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读书交流会上的发言稿【zhangtangli吧】.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爺***
  • 文档编号:125476688
  • 上传时间:2020-03-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读书交流会上的发言稿【zhangtangli吧】 今天接到领导通知:”下个月,到读书会上发言,内容就是《重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事》. (开场白) 一天,我从几位在聊天的老年人身旁走过,听到一位老人说:“我们还能做什么?”立即有人说:“能做什么?只能等死了!” 顷刻,引起了共鸣........ 虽然眼前那一幕已过去两个多月,可那天的情景却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同时,我也一再自问:“我还能做些什么呢?”显然,潜意识里的答案也是:“能做什么?只能等死了!”........ 我想,认为老年人日渐趋向死亡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思想,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算是一个唯物论者!身为年已古稀的我,该如何面对今后的日子?我是否完成了当初告别家人毅然回归祖国的初衷?我该如何度过人生剩余的岁月........一系列的问题无人对答! 我突然想起了我的同龄人—— 雷锋!啊,多年轻的生命早早就结束了!不,他一直活在我心中!与此同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家乡烈士墓前的一段独白:“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顿时也在我耳边回响,啊!这是我背了几十年的座右铭啊! 我无法按捺住心中的激动,便情不自禁地重读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事!( 正 题 ) 几十年来,一提到青春的话题,我总情不自禁地想到一个人——奥斯特洛夫斯基! 我想,很多年纪比我小的朋友未必熟悉这个人物,而他正是我回国以来一直活在脑子里的榜样!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前苏联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1904年9月22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年仅32岁便去世. 他 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小说的结尾说,保尔在近乎绝望的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州委的电报:“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一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罗斯人,但他的出生地是乌克兰. 他父亲在1877年的土俄战争时曾是一名炮兵,退役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只好到酿酒厂当季节工也曾在外村或城里打零工.还当过五年邮差.他到过彼得堡,服过兵役,接触过进步的大学生,知道一些革命者与沙皇作斗争的故事.终年的贫困使他的脾气变得非常坏,经常酗酒后回到家里打骂妻儿老小.他母亲出身贫寒,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去给人家干活,放鹅、种菜、照看孩子.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父母生下六个儿女,夭折了两个.奥斯特洛夫斯基最小,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母亲除了做家务带孩子,还替人家做针线,给富人当女佣,天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由于家境贫困,在乡村教会小学才念了三年书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便被迫辍学.不久,他寄居在当森林看守人的外公家里,替人放马.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斯特洛夫斯基一家逃难到边境小城镇舍佩托夫卡.父亲在车站找到一份工作,母亲在一个税务官家里做厨娘.生活稍微稳定以后,母亲便把刚刚10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送进镇上的一所小学.在学校里,奥斯特洛夫斯基经常受到上圣经课的神父的斥责. ( 二 )为了生存,1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只好到车站食堂去当烧水工.在艰苦的劳作中,这位内心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少年通过各种办法,找来许多书籍,开始自学.14岁后奥斯特洛夫斯基进发电厂,给司炉工、电工打下手,也干过锯木柴、卸煤等杂活.他从小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渴望念书,但只断断续续地上过几年学. 在学校里,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十分活跃,是老师的好助手.他试写过童话、短篇小说和诗歌,在学生自编手写的“杂志”《青春的色彩》上发表过习作.他还喜欢演话剧,最爱登台扮演具有英雄气概的角色.他几度辍学,大都是由于贫穷,有一次则是因为触犯了教神学课的神父. 于是,这孩子想尽办法借书,甚至把午饭让给报贩吃,换取报刊来看.他在十二岁经冬妮娅推荐之下读了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牛虻》,从此,牛虻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坎里. 