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贸易政策与理论.ppt

66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76696615
  • 上传时间:2024-08-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04.50KB
  • / 6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贸易政策与理论贸易政策与理论 第一节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贸易政策的定义、目的与构成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三、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2 贸易政策的定义、目的与构成Ø对外贸易政策是对各国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称Ø包含的基本因素u政策主体 u政策客体或政策对象u政策目标 u政策内容u政策手段 3 Ø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u保护本国市场 u扩大本国产品的国外市场u优化产业结构u积累发展资金u维护和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u其它 4 Ø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u总贸易政策 包括货物进口与服务获取总政策和货物出 口与服务提供总政策u商品贸易政策u国别、地区贸易政策5 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Ø 自由贸易政策Ø 保护贸易政策 其他贸易政策都是在这两种基础上演变而来的6 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取消对商品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商品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或少加以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地竞争。

      7 保护贸易政策 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的产品与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流入,鼓励流出,限制外国的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的竞争8 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Ø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重商主义Ø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Ø19世纪末----二战前:超保护贸易政策Ø二战后:贸易自由化Ø70年代中期后:新贸易保护主义Ø80年代中后期:协调管理贸易政策Ø发展中国家逐渐从内向型保护制转向外向型保护9 第二节第二节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理论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三.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评价10 重商主义理论 产生于15-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早期阶段 Ø产生背景Ø主要论点 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早期为重金主义,或称货币差额论;晚期为贸易差额论11 重金主义Ø代表人物: 威廉 .斯塔福Ø主要观点u货币---金银是唯一财富u商品输入会减少本国财富u对外贸易中,只有尽可能多输出少输入,才能积累财富u主张禁止货币出口12 贸易差额论Ø代表人物:托马斯 . 孟Ø主要观点u增加财富的方法是发展对外贸易,应该从每年的进出口贸易中取得顺差,增加货币流入量u主张扩大出口,减少外国制成品进口u生产和消费都应当服从于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13 重商主义贸易政策Ø 主要措施u重金主义时期n禁止货币出口n国外销售收入必须全部购买本国货物u重商主义时期 管理金银进出口的政策改为管理货物进出口的政策, 对货物进出口实行奖出限入措施,保证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西欧和英国的一些措施14 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评价u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u但只描述了社会的表面现象,局限于流通领域,未深入到生产领域15 第三节第三节 自由贸易自由贸易Ø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Ø二战后—70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Ø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协调管理贸易16 自由贸易形成于资本主义竞争时期,始于经济最发达的英国随后其它国家开始接受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时,曾一度受挫 二战后,总的发展趋势是自由化虽然中间有些停滞但二战后的自由贸易与二战前的自由贸易有了重大变化,且扩大了范围,进入大贸易范畴17 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Ø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兴起与胜利u废除谷物法 u关税税率逐步降低,纳税商品数目减少 u废除航海法u取消特权公司u改变殖民地贸易政策u与外国签订带有自由贸易色彩的贸易条约 18 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Ø发展过程和主要人物u法国重农学派 u英国古典学派n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穆勒 马歇尔Ø主要论点u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u扩大国民真实收入u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u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19 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评价Ø促进了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英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

      Ø其理论为其政策制造了舆论,成为自由贸易政策论证的有力武器Ø自由贸易理论存在的问题u没有考虑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对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u片面强调自由贸易对参与国家的积极效果,却忽视了消极影响u研究的出发点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没有考虑到动态因素对分工与贸易的决定性影响20 二战后—七十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Ø贸易自由化的表现u大幅度削减关税n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下大幅降低关税n欧洲共同体的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关税,对外谈判达成关税减让n普遍优惠制的实施u降低或撤消非关税壁垒21 Ø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u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u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 u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u区域性集团和GATT的建立为贸易自由化的开展和发展提供了可能22 Ø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u发达国家间的自由化程度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u区域经济集团内部自由化程度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u不同商品的自由化程度不同Ø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23 战后贸易自由化作用评价Ø推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发展Ø确立了各国贸易政策发展的总趋向Ø为国家贸易、经济可通过协商获得发展提供先例24 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协调管理贸易Ø管理贸易的含义与产生 管理贸易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这是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

