬在他的喜剧《云》中,将苏格拉底描写为一个智者,以诡辩和谎言欺骗青年但一般都认为这只是一种艺术创造,不是真实历史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要点是,他在批判自然哲学,特别是在批判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中得出了目的论,在批判智者学派中得出了道德上的普遍原则,而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内容是关于建立道德原则的普遍方法具体来说,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目的论从智者开始, 古希腊哲学由注重研究自然本身转到注重研究社会伦理和人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柏拉图在《斐多篇》中介绍说,苏格拉底早年也研究过自然哲学,一心追求研究事物的原因但当这种研究无法帮助他解释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时,他就感到迷惑和不满足后来听到阿那克萨哥拉讲“奴斯”,觉得很高兴 但研究阿那克萨哥拉的著作后,发现他在解释具体的自然现象时又放弃了奴斯,仍用物质作机械的解释而哲学所研究的应当是:为什么生成这种东西?为什么能够生成这种东西?这样,苏格拉底在反对自然哲学中提出了自己关于原因的主张,即目的论在苏格拉底看来,世界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其中有一种支配力量,它使万物成为如此的样子,并且是最好的,这个支配力量就是“好”(“善”)。

      善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一个基本概念,是说明事物“为什么”的原因在苏格拉底的哲学中,善或目的具有相同的意思他认为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追求一种完满性原则,整个世界的万物都具有这样的目的性这样,苏格拉底就把目的论当成了他的世界观用目的论来说明世界,这是苏格拉底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古希腊哲学正是从苏格拉底开始, 自然哲学中决定论的宇宙观为目的论的宇宙观所代替目的论的提出, 在于对世界的统一性, 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程,及自然中谐调的现象等作出哲学上的解释这种解释力图克服自然哲学中的机械决定论,宇宙运动的循环论,和把精神、 意识现象统统归结为物质的组成方式不同的片面性观点,同时也力图克服智者们不重视研究原因,把一切都看成相对的、 主观的、 可怀疑的错误观点,这在认识史上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苏格拉底对世界统一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理解是错误的,具有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倾向在苏格拉底看来,整个宇宙都服从一种目的、一个“好”的原则这是由于神的存在和神的力量才把世界万物设计得如此之好,如此完满无缺, 并且追求着最好的目的,从而使世界成为一个有秩序、有意志, 且发展得愈加完好的统一整体从反对自然哲学的因果决定论, 到主张目的论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再到承认作为最高目的的神的存在的有神论,这是苏格拉底世界观的基本面貌。

      苏格拉底的神学目的论思想,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并对中世纪的哲学和神学,乃至近代哲学和科学都发生过不少的影响,是欧洲哲学史上一个源远流长的重要理论苏格拉底既然把世界归为一种善的目的,且认为这 是由神决定的 ,那么研究自然对人来说就是无意义的,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而且,干涉自然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