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哲学史》第十一章-英国经验论课件.pptx
93页西方哲学史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英国经验论英国经验论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英国经验论英国经验论01洛克洛克03休谟休谟02贝克莱贝克莱04苏格兰常识哲学苏格兰常识哲学本章概要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光荣革命”后,英国进入资英国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哲学思想,就是就是1717世纪世纪下半叶至下半叶至1818世纪中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英国经验论世纪中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英国经验论在政治理论上,英国经验论哲学家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哲学思想上,他们同欧洲大陆唯理论者一样,自觉适应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把认识论作为哲学研究的重点认识论作为哲学研究的重点但与唯理论者不同的是,他们在借鉴实验科学的成果时,继承和继承和强调了培根和霍布斯关于知识起源于经验的基本原则,强调了培根和霍布斯关于知识起源于经验的基本原则,以牛顿力学为楷模,深入思考知识的对象、基础、范围、确实性和方法等问题,形成了与大陆唯理论相对立的认识论派别 第一节第一节 洛克洛克01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02双重经验论双重经验论03物体的两种物体的两种性质与两种性质与两种性质的观念性质的观念04“名义本质名义本质”和和“实在本质实在本质”05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约翰洛克(16321704)出生于英国的萨默塞特郡,毕业于牛津大学,原本学习的是传统古典文献,但因对亚里士多德哲学和经院哲学不感兴趣而转向实验科学。
他曾任17世纪英国辉格党领袖莎夫茨伯利伯爵的家庭教师和秘书,1683年为躲避斯图亚特王朝的迫害流亡荷兰,直至1688年“光荣革命”后回国,在政府中任贸易和殖民部的专员他的主要著作有人类理智论人类理智论(1690)、政府论两篇政府论两篇(1690)等一、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究竟有没有天赋观念?究竟有没有天赋观念?这是经验论与唯理论分歧的焦点之一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对天赋观念论进行了批判,明确否定天赋观念的存在,他提出了以下分析和理由第一,“天赋观念天赋观念”是一个没有必要的理论假设是一个没有必要的理论假设针对天赋观念是上帝印在人心灵上的印迹的说法,他认为上帝既然赋予人类以获得知识的能力,也就没有必要再赋予人以天赋观念人只要运用上帝赋予的能力,就可以自然地获得相应的知识,在自然能力之外再假设天赋观念是多此一举第二,天赋观念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假设天赋观念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假设它存在的理由是错误的它存在的理由是错误的洛克认为,设立天赋观念的一个主要理由是,一些观念和原则是全人类普遍同意的;如果它们不是天赋的,则很难解释其起源他说:“普遍的同意普遍的同意这个论据不幸是无济于事的。
这个论据不幸是无济于事的 ” 即使可以证明一些原则是人类普遍同意的,也不能证明它们是天赋的,很可能还有达到这种普遍同意的其他途径他强调,根本没有什么全人类普遍同意的与生俱来的观念根本没有什么全人类普遍同意的与生俱来的观念,比如,被天赋观念论者当作人类普遍同意的矛盾律、同一律就不为“白痴”或婴儿所知,“上帝”这个观念也不是全人类普遍同意的第三,洛克还设想天赋观念论者可能会说:天赋观念是潜在的只有当人在运用理性时,才会发现它们他反驳说,潜在的天赋观念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所谓的“天赋观念”是指天生印在心灵中的“概念、思想、记号”如果“说有一个概念印在心灵上面,同时又说心灵并不知道它,并且从未注意到它他还从词义上分析,“观念观念”是已被或正在被理解的东西,是已被或正在被理解的东西,“潜潜在在”是未被理解的东西,是未被理解的东西,“潜在观念潜在观念”的说法就等于说人们对这的说法就等于说人们对这个观念既理解又不理解个观念既理解又不理解,这岂不是自相矛盾第四,洛克批判了所谓天赋的道德原则洛克批判了所谓天赋的道德原则他用人类社会生活和道德行为中的大量事实说明,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派别中,没有任何道德原则是人类普遍同意的没有任何道德原则是人类普遍同意的。
