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3+3全过程多维度学生成长质量诊改体系的研究与实践.docx
16页构建“3+3”全过程多维度学生成长质量诊改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陶艳玲 麦秋玲 张淑芝【摘 要】本文以提高学生成长质量建设为根本,以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论述“3+3”全过程多维度学生成长质量诊改体系的构建措施及实施成效,旨在对学生入校、在校成长、毕业就业和职业发展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和诊断改进,通过该体系从生源质量、过程质量到结果质量的全面人才培养质量监测评价,用数据为学校管理构建人才培养的真实画像,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问题诊断,倒逼人才培养质量提升Key】“3+3” 全过程 多维度 质量提升 诊改G A0450-9889(2021)39-0118-04“双高”建设、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和教育现代化等文件精神要求,高职院校健全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质量监管评价机制,开展第三方机构评估,建立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质量监控只侧重教学质量的评价监控、学校信息化建设对质量监控的支撑不够等问题,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多维度、多方位监测学生成长状态,实现大数据精准分析和支撑管理决策,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3+3”全过程多维度学生成长质量诊改体系的构建措施与实践策略一、“3+3”全过程多维度学生成长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概述2019年以来,学校着力将学生入校、成长、就业3年在校成长和入职后3年职业发展的成长全过程纳入质量监测、评价、诊改体系;依托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国家职业教育诊改平台、学校诊改平台3个平台和学校战略规划、“双高计划”建设任务、人才培养方案3重建设目标,多维度构建学生成长质量诊改体系,即“3+3”全过程多维度学生成长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如图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利用KPI卓越绩效考核工具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强化学校战略思维和总体规划,持续推进质量监测、诊断与改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3+3”全过程多维度学生成长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的构建措施(一)瞄准招生竞争优势评价指标,把好生源入口关1.招生生源指标、目标和标准把好生源入口关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办学基础生源诊断指标从单纯追求“规模大”向“质量高、结构优”转型学校根据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国家职业教育诊改平台、学校诊改平台、学校战略规划、“双高计划”建设任务、人才培养方案等多维度确定诊改指标和目标值、标准值。
根据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和学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双高计划”,从招生竞争、生源特征、招生效果三个维度构建择校因素、招生完成率、招生规模等生源招生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重点监测择校因素指标中的学校品牌、专业爱好、就业优势、技能培养占比等关键质控点为实现学校向国家级示范校和“双高”校的跨越发展,将诊改指标质控点的目标值设定为“全国示范校中位数”、标准值设定为“国家骨干及省示范中位数”,以确保生源评价与诊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结合第三方机构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为确保指标数据的真实性,学校委托第三方机构麦可思公司通过招生竞争、生源特征、招生效果等多维度考察招生工作的有效性包含综合分析生源质量、不同招生口径和不同专业的质量差异,重点对招生竞争优劣势、志愿填报情况、招生宣传渠道以及新生学历目标、职业期待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依据麦可思对招生情况、新生跟踪提供的评价数据,对照生源招生评价目标、标准不断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为确保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持续有效性,制订年度招生目标任务完成的KPI绩效考核标准,并将任务完成情况与招就处、二级学院绩效考核相结合每年通过不断修订KPI绩效考核指标,促进学校生源招生质量循环提升。
二)聚焦学生在校成长能力提升,把好人才培养质量关1.在校成长指标、目标和标准学生在校成长期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以“第一課堂(教学课堂)+第二课堂(课外课堂)”的形式,围绕学生在校三年的表现,从“思想品德、专业技能、身心健康、文化素养、实践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和评价,形成学生在校成长各维度综合评价指标(如表2)同时,根据国家职业教育诊改平台等三个平台、人才培养方案等三重建设目标,多维度确定学生在校成长诊改指标和目标值、标准值在“双高计划”建设、职业教育诊改平台及状态数据中,重点监测“学生技能竞赛获奖”“订单培养”“获得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及“科技文化作品获奖”等核心指标,按“全国示范中位数”“国家骨干及省示范中位数”确定目标值、标准值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先优荣誉、体质测试成绩、综合测评成绩、所有课程考核考试成绩、实践活动时长等作为学生能力养成的关键指标,按学校文件、规范标准动态确定目标标准值教学满意度”是衡量教学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保证该指标的科学性、有效性,根据中国高职生就业年度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分别将国家“双高”校均值、全国高职院校均值确定为目标值、标准值。
2.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平台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依托学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信息化平台,实时采集职教云平台、青果系统、易班平台、到梦空间等教育教学业务系统中的在校成长指标数据,结合职业教育诊改平台、第三方评价数据,对照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成长能力要求指标点,实时对学生在校成长过程进行监控、评价和考核以学生成长核心指标、全面发展需求为依据,每年制订学生学业发展标准、个人发展标准、团队发展标准、学生评先评优标准等在校成长系列目标标准,同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及二级学院,纳入相关部门KPI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和“双高”绩效考核指标KPI年度绩效考核时,依据诊改平台监测、诊断任务完成情况的结果反馈,形成学生在校成长诊改报告,将未达标指标数据作为下一轮诊改重点监测指标,持续推进学生成长质量的不断提升三)紧盯学生毕业评价“指挥棒”,把好就业质量关1.毕业质量评价指标、目标和标准为科学地监测和评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构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麦可思实施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项目同时,基于平衡计分卡中的“客户维度”视角,根据学校发展战略、聚焦“双高计划”、职业教育诊改平台、质量年报等文件精神,将用人单位评价(用人单位满意度)、家长满意度、政府评价(政府对学校的认可度)这三个方面设为客户维度的二级诊断指标,以适应社会需求、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及提高社会评价为目标,从培养质量、服务贡献、在校管理服务成效及社会评价等维度构建毕业质量评价体系(如表3)。
