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年级初一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二章.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zussh****1496
  • 文档编号:271793127
  • 上传时间:2022-03-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二章1. (2.1)眼、耳、鼻、舌、皮肤分别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皮肤有触觉、痛觉、冷觉、热觉等感觉功能,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热敏感皮肤还有防止身体水分散失、排汗散热、保护身体免受细菌入侵2. (1.不同的人皮肤的感觉可能不同;2.同一个人,各个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3. 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产生信息,嗅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适应性,差异性(书P.46分三方面)4. 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内藏味觉细胞),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形成味觉同上14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鲜;麻、涩、辣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年龄增长味蕾减少吃浓食 任何感觉都在大脑中形成,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器只能感受刺激并产生、传导信息作用嗅觉和味觉是共同影响的5. (2.2)声音产生的条件: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声音传播的条件:依赖介质传播;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

      传播的方式: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分析月球说话6. 声音的传播速度: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声波:振动面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远处传播声波的应用:测距、医疗7. 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声波的反射现象8. (2.3)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其中,耳廓能收集声波;外耳道能传导声波;鼓膜能接受声波产生振动听小骨能把声音放大并传入耳蜗咽鼓管能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耳蜗内充满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振动并传导信息至大脑 半规管和前庭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感受器过敏产生晕车晕船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声信息)→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听觉障碍:耳聋(衰老性)和失聪9.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单位:赫兹(Hz)。

      与发声体长短、粗细、性别,成人儿童有关;C调D调就是频率不同;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20000 Hz高于20000赫的声音是超声,低于20赫的声音是次声蝙蝠发出超声波,大象用次声交流;蝴蝶声音听不见因频率低;医生利用超声波扫描(即B超) 响度:主观上声音的强弱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 dB) 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可分辨不同的声音 双耳效应: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10. 凡是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声音都是噪音居民区不超过40—50 dB 控制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11. (2.4)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电灯\萤火虫\发光水母(月亮不是光源)12. 光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13. 书P.62实验(瞄准\站队\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х105千米/秒光在水\玻璃中传播速度依此减慢;光年(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牛顿的色散实验: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可见光)等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还有红外线(如遥控器\太阳光传热\响尾蛇捕食\导弹追踪)、紫外线(如验钞机\杀菌\被臭氧层吸收)为不可见光。

      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颜色相同 跟物体颜色不同的色光则被物体吸收如白色能够反射所有色光,红光照到白色物体为红色,白光照到红色物体为红色,红光照到黄色物体为黑色, 物体不反射任一色光,则物体呈黑色)透明物质的颜色跟它透过的颜色相同举例同前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红绿蓝为三原色14. (2.5)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光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反射角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看到周围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漫反射缘故),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具有可逆性(能按原来光路返回)15. 平面镜成像规律:成虚像(P.70虚线表示),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方向相反关于平面镜轴对称运用对称法完成平面镜成像作图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平面镜的应用:可以成虚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16.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进入另一种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即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空气中角度最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应用解释:从上方看透明介质中的物体感到物体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因折射引起海市蜃楼由于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发生弯折17.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和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区别: 【实像,如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光屏上】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有两个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有两个虚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18.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教与学P.52>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P24)倒立或正立实像或虚象放大或缩小U>2ff2f倒立实像放大幻灯机、投影机U=f无无无无/Uf成实像,U=f 不成像,U

      两倍焦距内外分大小,即U>2f成缩小像,U=2f 成等大的像,U<2f成放大的像实像变化规律: 物体只能在U>f范围内移动;当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当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变大调节烛焰透镜光屏在同一高度是确保像能成在光屏中央20. 眼球由角膜、巩膜(保护)、虹膜、视网膜(有感光细胞)、瞳孔(调节光线)、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玻璃体组成—P79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构成眼的折光系统睫状肌能调节晶状体的形状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近物会聚在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1. 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22. 人类视觉存在一定限制,太近或太远的物体可能看不大清楚在眼球结构上存在盲点23. 眼疾:近视(因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所以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因成像在视网膜后方所以佩戴凸透镜矫正)、色盲、斜视、白内障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请改正不良用眼习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