      25 Ø管理贸易产生的现实原因u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u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加强u发达国家竞争优势发展不平衡u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的发展u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要求uGATT的实践26 Ø协调管理贸易的理论基础--博弈论u在博弈论中,所谓博弈是指人或国家的理性行为在许多情况下总是追求在既定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利益主体对利益的追求不仅取决于自己一方的决策,还取决于对方的决策,实际得到的利益往往是双方共同决策作用的结果,因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博弈的特点27 u博弈论认为博弈关系大体有负和博弈、零和博弈、正和博弈三种类型u国际贸易中,多数情况下,国家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典型的正和博弈关系 u协调管理贸易是正和博弈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28 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和途径Ø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行意向性管理Ø区域性贸易集团通过条约、协定建立超国家机构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Ø通过多边政府协定和组织协调参加方的贸易关系进行管理Ø通过具体的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具体商品的产、销、价格进行管理Ø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质量进行管理Ø通过双边政府贸易协定或协议协调和管理双边贸易关系Ø各国政府加强对贸易活动的干预29 评价Ø纯粹的自由竞争让位于有组织的自由竞争或不完全竞争Ø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让位于管理贸易政策Ø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的连带性和包容性增强Ø国家的经济实力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和利益分配的主要筹码30 第四节第四节 保护贸易保护贸易Ø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Ø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Ø70年代中期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Ø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31 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Ø产生背景Ø政策特点u保护的阶段性u保护的有选择性u保护政策的执行与整个国民经济、工业发展目标相结合u主要措施32 主要措施Ø以高关税和禁止进口限制国内幼稚产业部门产品的进口,以低关税或免税鼓励复杂机器设备,原料等国内无法生产但急需的商品进口。

      Ø通过高关税和禁止出口限制重要生产物资的出口Ø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津帖、奖金等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33 保护贸易理论依据 最早由美国的汉米尔顿提出,然后由德国的李斯特发展完成的保护幼稚工业论 该理论是以生产力理论为前提,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的理论在承认自由贸易利益的前提下,主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扶持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最终实现自由贸易34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Ø理论内容u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n“比较成本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n忽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n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35 Ø保护对象和时间u保护对象n农业不需要保护n一国产业虽然幼稚,蛤在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时,不需要保护n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遭遇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产业才需要保护36 Ø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期限Ø保护手段 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少量进口关税的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37 Ø理论政策评价u强调国际贸易中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u认为国家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u强调保护的渐进性、过渡性和有选择性u对美国和德国当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u缺陷38 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Ø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u不仅保护幼稚工业,更多地保护国内发达或出现衰退的工业u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能力,而是巩固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u不再是防御性限制进口,在国内垄断的基础上,加强对国外市场的进攻性扩张u不是保护代表团先进势力的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而保护垄断资产阶级u各种措施不仅有关税和贸易条约,有各种奖出限入措施39 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依据Ø凯恩斯的“保护就业理论”u投资乘数原理 认为一国的投资量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客观存在一种依存关系,这种关系称为投资乘数或倍数。

      40 Ø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1 Ø对外贸易乘数原理 一国的进口或出口波动对国民收入的变动产生倍数影响 K= 1/(1-边际消费倾向) △Y=[△I+( △X- △M)]*K△Y:国民收入的增加额△I:投资增加额△X:出口增加额△M:进口增加额K:乘数42 Ø理论评价u理论说明可以通过实施保护贸易政策实现国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u对外贸易乘数揭示出贸易量与一国宏观经济以及各主要变量,如投资、储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对外贸易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性u理论本身没有太多的新意,理论更侧重于实用性,因而成为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u理论没有考虑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连锁反应u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只有在进口总之增加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仅依靠降低价格扩大出口无法长期对经济增长产生效力43 其他贸易保护的观点Ø 国内市场扭曲的超贸易保护观点Ø 改善贸易条件的超贸易保护观点Ø 维持高水平工资的超贸易保护观点Ø 增加国内就业的超贸易保护观点Ø 公平贸易的超贸易保护观点Ø 改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的超贸易保护观点Ø 非经济目标的超贸易保护观点 44 70年代中期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Ø背景:70年代中期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低速增长,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

