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李青汉剧旦行声腔赏析与期待.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61777398
  • 上传时间:2022-03-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9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李青汉剧旦行声腔赏析与期待 汉剧的旦行声腔,不像京剧“四大名旦”那样,“梅、程、荀、尚”,特色显明,极易区分汉剧旦行声腔,简言之,好像只有两种,一种是老派腔,另一种是新派腔,新派腔的代表人物是闻名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建国后复出的陈伯华,从《宇宙锋》起先,经她与闻名琴师刘志雄〔人称刘石头〕等人探究切磋,不仅改声腔旋律,还改传统过门,使汉剧的旦行唱腔更为优雅、华贵、细腻、委婉刘志雄的过门亦堪称一绝,不仅伴奏声腔急缓轻重有序,“四大件”〔京胡、二胡、月琴、三弦〕协作默契的旋律之美丽,亦令专家与观众所倾倒继《宇宙锋》后,陈伯华又接连推出了《柜中缘》、《二度梅》、《状元媒》、《断桥》、《三请樊梨花》、《墙头立刻》、《卓文君》等一系列新剧,且每剧必由她与作曲家共同设计新唱腔 陈伯华的新腔、新汉剧,谓之“陈派”当之无愧,其成就之高,无人可比,陈伯华可谓把汉剧旦行腔推向了巅峰如今的汉剧舞台上,几乎是“无旦不陈”而老派腔的代表当推与余洪元同时代的闻名四旦李彩云先生李氏当年曾随余洪元所率领的“福兴大汉班”北上京城南下上海,其代表剧目《祭江》、《三娘教子》、《琵琶词》、《落花园》等曾受到南北京剧界大力赞许。

      建国后的汉剧男旦,汉口有邓云凤,武昌有刘顺娥,二人皆曾得到李彩云之真传旦行中的坤伶亦不乏其人,除汉剧大师陈伯华外,省汉的钱华、市汉的刘金屏与胡玉凤、麻城的李绍云等皆为汉剧旦行传统声腔的继承者与代表人物,她们保存着自己的唱法,没有一味去效仿,追求“陈派”新腔,保存了自己的风格,如钱华、刘金屏二位旦行艺术家就拥有自己的观众群,并深受观众之宠爱 武汉汉剧院优秀旦行演员李青,是继雷金玉、陈新云、胡和颜等“陈派”青衣之后的当家旦行演员之一,她与邱玲、芦玉华属上世纪八十年头之初,进入汉苑的艺员虽然同唱青衣行,却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戏曲的“四功五法”,“唱、做、念、打”中唱为首,假如仅仅只从“唱”〔声腔艺术〕方面来分析,李青在继承汉剧旦行声腔艺术上,既把握住了“陈派”花腔华美的技巧,又吸取了“老派”传统旦行声腔质朴的韵味,堪称是一位兼收并蓄、技艺全面的优秀中年汉剧旦行艺术家本文试从“陈派”代表作《重台别》及“刘派”〔刘金屏〕代表作《三娘教子》两出戏入手,对两种风格、两种流派略作分析,以展示李青在汉剧旦行声腔艺术方面的现有成就 《重台别》与《二度梅》全剧中之一折重场戏,剧中的“陈杏元坐车辇泪似雨点”的“二黄”及“四下观无闲人”的“二流”,乃“陈派”声腔的经典。