十七岁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带头参加修建一条铁路支线的艰巨工作.在铁路工地上,不少人被恶劣的条件、疾病和匪帮的偷袭夺去生命.奥斯特洛夫斯基咬紧牙关,拼命干活.但在即将竣工时,他双膝红肿.步履艰难,并且感染了伤寒,昏迷不醒,被送回老家.在母亲悉心照料下,他才勉强活了过来.重返工厂后,他一边劳动,一边在技校学习.( 三 )伤病之身,经不起过度的辛劳,健康状况越来越糟,他被送进疗养院进行理疗.病情稍有好转,又返回基辅,并和许多共青团员一起,在没膝深、刺骨冷的河水中抢救木材,他再次病倒了.十八岁时,医疗鉴定委员会为他签发了一等残废证明!但是他却藏起证明,继续要求安排工作. 十月革命前夕,奥斯特洛夫斯基认识了在舍佩拖夫卡领导工人斗争的费多尔和林尼科.在这两位布尔什维克的教育下,奥斯特洛夫斯基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革命胜利后不久,边境小城舍佩拖夫卡又被德国鬼子和彼得留拉匪军占领,以林尼科为首的革命委员会转入地下继续对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一边做杂工维持生活,一边悄悄完成林尼科交给他的革命任务. 1919年春天,革命委员会委员费多尔被彼得留拉匪军逮捕,年仅15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独自一人埋伏在彼得留拉匪军押解费多尔的路上,赤手空拳地打倒押送兵,救出费多尔,但他自己却因此被捕入狱. 在狱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受尽酷刑,匪军删改了他的年龄,企图枪毙他,幸好有一个慈善的匪军上校来查监,奥斯特洛夫斯基才幸而获释.同年7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8月他志愿加入红军,被编入克拖夫斯基旅团,开赴前线.在与白匪作战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大腿受伤,伤好后,他便加入了威名远扬的布琼尼第一骑兵军团. 经过多次战斗,奥斯特洛夫斯基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侦察兵,并多次受到团部的通令嘉奖.1920年8月,在苏波战争的进攻里沃夫的战斗中,奥斯特洛夫斯基被炮弹炸伤头部和腹部,被送进基辅陆军医院后他整整昏迷了13天.在医护人员的大力抢救下,他终于顽强地战胜了死神,但因颅骨被打穿,他的右眼从此失明. 两个月之后,他的伤势还没有完全康复便要求回前线,但是上级决定把他留在后方参加肃反委员会工作.不久,为了照顾他的身体,省团委把他派到基辅铁路工厂,负责厂里的共青团工作.1921年秋天,由于铁路林业委员会领导人消极怠工,加之彼得留拉匪军的破坏,严寒中的基辅严重缺乏燃料.为了解决燃料问题,上级决定在基辅附近的波雅卡尔站修筑一条直通伐木场的轻便铁路.奥斯特洛夫斯基不顾身体虚弱,带领一队共青团员,日夜奋战在风雪交加的建筑工地上.在工程即将完成的时候,瘦弱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患上了严重的肠伤寒,并发大叶肺炎,体温急剧上升. 上级派出一支小分队,把奄奄一息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送回家乡.当他的亲人们把他从车厢里抬下来时,还以为他已经死了.然而,他卧床一个多月后,终于第四次战胜死神. ( 四 )1924年8月3日,奥斯特洛夫斯基加入了共产党,当时他才年仅20岁.接着,他曾任共产主义青年团舍佩托夫卡地委书记和沃伦州团委委员等职务.由于他经常不分昼夜地工作,他的身体终于垮了下来.医生认为他前脊椎受过暗伤,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了严重伤害.尽管组织上对他加倍关怀,但最后,23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还是全身瘫痪了. 1930年4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妻子搬到莫斯科,住在克鲁鲍特金大街一条僻静的胡同里.秋天,他开始着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党和组织的关怀下,给他配备了秘书和打字员,使他的写作速度大大提升了.仅用一年时间,这本书的上卷便完成了. 1932年4月,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开始连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4年,该书单行本正式出版发行,接着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内一些知名人士和著名作家纷纷写信向奥斯特洛夫斯基表示崇高的敬意,老作家妥拉菲莫维奇和列宁的弟妹都特意赶到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在的疗养院,向他表示祝贺. ( 五 )尤其是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家乡烈士墓前的一段独白,成为了千百万青年的座右铭:“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936年4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父亲去世,两个月后,他所敬仰的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逝世,这接连的打击使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病情急剧恶化.12月22日,这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终于与世长辞.他留下的最后的作品,是一本给孩子们看的书:《柯察金的幸福》.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