他同时认为,人是受利益驱动的,人们赞成某些道德原则并非因为它们是天赋人是受利益驱动的,人们赞成某些道德原则并非因为它们是天赋的,而是因为依照它们行事可以带来利益和安全的,而是因为依照它们行事可以带来利益和安全道德原则要得到人们的同意必须经过证明道德原则要得到人们的同意必须经过证明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是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它并不是人们一听到就会同意或接受的,仍然需要证明或解释这说明道德原则不是自明的和天赋的,而是推导出来的洛克总结说,天赋观念论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容易为人所利用一些所谓的一些所谓的“权威权威”往往把自己的教往往把自己的教条说成是条说成是“天赋的天赋的”,以此要人们放弃理性判断,盲目地信仰和盲目地信仰和追随这些教条追随这些教条,从而受宗教迷信和错误学说的支配二 、双重经验论洛克在批判天赋观念论的基础上,讨论了知识的起源他说,经验论者经常说的“观念”(idea)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为心灵所知觉和思想的一切意识内容,如感觉、印象、概念、情感等都是观念;词是观念的表达,那么可以说,凡是能够被词表达的意义都是观念词是观念的表达,那么可以说,凡是能够被词表达的意义都是观念。
洛克认为,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心灵就像一块白板上面没有记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洛克将经验分为感觉和反省感觉和反省感觉是观念的外在来源,当外物刺激感官时,人就产生了颜色、声音、滋味、气味等各种感觉观念反省是观念的内在来源反省是观念的内在来源,心灵不但消极地接受外物的刺激,本身也是“内部感官”,能主动对通过感觉而获得的观念进行反省,得到一些新的观念,心灵还会对自身的活动进行反思,得到另外一些观念,他认为,感觉和反省不是相互独立的活动,可以共同起作用,因此有些观念有两个来源洛克看到,感觉可以用物质的机械作用来解释一些观念的来源;但还有一些观念,在外部世界找不到原型他认为,心灵活动不心灵活动不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产物,不是不能思想的物质分子,他设定了一个主动的设定了一个主动的精神实体即心灵的存在精神实体即心灵的存在,认为它的活动会产生和感觉不同的新观念他认为,心灵的活动与外物一起构成思想和知识的原因洛克把感觉与反省都视为观念的来源,因此他的这个理论被称为双重经验论双重经验论尽管他认为在观念产生过程中感觉发生在反省之前,但他毕竟为观念规定了两个同等的来源,因此这个理论也往往被看作是一种二元论。
他将反省规定为观念的另一来源,反映了其理论上的不他将反省规定为观念的另一来源,反映了其理论上的不彻底性客观地说,这种不彻底性,并非是由于他的思想不够敏锐或表达不够准确,而是由于他对感觉所持的消极反映论观点而是由于他对感觉所持的消极反映论观点,认为感觉只产生感觉观念,而心灵内在的反省活动产生反省观念莱布尼茨抓住洛克理论上的这一缺陷,为“天赋观念论”辩护,认为所谓反省无非就是对我们内心中东西的注意,既然洛克承认既然洛克承认我们内心中已有的东西不是感觉提供的,也就不能否认内心中有我们内心中已有的东西不是感觉提供的,也就不能否认内心中有天赋观念的存在天赋观念的存在希望”是人意愿的表达人的心灵是一块没有记号的白板三 、物体的两种性质与两种性质的观念关于物体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区分由来已久,在洛克之前,伽利略、笛卡儿、霍布斯、波义耳等人也区分了两种性质洛克从主观和客观关系主观和客观关系的角度,对两种性质作了认识论的区分:第一性质是指物体的大小、形相、数目、位置、运动、静止,这相当于牛顿力学中刚体的“坚实性坚实性”,具有广延、不可入、位置、动静等属性;第二性质是指颜色、声音、气味、滋味颜色、声音、气味、滋味等。
