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土保持防护林林种区划与配置.doc
10页第二章 水土保持防护林林种区划与配置第一节 防护林林种区划第二节防护林树种选择与林种配置第一节 防护林林种区划一、水土保持林的区划水土保持林:在水土流失地区,为了调节地表径流,防止土 壤侵蚀,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营造的 防护林在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根据川江流域的调查,将 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划分为八个三级林种组,它们各具 特有的防护功能和可能发挥的经济功能即:江岸防护林组库塘防护林组岭谷防护林组侵蚀沟、坡防护林组二、水源涵养林的区划1. 水源涵养林的定义:河流两岸和上游水源区以及水库、湖泊周围以涵养水源,改善河流水文状况、滞洪补枯、保护 水资源为主要目的森林水源涵养林的贮水能力一般森林:500 — 3000m3/hm2川西冷杉林: 2660-3608 m3/hm2补给时限: 2个月至1年大肚能容,容雨季难容之水”,如北碚三圣海底沟地下水库3. 我国水源涵养林的现状1)面积不足,体系不完整水源林只占防护林面积的20%,只占造林面积的8%长江上游需要水源林1000万hm2, 目前只有100-150万hm22)位置不当,作用不明显 疏残灌木林留做水源林,如川西此类达35%。
3) 水源林被采伐,功能中断 长江上游采伐林分50—60%是水源林,伐后40%没有及时更新4) 水源林没有进行经营,功能只能自行调节多数交通不便, “山高、路远、人稀,鸟多、兽多、林密”,典型如云南滇西三江并流区4. 水源涵养林的区划1)区划类型按范围及重要性分:国家级水源林、省级水源林、县级水源林 按可否采伐分:I类水源林、II类水源林2)区划重点① 重要河流中上游地区;② 重要湖泊及大、中型水库汇水区;③ 雪线附近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森林;④ 工业、农业灌溉及城镇居民用水的水源地区;⑤ 其他需要重点建设水源林的地区3)区划标准国家级标准> 国家一级河流上游重要汇水区;> 以我国境内发源地的主要国际河流(包括界河、界湖)上游地区;> 跨省(市、自治区)湖泊或具有重要意义的湖泊周围地区;> 其他需要列为国家级的水源林区 省级标准> 各省(市、自治区)境内主要河流上游的重要汇水区;> 大、中型水库的周围汇水区;> 除国家级水源区外,其他确需列入省级的水源林区 县级标准除国家级、省级水源林区以外的,划为县级水源林区3)区划标准I类水源林标准凡属下列情形之一者,确定为I类水源林,其余为II类水源林。
> 位于雪线附近的森林;> 河流上游河道两侧及湖泊、水库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森林;> 易发生山崩、石洪、泥石流地带的森林;> 坡度陡峭,或更新十分困难地区的森林;> 其他需要确定为I类水源林的森林II类水源林标准5.长江中上游地区水源涵养林的划分① 流程在500km以上的江河发源地周围5000-10000hm2汇水区及其主流和 一级支流,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或两岸平地各宽 500m(主流两岸)、300m(级支流两岸)、200m(二级支流两岸)范围内的现有林和 规划造林地如长江(川江段)、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沱江、乌江 渠江、嘉陵江、涪江等② 流程在500km以下但所处地域雨水集中,对下游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的河流发源地周围500-1000hm2汇水区及其主流和一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 中的第一层山脊内,或两岸平地各宽300m(主流两岸〉、200m (一级支流两岸)范 围内的现有林和规划造林地如安宁河、青衣江、赤水河等③大、中型水库及湖泊源头1000-3000hm2汇水区范围,小型水库及湖泊源 头300-500hm2汇水区范围及其周围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其周 围平地250m范围内的现有林和规划造林地。
三、农田防护林1. 定义:为了使农田减轻或免受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在农 田周围或田间营造的防护林带、林网叫做"农田防护林"平 原农区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即四旁绿化的树木以及小 片的经济林、用材林、风景林、薪炭林、坟墓地林木等等, 因为距农田较近,不同程度地发挥了保护农田的作用所以, 从广义上说, 也是农田防护林四、防风固沙林1. 定义:在风沙严重的地区,为了防止风沙危害,固定流沙, 保障农牧业生产以及城镇、工矿安 全而营造的防护林,叫做 "防风固沙林"人工营造的防风固沙林常以林带、林网的形 式出现三北”防护林分布示意图五、海岸防护林1. 定义:在沿海岸线一带,保护堤岸和农田、村庄、工矿 而营造的防护林叫"海岸防护林"六、护路林1. 定义:在危险地段为保护道路而营造的防护林才是护路林2.作用:包兰铁路在宁夏中卫县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地段,为了防止流沙淹埋道路,在铁路两侧栽植乔、灌木材以固定沙流,保证 火车安全通过有的路段处在洪水高峰路线的可能冲击范围内,或 路基较高而水蚀威胁严重七、防林1. 定义:营造国防林的目的是隐蔽、保护国防工程和军事 活动,所以一般分布在国境、重要国防工程周围和应予保护 的有频繁军事活动的地区。
