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王贵与李香香》作品赏析.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13189066
  • 上传时间:2017-10-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王贵与李香香》欣赏刘丽梅《王贵与李香香》是李季的诗歌代表作,也是延安时期叙事诗的代表作李季(1922 一 1980)河南唐河县人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 年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八路军部队工作1942 年冬回到延安在这里,他读到了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年冬季,他自觉扎根于陕北“三边”同那里的人民“一起欢乐,一起忧愁,一起爱,一起憎恨” 在“三边”生活的五个年头里,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当代人” 作品有长诗《王贵与李香香》 、 《杨高传》 、诗集《玉门诗抄》等长诗《王贵与李香香》 ,最初以《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三边民间革命故事》题发表在 1946 年夏的《三边报》上同年 9 月,改为《王贵与李香香》在延安《解放日报》上连载,它一出现便赢得了解放区军民的普遍重视和喜爱,被誉为“新民主主义文艺运动对于封建的买办的文艺运动的胜利”自长诗传到国统区,也受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普遍的好评,茅盾认为,长诗“是一个卓越的创造,就说它是‘民族形式’的史诗似乎也不过分” 《王贵与李香香》在中国新诗发展上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 长诗塑造两个鲜明的农民的形象:王贵是一个受压迫的农民,与地主阶级有若深仇大恨。

      十三岁那年,眼睁睁地看着崔二爷逼租,父亲活活被打死,受尽了折磨,王贵成了地主家的放羊娃这种非人生2活,使他懂得了仇和恨:“别人的仇恨象座山,王贵的仇恨比天高” 老牛死了换上牛不老,杀父深仇子要报” ,对地主阶级的深仇大恨是他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思想基础王贵不畏强暴,坚定勇敢他暗里参加了赤卫军鲁要地主阶级拚—拚当他被抓后,被五花大绑,崔二爷对他软硬兼施,并用死来威胁他每但他也丝毫不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曰:“我个死了不要紧啻千万个勇汉后面跟”自满脸浑身血道道,皮破肉烂不忍看王贵有着高度的革命觉悟,王贵从自身的苦难经历出发,认识到只有闹革命穷人才能翻身,他暗地里铀赤卫军在被抓后,仍坚定革命信心,认为大风迟早要吹灭地主阶级这盏灯二革命胜利后,他目光远大,胸怀宽广“不是闹革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革命救了你和我,革命救了咱庄户人” “一杆红旗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 ”“快马上路牛耕地,闹革命是咱自己的事 ”“太阳出来一股劲地红,我打算长远闹革命” “过门三天安了家,游击队上报名啦 ”王贵的爱人李香香是爱憎分明的农民的女儿不仅外形美,而且精神也美李香香同王贵在艰难困苦中建立起了忠贞不二的爱情。

      香香是身受压迫的农民,因此“由小就爱庄稼汉” ,自觉地把个人的爱情与阶级的爱和恨联系在一起唱当王贵遭到地主崔二爷毒打时,她敢于冒着危险,黑夜里给游击队送信,从而解放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李香香与王贵一样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婚后的第三天,就支持王贵参加了游击队李香香对地主阶级有着刻骨的仇恨当她遭到地主崔二爷的种种迫害和侮辱时,不屈于威逼,不迷于利诱,3愤怒地痛斥崔二爷, “有朝一日遂了我心愿,小刀子扎你没深浅” 《王贵与李香香》以土地革命时期陕北农民革命运动为背景,通过—对农村男女青年的恋爱故事深刻地揭露了旧农村阶级压迫的悲惨状况,生动地反映了陕北“三边”地区农民闹革命的壮烈景象,表现了革命与劳动人民幸福生活的血肉连的关系——“不是闹革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 ,明确他表达了长诗的主题王贵与李香香是—对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农民的形象这是一首民歌体长篇叙事诗它的叙事话语有三个叙事元素:爱情故事与复仇故事——“杀父深仇子要报”相结合,最终成为斗争故事例如作品中虽然讲述了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但是可以见到回避的痕迹,作者尽量把王贵和李香香的感情处理为“阶级兄妹”般的爱情。

      这样的基本的叙述模式是革命意识形态对民间宗法制意识形态引导的产物也是那一时期延安文艺创作的共同模式长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信天游,是陕北地区的民歌曲式其特点是:自由灵活,比兴丰富表现力强,音乐性强在长诗的创作中作者大量吸收“信天游”的丰富营养,同时又有创新和发展 “信天游”一般是两句一节,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诗人采用“信天游”格式时,仍然是二句一节,但并非每节都是构成—个独立意思,而是数节才表达—种情感或一个独立意思,将几百节联缀成章,叙述一个长篇故事,既有叙事,又有抒情长诗较多运用民歌中的重复和比兴手法比,比喻运用自然写物或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作比喻,增强诗歌形朋兴,是触景抒情唤起读4者由此及被的联想,造成某种感性色彩或气氛 “山丹丹开花红皎皎,香香人材长得好” ,此句比兴同一 “紫红犍牛自带耧,闹革命的心思人人有” ,比兴不一,只兴不比这样既有利故事的叙写与铺展,又使得形象生动活泼,主题突出鲜明 诗篇语言朴素生动,句子大体整齐,每句一般三顿,韵一般是两句一韵,以多种押韵方法来加强节奏感,使诗歌韵律显得灵活多变,谐调动听长诗广泛采用经过提炼加工过的陕北农民口语,平白如话,通俗易懂“马蹄落地嚓嚓响,长枪,短枪,红缨枪” ,语言中浓缩了内涵丰富的民间故事,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

      总之,长诗创造性地运用了民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了农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体现了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大众化的方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