洛克认为,第一性质是物体固有的,不依人的感觉为转移第一性质是物体固有的,不依人的感觉为转移他强调,不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它们都绝对不能与物质分开,不论是否被人知觉到,它们都在物体中存在着而而第二性质是物体的一种能力,是凭借第一性质在人的心灵中引第二性质是物体的一种能力,是凭借第一性质在人的心灵中引起观念的能力起观念的能力物体的能力是客观的、实在的,但它造成的效果却可以是主观的,是那些仅存在于心灵之中的观念这就是说,第二性质可以在人心中造成不同于第一性质的性质经验论者把感觉归结为机械运动感觉归结为机械运动,洛克也是如此他认为,当人观察一个物体时,从物体第一性质中发出的一些不可见的微粒到达人眼,并通过人眼和神经将某种运动传到大脑,在人心中产生出第一性质的观念;而第二性质的观念是通过与第一性质的观念相同的方式产生出来第二性质的观念是通过与第一性质的观念相同的方式产生出来的的虽然两种性质的观念的产生方式相同,但在是否反映物体的真实性质这一问题上,两种观念是不同的他断言,第一性质的观念是对物体性质的直接反映对物体性质的直接反映,与物体的第一性质是相似的;第二性质的观念不是物体性质的直接反映,而是受主体状况的影响和制约受主体状况的影响和制约,与物体的性质不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而是“对应”关系,与物体的性质不相似,如物体中并无颜色、声音、滋味、气味之类的性质。
由于机械论无法对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的观念的区分作出科学的说明,所以洛克把这一区分称作“假设”他诉诸上帝的万能,设想第二性质的观念是上帝在人的感觉过程中“附加”在物体第一性质上的,就像可以设想上帝将疼痛的观念“附加”在刀片割伤肉体的运动上一样这些假设是洛克理论不彻底性的又一表现,以致后来贝克莱正是利用这一点全面否定了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客观存在不安”是一个复杂观念洛克在第二性质上寻求上帝的万能四、“名义本质”和“实在本质”洛克通过分析把观念分为不同的类别:按观念的不同来源观念的不同来源,有感觉观念和反省观念之分感觉观念和反省观念之分;按主客观关系主客观关系,有第一性质观念与第二性质观念第一性质观念与第二性质观念之分;按自身的构造自身的构造,观念可以分为简单和复杂简单和复杂两种他认为,简单观念是“只包含一个齐一的现象或心灵中的概念”比如,人们平常知觉到的是杂多的现象,因而是复杂的感觉观念,它可以还原为色、嗅、味、触等简单的感觉观念;“不安”是一个复杂的反省观念,可以分析为害怕、痛苦、期待等简单的反省观念简单观念是构成知识的直接对象、材料和要素简单观念是构成知识的直接对象、材料和要素洛克认为,心灵不能毁灭简单观念,只能把简单观念组合成复杂观念,把复杂观念分解为简单观念。
他说,心灵可以对简单观念进行重复、比较和联结,从而“任意制造新的复杂观念”例如,心灵可以将石灰、雪、牛奶中所见的颜色观念分离出来,得到“白”的一般观念,这就是所谓的共相,可以代表一切同类的观念洛克在共相问题上主张了一种唯名论的观点,认为共相本身并不实际存在,它们只是理智的发明和创造物洛克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区分了事物的“名义本质”和“实在本质”所谓事物的所谓事物的“本质本质”就是指事物的就是指事物的“存在存在”,即事物有,即事物有以决定它是该事物而非他事物的内在组织和结构以决定它是该事物而非他事物的内在组织和结构,他称之为事物的“实在本质”;而而“名义本质名义本质”与此不同,是与区分物种所普遍使用的一般名称与此不同,是与区分物种所普遍使用的一般名称相联系的相联系的,用来指这些名称所代表的抽象观念他以“实体”观念为例,论述了两者的区别他认为,“实体”观念是心灵在对简单观念进行组合的基础上通过“假设”形成的,当人们对简单观念进行组合时,不能想象这些简单观念如何能自不能想象这些简单观念如何能自己独立存在,于是就己独立存在,于是就“假设假设”有个有个“基体基体”作为寓托或作为寓托或“支撑支撑”,并把它称作,并把它称作“实体实体”。
支撑支撑”简单感觉观念的是简单感觉观念的是“物质实体物质实体”,“支撑支撑”各种精神活各种精神活动的是动的是“精神实体精神实体”而对于寓托或于寓托或“支撑支撑”本身的组织结构,本身的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