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防火》PPT课件.ppt
65页建筑防火建筑防火 本章主要介绍建筑物的类别和 本章主要介绍建筑物的类别和耐耐火等级、建筑防火等级、建筑防火分区、安全疏散、和防火分隔物,其中重点是建筑火分区、安全疏散、和防火分隔物,其中重点是建筑防火分区、安全疏散、和防火分隔物,其他内容作一防火分区、安全疏散、和防火分隔物,其他内容作一般了解 本章提要本章提要•21.1 建筑物的建筑物的分类分类• 耐耐火等级火等级•21.3 建筑防火分区建筑防火分区•21.4 安全疏散安全疏散•21.5 防火防火构造构造•21.6 钢结构钢结构防火防火主要内容主要内容21.1 建筑防火分类•1 民用建筑防火分类•2 汽车车库防火分类•3 厂房的防火分类•4 仓库的防火分类• 厂房和仓库的防火分类:火灾危险性类别是按生产或使用过程中物质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的,共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类别甲类厂房火灾危险性最大,乙类次之,戊类危险性最小燃烧性能燃烧性能• 燃烧性能指组成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燃烧与否,以及燃烧的难易按燃烧性能建筑构件分为非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
• 非燃烧体,指用非燃烧材料制成的构件非燃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材料如天然石材、人工石材、金属材料等• 难燃烧体,指用难燃烧材料制成的构件,或用带有非燃烧材料保护层的燃烧材料制成的构件难燃烧材料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如沥青混凝土构件、木板条抹灰等 • 燃烧体,指用燃烧材料制成的构件燃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能起火燃烧或微燃,且火源移走后仍继续燃烧或微燃的材料,如如木材、纸板、纤维板等 • 所谓耐火极限,是指任一建筑构件在规定的耐火试验条件下,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1)失去支持能力指构件在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下,由于构件材质性能的变化,使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承受不了原设计的荷载而破坏例如受火作用后的钢筋混凝土梁失去支承能力,钢柱失稳破坏;非承重构件自身解体或垮塌等,均属失去支持能力 21.2 耐火等级• (2)完整性被破坏指薄壁分隔构件在火中高温作用下,发生爆裂或局部塌落,形成穿透裂缝或孔洞,火焰穿过构件,使其背面可燃物燃烧起火。
例如受火作用后的板条抹灰墙,内部可燃板条先行自燃,一定时间后,背火面的抹灰层龟裂脱落,引起燃烧起火;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使钢筋失去预应力,发生炸裂,出现孔洞,使火苗窜到上层房间• (3)失去隔火作用指具有分隔作用的构件,背火面任一点的温度达到220℃时,构件失去隔火作用例如一些燃点较低的可燃物(纤维系列的棉花、纸张、化纤品等)烤焦后以致起火 所谓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它是由组成建筑物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最低者所决定的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一级耐火性能最高,四级最低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下表的规定•一级耐火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顶、砌体墙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二级耐火建筑与一级基本相似,但所用材料的耐火极限可较低;三级耐火建筑为木屋顶、钢筋混凝土楼板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四级耐火建筑为木屋顶,难燃体楼板和墙组成的可燃结构21.3 建筑防火分区建筑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采用相应耐火性能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隔物,将建筑物人为划分成一定面积的空间单元,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蔓延,它是控制建筑物火灾的基本空间单元。
• 防火分区按其功能可分为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两类水平防火分区是防止火灾在水平方向上扩大蔓延,通常用防火墙或防火门、防火卷帘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成几个防火分区竖向防火分区则是防止多层或高层建筑的层与层之间发生竖向火灾蔓延,通常采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楼板和窗间墙将上下层隔开 防火分隔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不可活动式的,如建筑物中的内外墙体、楼板、防火墙等;另一类是活动、可启闭式的,如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水幕等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所对应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长度分别为150m、100m、60m,所对应的防火分区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分别为2500m2、1200m2、600m2规定防火分区的原则规定防火分区的原则• (1)发生火灾危险性大、火灾燃烧时间长的部分应与其他部分分隔开• (2)同一建筑的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不同用户间应进行防火分隔处理楼梯间、前室、走廊等作为避难用的通道,应确保其不受火灾侵害,并保证其畅通• (3)高层建筑的各种竖井,如电缆井、管道井、垃圾井等,其本身应是独立的防火单元,保证井道外部火灾不得侵入,井道内部火灾不得外窜。