      该剧由陈伯华主演拍成了戏曲影片在全国放映,享誉全国从上世纪八十年头起,胡和颜、邓敏等皆以其精彩“重点”选段,赴京献演而获“梅花奖”李青的《重台别》乃常演剧目,是观众甚为认可与赞美的“拿手戏”我一次有时去观看演出,只听得李青在幕后一声“叫板”——“趱车”,她那清亮悦耳,颇具汉味的声音,便能激起观众的掌声接着,在汉剧武场〔大水锣、大钹等〕“慢长锤”的节奏中,透露出了“杏元和番”的凄凉哀怨心境与北国风寒的气氛,李青所扮演的陈杏元,穿着宫装,在宫女随从的蜂拥下,乘车登场忽然便是一个“碰头彩”该折戏中“陈杏元坐香辇泪似两点”一句浓郁汉味的唱腔,可谓一唱三叹,一字一句的声腔华美而凄美、委婉而细腻、深情而含蓄,有着动人心魂的艺术魅力闻名话剧表演艺术家胡庆树听了《重台别》后惊羡:“汉剧《重台别》的‘大锣大钹’乐器一响,令我感到寒风刺骨,仿佛自己到了了无人烟的塞外沙漠;汉剧器乐的魅力,由此可见戏曲‘写意’的微妙当陈杏元开口唱‘反二黄’中的唱调,那种奇妙的旋律,更是把人带到了一种空灵的艺术境界,让你感同身受到剧中人物陈杏元道别故国、孤独无助、而又热切眷念亲人的那种悲苦心境闻名作家方方出于对汉剧的酷爱,为撰写以汉剧演员生活为内容的长篇小说,曾屡次到剧场观赏汉剧,品读、领悟汉剧的深厚韵味,当她听到汉剧高雅的旋律与声腔时,不禁感慨:“汉剧音乐与声腔有着醉人的魅力”。

      李青在继承“陈派”声腔艺术方面,此折《重台别》唱的是如泣如泣,千回百转在“四下观”一段唱中,又唱得平易简洁而声情并茂、宛转情深而又韵味无穷该剧在观众中的口碑与影响,称李青为“陈派”声腔的再传弟子当之无愧,更何况,她师承的乃“陈派传人”——闻名汉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胡和颜胡和颜在继承与发扬“陈派”声腔艺术方面,乃当今数一数二的艺术代表,她的细心传授,以及李青的聪明和悟性,共同成就了又一代汉剧“旦角”涌现,这是令人欣慰的 在继承老派旦角声腔艺术方面的代表剧目是《三娘教子》,该剧乃刘金屏的代表作之一刘金屏乃汉剧舞台上名声仅次于陈伯华的又一“台柱”她擅长老派传统“青衣戏”,且富有缔造实力,建国后汉剧上演的大批现代戏,大都由她主演,且能唱本嗓演老旦她道别舞台从事教学后,便将她的代表作《三娘教子》传授给了她的爱徒吴绍毓〔国家一级演员〕吴绍毓又将此剧再传给了李青李青的《三娘教子》中同样也是一段“二黄”与“二流”最出彩二黄”段子即“王春娥坐草堂自旦有叹”,该段唱腔李青唱来与《重台别》那么大异其趣,首先是删除“陈派”花腔,以平实质朴的旋律,表露出了衰败之家三夫人王春娥的哀愁,同时也表现了她的贞节与操守。

      她在抚养其丈夫前妻的孩子小薛义的过程中,不惜茹苦含辛,不顾世人指责,坚贞不二,始终如一李青所唱的声腔,表达的是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真挚情感,她那朴实甚至还带着“天沔”余韵的报字与行腔,继承了李彩云、邓云凤、刘金屏等前辈的韵腔风格,突出了人物的独特特性;接下来的一段“二流”——“转面来再训教无知儿男”的唱腔,历数孩子从小到大她作为母亲所尽的职责,从“一朝两岁”直到进学堂攻书,这位不是生母胜似生母的王青娥,受尽了苦难,可又无怨无悔,唱词唱段虽长,从“慢二流”直到“夹板行腔”,李青所唱,可谓“字字有情感,句句动人心”一段长词唱完,必赢得满场观众的热情掌声 戏曲界时时呼喊“新流派”的诞生,这无疑是一种良好愿望而“新流派”的认可,必需由观众来批准,李青将“新老”声腔融于一身的艺术经验,好像具备了能创立自己独特声腔艺术流派的基石,其中最为优越的条件是她的先生——戚茂密乃当今汉剧坛上第一把“京胡”,近年,汉剧院又送他至中国戏曲学院作曲系深造,二人合作,创立新腔新流派大有可望,大有可为,此乃传承汉剧,开展汉剧的须要,酷爱汉剧的人们,热忱地期盼着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