      u各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使贸易保护成为必要u国际货币关系失调u政治上的考虑u各国贸易政策的互相影响45 Ø政策特点u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u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n非关税措施日益繁杂n非关税措施利用范围日益扩大n非关税措施歧视性增长u保护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u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46 Ø理论依据 它以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为依据,以保护国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为中心形成的一套理论 代表人物为高德莱47 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u扭曲了国际贸易商品流向,降低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u损伤了各国的经济利益u发达国家没有获得预期的保护贸易政策效果,经济增长没能走出低谷48 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Ø背景Ø政策特点u进口替代贸易政策u出口导向贸易政策49 进口替代贸易政策 为保证替代进口的实现,达到保护、扶持和种进本世纪工业发展的目标而采取的政策Ø执行贸易保护政策,对制成品进口通过各种手段加以限制但对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投入物,则鼓励进口Ø实行较严格的外汇管理政策Ø实行优惠的鼓励投资政策,鼓励外国企业帮助建立和发展替代产业50 出口导向贸易政策 与进口替代政策相比,保护的范围和程度小一些,但仍是保护贸易范畴。

      Ø放松对进口贸易的保护,大力鼓励出口Ø为出口企业和产品换汇提供便利,合理确定汇率水平Ø对面向出口的国内外企业投资提供更为优惠的条件51 理论依据普雷维什的贸易保护论Ø中心---外围论 发达国家为中心,发展中国家为外围的体系它们是两个社会经济结构、技术结构极其不同的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平等地位外围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经济结构呈现单一性结构特征,在技术进步利益的分配中处于被动Ø贸易条件恶化论 认为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有长期恶化趋势,外围国家在与中心国家的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52 Ø外围国家必须要通过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来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53 Ø评价u将不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u其政策主张有一定的实践意义u揭示了发达与不发达国家贸易关系的实质不平等性u具有一定的局限性u贸易保护政策不可回避地带来一些其他问题54 第五节第五节 战略贸易战略贸易Ø战略贸易产生背景Ø战略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Ø战略贸易政策55 Ø战略贸易产生背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慢一种新的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一国能够通过采取那些帮助其国内产业构筑竞争优势的政策而获得利益。

      56 战略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Ø布郎德—斯潘塞的“以补贴促进出口”论 布郎德—斯潘塞认为,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厂商产品初始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政府可以通过对本国厂商生产和出口该产品进行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减税,可以使本国厂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边际成本,使产品在国内外竞争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利润,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利益57 补贴前 空中客车公司 波音公司     生 产 不生产生产 不生产-10 -10100 00 1000 058 补贴后空中客车公司 波音公司     生 产 不生产生产 不生产-10 10100 00 1200 059 Ø克鲁格曼“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点认为,在寡头垄断市场和存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可以促进本国的出口因为进口保护措施可以为本国企业提供超过其国外竞争对手 的规模经济优势,这种优势可以转化为更低的边际成本,增强了本国厂商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最终达到促进出口的作用。

      60 Ø “战略支持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论点 知识产生的外部经济效益有时对其生产企业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使其丧失投资高科技产业的动力,此时需要政府的扶持 对合适产业提代的战略支持不仅能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在国内外市场扩张成功而且该国还能获得该行业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61 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核心是政府通过干预对外贸易,扶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是一国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下获得资源次优配置的最佳选择62 战略贸易政策战略贸易政策Ø战略贸易政策的含义与实施条件 战略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下,凭借生产、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措施和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级力,夺取它国的市场份额63 Ø实施的必要条件: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Ø实施的充分条件:u充分的信息 u外部经济u国内的市场潜力u确实可以设置壁垒u贸易对手不采取报复措施64 Ø战略贸易政策的实践u日本的实践u美国的实践65 评价Ø战略贸易是不完全竞争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在国际贸易政策领域的具体表现,为国家进一步干预对外贸易活动提供了依据。

      Ø在实践中可以起到扶持相应产业发展的作用,但易引起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抵消战略扶持的后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