• (4)特殊用房如医院的重点护理病房、贵重设备和物品的储存间,在正常的防火分区还应设置更小的防火单元• (5)使用不同灭火方式的房间应加以分隔,如配电房、自备发动机房等• (6)高层建筑在垂直方向应以每个楼层为单元划分防火单元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耐火性能较高,规定防火分区面积为2500m2三级建筑物防火分区面积应比一、二级要小,一般不超过1200m2四级耐火等级建筑防火分区面积不宜超过600m2同理,除了限制防火分区面积外,对建筑物的层数和长度也提出限制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面积 高层建筑的分类、防火分区及耐火等级 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我国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多层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面积作了如下的规定 在划分防火分区面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筑内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表中的规定增加一倍局部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 (2)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如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和水幕分隔 • (3)对于贯通数层的有封闭式中庭的建筑,或者是有自动扶梯的建筑,一般都是上下两层甚至是几层相连通,其防火分区被上下贯通的大空间所破坏,发生火灾时,烟气易于蔓延扩大,对上层人员的疏散、消防和扑救带来一系列的困难。
• (4)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发生火灾时,人员不易疏散,因此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防火分区面积应严格控制在500m2 对于厂房的防火分区,在防火分区内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厂房的安全程度大为提高,因此对甲、乙、丙类厂房的防火分区面积可增加一倍,丁、戊类厂房防火分区面积的增加则不限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设备时,则增加面积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 工业建筑的防火分区工业建筑的防火分区21.4 21.4 安全疏散安全疏散12.疏散出口---户门,外房门或楼梯口---室内最远一点到房门的直线距离---房门(疏散出口)到前室门或 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的距离---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 安全疏散距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安全疏散距离;二是从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建筑物外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 (1)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 为了保障房间内的人员能够顺利而迅速地疏散到门口,再经走道疏散到安全区,一般规定从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不要超过15m如达不到这个要求,要增设房间或户门• 对于面积大、人员集中的房间,从房间最远点到安全出口的距离应控制在25m以内,安全出口相互间的距离也控制在25m以内,这样均匀地、分散地设置一些数量和宽度适当的出口,有利于安全疏散。
( 2)从房门到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 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人员通过走道迅速疏散,从房门到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以透过烟雾能看到安全出口或疏散标志为依据• 疏散距离的确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变化,如建筑物内人员的密集程度、人员的情况、烟气的影响、人员对疏散路线的熟悉程度等人员的情况主要是针对人员行走困难或慢的情况,这类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短些烟气对人的视力有影 响,据资料表明,人在烟幕中通过的 极限距离为30m左右,因此,在通常情 况下,从房门到安全出口的安全距离 不宜超过30m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距离•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对教学楼、旅馆、展览馆等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规定在25~30m,因为这些建筑内的人员较集中,对疏散路线不熟悉• 对于医院、疗养院、康复中心等一类高层建筑,当其房间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时,一般规定最大疏散距离为24m;当其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一般在12m以内• 对于科研楼、办公楼、广播电视楼、综合楼等高层建筑,当其房间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时,一般规定最大疏散距离在34~40m;当其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一般在16~20m。