第二节 防护林树种选择与林种配置一、防护林树种选择1 .水保林、水源林的树种选择根系发达,能笼络土壤在表土疏松、侵蚀作用强烈的地区采用根蘖性强(如刺槐、旱冬瓜)树种或蔓生植物(如葛藤)树冠浓密,落叶丰富,且易分解,(如桤木、刺槐、紫穗槐、胡 颓子等生长迅速,郁闭紧密;能在树下形成良好的枯枝落叶层 能适应不同防护类型的特殊环境,如护坡林的树种要能耐干旱瘠薄(如麻栎、刺槐、马桑等)沟底防冲林及护岸林的树种要能耐 水湿(如柳、杨、柽柳等),抗冲淘等2•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A抗风力强,不易风倒、风折及风干枯梢,在次生盐渍化地区还 要有较强的生物排水能力A生长迅速,树形高大、枝叶繁茂(如杨、桉等),在以冬季起 防护作用为主的林带中还应配有常绿树种A寿命相对较长,生长稳定A树冠以窄冠型的为好,如箭杆杨等,根系不伸展过远,或具有深根性,如泡桐;没有和农作物共同的病害》本身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能充分利用造林地的好条件,生产 大量木材和其他林产品3 •防风固沙林的树种选择A根系伸展广,根蘖性强,能笼络地表沙粒,固定流沙(如梭梭、 沙拐枣等)A耐风吹露根及沙埋(如沙柳、沙蒿等),有生长不定根的能力, 耐沙割。
A耐干旱瘠薄,耐地表高温(如花棒、樟子松),或耐沙硅地的 水湿及盐碱(如胡杨、柽柳)A繁殖力强,种子遇雨发芽快;落叶丰富,能改良土壤A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提供烧柴,饲料、肥料、编条或其他林 产品4•海岸防护林的树种选择A枝叶繁茂,抗风力强,能抗强风暴雨的袭击(如木麻黄、黑松 等)A根系发达,落叶丰富,能笼络、改良土壤A能忍受海雾,卤风的侵蚀,耐干旱,耐盐渍化(如木麻黄), 有些树种还能耐海水浸泡,具有生物排盐作用(如红树林)A有较高经济价值,能提供用材和薪材5 •护路林的树种选择A营造护路林时一般要选择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能固持土壤、 砂石,生长迅速,抗风倒、风折、冠型端正,寿命较长,耐修剪 抗灰尘的树种A在南方可选择的树种较多,主要有樟树、法国梧桐、枫杨、水 杉、池杉、千年桐、臭椿、火炬松、湿地松、广玉兰、桂花、喜树 桤木、刺槐、杨树、柳树、紫穗槐、胡枝子、杨梅、乌桕、夹竹桃 木芙蓉、珊瑚树、木麻黄等;A在北方,可选择的树种较少,主要有杨柳、刺槐、紫穗槐等其它林种对树种的要求用材林树种的选择薪炭林树种的选择1.生长迅速、生物产量高; 2.萌生能力强,能反复樵采,更新容易; 3.还能提供饲料、肥料(绿肥)、木材及其它副产品; 4、适应性强,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格,能忍耐干旱、酷热、寒冷、 瘠薄、盐碱;5.能改良土壤,最好选用豆科的树种;6.发火力强、燃料价值高、易燃耐烧,燃烧时不发生异味或毒气。
二、防护林林种配置1、配置原则防护林的配置,除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基本原则外, 在林种配置形式上,要实行防护林为主,多林种结合,乔、灌、草结 合,网、带、片结合,造、封、管结合,防、治、用结合及近期效益 和长远效益结合,设计出以木本植物为主的绿色防护林体系,以最小 的林地面积达到最大的防护效果和经济效益2、配置方法丘陵、山区的分水岭应沿分水岭走向设置分水岭防护林;水土流失严重的秃山和陡坡,呈块状、片状和带状营 造护坡林;退耕还林的陡坡地,是营造护坡林的重点河流两岸,水库、湖泊周围,应布设护岸林;河流上游集水区,大中型水库,湖泊的江水区,工农业灌溉及居 民用水的水源地区应营造水源涵养林在各种形式侵蚀沟的沟头、沟坡和沟底都应设置侵蚀沟防护林,以制止沟头前进、沟岸扩张和沟底下切风蚀严重的地区应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平原农区应营造农田防护林,沿海地区应建立海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丘陵、山区地田埂坎,应营造埂坎防护林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在土质较好,背风向阳的坡上,应积极发 展果树,木本粮油树和其他经济树种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沟壑区:塬面防护林塬边防护林侵蚀沟防护林黄土高原丘陵区: 梁峁顶防护林 梁峁坡防护林 梯田地埂防护林 侵蚀沟防护林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山丘顶部防护林梯田地坎防护林荒坡水土保持林泥石流治理区水土保持林 薪炭林、用材林、经济林东北黑土丘陵区分水岭防护林♦:.水流调节林带•:.地埂林•:•沟壑防蚀林 片状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十大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总面积3508万hm2,森林覆被率5% —14%左右长江上中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总面积2000万hm2,森林覆被率20%—45%♦:.沿海防护林体系:•:•总面积356万hm2,森林覆被率21%—38%♦ 太行山绿化工程 :♦总面积356hm2,森林覆被率15%—35%♦ 平原绿化工程 :♦ 十大平原面积 , 918 个县,半平原县十大林业生态工程•:.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总面积315万hm2,森林覆被率15%—25%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总面积133hm2,森林覆被率14% —18%珠江防护林体系:•:•总面积667hm2,森林覆被率35%—50%辽河防护林体系:•:•总面积120hm2,森林覆被率19%—28%•:•全国防治荒漠化工程:年,完成治理面积343万hm2,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0万hm2。
•:.发展经济林如何对树种、品种进行选择搭配? 发展水保林应选择什么样的树种?•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