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4驿路梨花(实录).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28724745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驿路梨花》课堂实录包头市和平中学 白丹丹教学目标:1.粗知故事梗概2.理解文章巧妙的构思3.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巧妙的构思教学难点:理解梨花的深刻含义,了解象征手法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标题是《驿路梨花》,这个标题就选自于陆游的《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首先找位同学朗读这首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 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这首诗是陆游歌颂宋军收复西京的壮举,末联两句,诗人浮想联翩:预知来年寒食节,朝祭宋代先帝临摹的使者,将通过处处盛开着梨花的驿道到达洛阳这里的梨花指的是自然之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指的也仅仅是自然之景吗?让我们一探究竟二、疏通字词读课文之前共同疏通本课的生字,齐读两遍竹篾miè 麂子jǐ 修葺qì 菌子jùn 折损zhé 驿路yì师:找出多音字并组词生:枝折花落shé 细菌jūn师:竹篾,指的是劈成薄片的竹条,所以是竹字头麂子,小型的鹿类动物,上面为鹿,下面包含几。

      修葺,修理,要和茸区分开师:将三个生字书写到课后田字格处,注意书写的规范 驿路指的是古代传递政府文书所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地方现在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三、略读,知文意过渡:在云南的哀牢山深处,有这样一条人迹罕至的驿路,一片美丽的梨花掩映着一座小草房,它的主人是谁?它见证了怎样的一个美丽故事?下面让我们略读,感知文章大意读课文,勾画主要人物和情节,为复述课文做准备可以选择按照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也可以选择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顺序复述 (一)按照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二)还是这些内容如果按照时间先顺序概述,应该怎么叙述?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学雷锋建起小茅屋,哈尼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并送米,“我们”路过住宿师:你们认为原文叙述更精彩还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更精彩?生:原文叙述更好,因为有波澜四、再读,品波澜过渡: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一个山峰没有峰棱,没有起伏,就不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名句。

      小说的情节结构就如山峰一般,讲究“尺水兴波”,讲究在有限的篇幅内制造出扣人心弦的波澜这篇文章的波澜起伏主要表现在两次误会,三个悬念让我们再读课文,勾画设置误会和悬念的地方,品味文章波澜二次误会误会1: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误会2: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三个悬念悬念1:“我们”正焦急时发现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悬念2:“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而老人说:“我不是主人”到底谁是主人呢?师:已经顺利的找到了两次误会,两个悬念,最后一个请一位同学朗读29——32段,其他同学听读,找寻悬念生:……师:作为读者,当你读到“解放军叔叔盖的茅草屋时”,你会产生什么疑问?悬念3: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呢?总结: 全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设置了三次悬念、两个误会,这对本文有什么作用呢?它可以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请同学们将红色字体的部分旁批到课本上这些部分也是我们写作所欠缺的,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写作中巧设悬念和误会五、精读,赏梨花回顾全文,有一个词多次出现——梨花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梨花的内涵不断丰富,本文的梨花到底指什么?请同学们精读美文,勾画梨花的句子,赏析梨花的含义和作用。

      一)找出课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1.第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营造了美的意境给行走在暮色中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夜风”、“吹脸”、“花瓣”、“飘落身上”,只有心理宁静时才能感受到,这也说明我们没有了刚才的焦灼,剩下的只有宁静这些也似乎预示这个小茅屋的不同寻常,它会带给我们舒适和温暖2.第24自然段(文章的中间)“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梨花,是哈尼小姑娘的名字这是全文第一次提到人物“梨花”,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建立起关联3.第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树林与穿着花衫的梨花姑娘都是对梨花的赞美俗话说:日有所思,也有所梦这是因为白天“我”受到了照料,心存感激,才会产生这样由衷的赞美之情。

      4.第37自然段(文章结尾)“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的句子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而“驿路梨花处处开”,的梨花指代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指代以梨花、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为代表的边疆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处处开”展示了不受时间、空间、年龄、性别、民族的限制,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二)再看题目,梨花到底指什么?生齐读自然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雷锋精神: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边疆民风: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师:标题给人以美感,意味隽永,达到一石四鸟的神奇效果六、全文总结这篇课文讲完了,纵观全文,通过叙写:一次巧遇,一个木屋,勾连几许人物二个误会,三次悬念,写出文章波澜四写梨花,一石四鸟,升华文章主题这就是彭荆风的写作特点课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像文中的所有人一样,“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