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井田区域地形图.ppt
24页第三章 井田区域地形图,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地形等高线 第三节 井田区域地形图的识读 第四节 井田区域地形图的应用 第五节 工业场地平面图,第一节 概述,井田区域地形图是指某一井田范围内的地形图它反映井田范围内地面的地貌和地物情况 地物指地面上的房屋、河流、农田、森林、道路、桥梁以及各种公用和民用设施等 地貌指地面上的高低起伏的形态,如高山、盆地、山谷、山脊等 一般比例为1:2000或1:5000,第二节 地形等高线,一、地形等高线的概念 地形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也就是水平面和地面相截所形成的闭合曲线 二、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称为等高线距 相邻等高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第二节 地形等高线,三、基本地貌的等高线表示 山地:隆起而高于四周的高地,高大的称为山峰,矮小的称为山丘 盆地:低于四周的盆形洼地 山丘和盆地的等高线都是一组封闭曲线山丘的高程从这组封闭曲线的里面向外递减,而盆地的高程则递增 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表示斜坡下降的方向第二节 地形等高线,山脊: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狭长高地 山脊线(分水线):山脊的最高点连成的线。
山谷:沿着一个方向延伸下降的洼地 山谷线(集水线):山谷中最低点连成的谷底线 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都是具有朝着一个方向凸出的曲线山脊的等高线是向着山脊线降低的方向凸出,山谷的等高线是向着山谷线升高的方向凸出第二节 地形等高线,鞍部:介于相邻两个山头之间,形似马鞍的低凹部分,是两条山脊线和两条山谷线相交之处第二节 地形等高线,绝壁:近于竖直的陡峭山坡 悬崖:下部凹进去的峭壁第二节 地形等高线,由雨水冲刷而成的能停留临时水流的狭长凹地叫做雨裂,较宽的叫做冲沟 具有峻峭岸坡和急陡集水线的狭窄山谷叫做峡谷第二节 地形等高线,在山坡或谷地由人工修筑的阶梯状台地称为梯田第二节 地形等高线,第二节 地形等高线,四、等高线的特性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程相等 2.等高线必是一条闭合曲线,不会中断 3.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为两条 4.等高线一般不重叠,只有在绝壁、陡坎处才重叠 5.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缓陡 6.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接跨过去,应该在接近河岸时,渐渐折向上游,直到河底等高处才能越过河流,然后再折向下游逐渐离开河岸 7.等高线通过山脊线时,与山脊线成正交,并凸向低处;等高线过山谷线时,应和山谷线正交,并凸向高处。
第二节 地形等高线,五、等高线的种类 1.基本等高线:是按国家有关规范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也称首曲线 2.加粗等高线: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描绘一条等高线称为加粗等高线,又称计曲线第二节 地形等高线,3.半距等高线:当首曲线不足以显示局部地貌特征时,按1/2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半距等高线,又称间曲线 4.辅助等高线:当首曲线和间曲线仍不足以显示局部地貌特征时,按1/4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辅助等高线,又称助曲线第三节 井田区域地形图的识读,一般步骤: (1)图名 (2)图的比例 (3)指北方向 (4)平面直角坐标网格 (5)地形识读 (6)识读地物,了解分布状况第四节 井田区域地形图的应用,一、确定地面某点的高程及坐标 1.确定地面任一点的高程 2.确定地面任一点的坐标 二、确定直线的水平长度、坡度 倾斜长度、坐标方位角 1.直线水平长度的确定 2.直线坡度的确定 3.直线倾斜长度的确定,第四节 井田区域地形图的应用,4.直线坐标方位角的确定 1)解析法 2)图解法,第四节 井田区域地形图的应用,三、按设计坡度在地形图上选定最短路线,第四节 井田区域地形图的应用,四、在地形图上作已知方向的剖面图,第四节 井田区域地形图的应用,五、在地形图上求面积,第五节 工业场地平面图,工业场地平面图是井田区域地形图的一部分,是一种专用矿图,其比例为1:1000或1: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