重点监测就业率、月收入、就业满意度、轨道类岗位就业比例、母校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质控点,从结果的角度分析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及其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教学培养质量、综合能力素养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对标“全国示范中位数”“国家骨干及省示范中位数”确定为质控点的目标值、标准值其他指标对标中国高职生就业年度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按国家“双高”校均值、全国高职院校均值确定目标值、标准值2.目标标准考核坚持发挥就业质量评价“指挥棒”作用,建立内控外评机制,健全由学校、行业、企业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通过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就业质量数据反馈,衡量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匹配度,注重反馈信息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通过对照职业教育诊改网、中国高职生就业年度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从培养质量、服务贡献的指标诊断结果分析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及其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从母校满意度的诊断结果,反馈学校管理服务成效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对标诊断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将培养质量、服务贡献及用人单位评价诊断结果反馈至招就处、二级学院,督促其将就业率及其他未达标指标作为下一轮诊改的重点,并纳入部门KPI绩效考核指标。
同时将母校满意度诊断结果反馈至学校办公室,督促其不断提升学校内部治理水平,改善管理服务成效,并将母校满意度纳入该部门KPI绩效考核指标对接用人单位需求,制订优秀毕业生、合格毕业生等毕业生标准,把任务分解到二级学院,并将任务完成情况与招就处、二级学院绩效考核相结合,确保毕业质量目标的实现四)追踪毕业生职场晋升状况,把好职业发展关推行3年在校培养职后3年跟踪服务的“3+3”全过程多维度学生成长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如图2)通过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对毕业生毕业1—3年职业发展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综合素质达成情况,反馈毕业生职业能力培养效果;将评价结果反馈至招就处、教务处及二级学院,为学校及专业定位和教学改进工作、人才培养质量举证、招生宣传提供依据,推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改革等工作,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的市场适应性学生毕业第1年,学校通过聘请第三方机构麦可思公司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围绕社会服务贡献、就业发展质量、教学培养反馈及校友工作维度,主要了解毕业生服务区域发展、产业及企业情况,了解毕业生能力、知识、素养培养达成情况,反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效果重点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教学培养质量、能力素养、学生服务质量、学校主要指标趋势分析等进行评价,通过毕业生对培养过程的反馈,为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提供建议。
学生毕业1—3年,学校培训学院与企业联合举办新职工岗前培训,结合企业对岗位技能需求,聘请企业教育科室技术员对学校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从职业发展角度对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课程结构、通识教育、能力培养等继续进行学习指导,重点加强毕业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构建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与职业发展评价体系学生毕业第3年,学校通过聘请第三方机构麦可思公司对毕业3年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其职业行业竞争力、岗位职称晋升、薪资提升、能力达成等数据,衡量学校对社会的服務贡献情况以及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反映毕业生的中期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同时,由校领导带队开展“寻找柳铁骄子”行动,走访毕业生就业主要企业单位,寻找优秀毕业生,为在校生树立优秀毕业生典型和学习榜样经过持续不断的职后3年跟踪服务,学校毕业生在服务贡献、职业发展、能力达成、课程教学、校友评价等方面整体反馈较好,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升较快三、“3+3”全过程多维度学生成长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实施成效自2019年学校五个层面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以来,学校对学生成长全过程质量评价工作起到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考核的作用,形成质量提升的动态循环,有效推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发展。
一)招生竞争优势足,生源选拔质量高1.招生竞争力增强在学生成长质量持续诊断与改进推动下,学校招生连续两年成为全区考生报考最热门的学校,有68%的新生在同批次中优先考虑本校,高于同类院校(61%)最热门专业报考比例由2019年的25∶1上升至2020年的30∶1,招生竞争力持续增强2020年新生综合报到率(92.06%)较2019年(91.79%)继续提升,在广西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新生录取成绩不断提高2020年,学校文史类在广西高职高专普通批第一次最低投档分数线位居广西同类院校第一名、理工类位居第二名铁道机车专业文史类及理工类平均分分别以419分、409分双双夺得广西第一名,在广西同类院校中,生源成绩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二)在校培养成效好,学生全面发展素质高在“新时代柳铁精神”引领下,学校实施“三融四化五维六培”文化育人模式,践行“四种文化”培养“六个意识”,将铁路文化基因根植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1.技能大赛获奖名列广西前茅学校创建“学、训、赛、节、评”实践教学体系,职业技能竞赛成绩显著,共获得各级各类竞赛一等奖200多个,获奖1000多项学校连续十年代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