• 高层工业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是根据火灾危险性与允许疏散时间确定的火灾危险性越大,其允许疏散时间就越短,安全疏散距离也就越小(3) (3) 安全出口设置安全出口设置(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在特殊情况下可设一个安全出口建筑中的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建筑中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剧院、电影院、礼堂、观众厅的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按250人计,则安全出口的总数目根据该类建筑容纳的总人数确定若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则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安全出口平均疏散人数按400人计(3)体育馆观众厅内容纳的人数多,受座位排列和走道布置等技术和经济因素的制约,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按400~700人计对规模较小的观众厅,采用下限值;规模较大的观众厅,采用接近上限值(4)安全出口宜靠近防火分区的两端设置,并靠近电梯间设置,出口标志明显,易于寻找,且安全出口应有足够的宽度,安全出口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安全疏散宽度•剧院 、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疏散安全分区疏散安全分区 安全分区是为了阐明疏散路线的安全可靠性,而把疏散路线上的各个空间划分成的不同房间。
三个安全区: 走廊-第一安全区走廊-第一安全区 前室-第二安全区前室-第二安全区 楼梯间-第三安全区楼梯间-第三安全区安全出口的数量安全出口的数量l应设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楼梯应设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楼梯l疏散走道疏散走道: 避免在宽度方向的急剧变化避免在宽度方向的急剧变化;避免设计袋形走道避免设计袋形走道l设计足够的安全出口设计足够的安全出口,一般要求建筑物有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一般要求建筑物有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l房间面积<房间面积<60m²,人数<人数<50人可设一个门人可设一个门l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由最远点到房门口的直线距离由最远点到房门口的直线距离≤15m疏散楼梯间的设计要求疏散楼梯间的设计要求l耐火构造:楼梯间的墙体耐火极限>耐火构造:楼梯间的墙体耐火极限>2h,,hl楼梯间前室面积楼梯间前室面积:公共建筑公共建筑≥6m²,,m²,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公共建筑,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公共建筑≥10m²,居住面积,居住面积≥6m²l上下畅通:要求从首层到顶层的楼梯间不改变位置,且首层应有直通室外上下畅通:要求从首层到顶层的楼梯间不改变位置,且首层应有直通室外 的的出口出口 不带封闭前室封闭楼梯间不带封闭前室封闭楼梯间 ((a a)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 ((b b)室)室外外疏散楼梯疏散楼梯开敞式楼梯间(开敞式楼梯间(a a)室内用)室内用 ((b b)室外用)室外用疏散楼梯疏散楼梯疏散楼梯疏散楼梯l普通楼梯间:楼梯与走廊或大厅都敞开在建筑物内。
l封闭楼梯间:有一定耐火能力的墙体和门将楼梯与走廊分隔开l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之前,设置能阻止火灾时烟气进入的前室 疏散楼梯是供人员在火灾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所用的楼梯疏散楼梯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在平面上应尽量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或接近两端出口设置,这种布置方式便于进行双向疏散,提高疏散的安全可靠性;或者尽量靠近电梯间布置 第二,在竖向布置上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畅通 疏散楼梯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的形式按照防烟火作用可分为敞开楼梯、防烟楼梯、封闭楼梯和室外疏散楼梯(1)敞开楼梯 敞开楼梯是在平面上三面有墙、一面无墙无门的楼梯间,其隔烟阻火作用最差,使用范围为五层及五层以下的公共建筑或六层及六层以下的组合式单元住宅若用于七至九层的单元式住宅,敞开楼梯的分隔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2)防烟楼梯 防烟楼梯是指在楼梯入口设有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防烟楼梯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疏散楼梯形式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可采用防烟楼梯的情况为: ①凡是高度超过24m的一类建筑和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都必须采用防烟楼梯。
②高层的高级住宅,高度超过24m时,必须设置防烟楼梯 ③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高层住宅,高度达到50m以上时,人员比较集中,必须设置防烟楼梯 ④通廊式住宅平面布置一般是在一条内走道两边布置房间,横向单元分隔少,火灾范围大,因此当层数超过11层时,就必须设置防烟楼梯 ⑤塔式高层住宅,高度超过24m时,必须设置防烟楼梯(3)封闭楼梯 不带前室,只设有能阻挡烟气进入的双向弹簧门或防火门(高层建筑中)的楼梯间称为封闭楼梯封闭楼梯也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疏散楼梯形式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可采用封闭楼梯间的情况有: ①高层建筑中,高度在24m以上、32m以下的二类建筑,允许使用封闭楼梯间 ②楼层在12~18层的单元式住宅,允许使用封闭楼梯间 ③和高层建筑主体部分直接相连的附属(裙房)允许采用封闭楼梯间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高层建筑的楼梯间一般都要求开敞地设在门厅或靠近主要出口处,在首层将楼梯间封闭起来既影响美观,又不能保障安全 封闭楼梯间的使用受一定技术条件的限制 (4)室外疏散楼梯 对于平面面积较小,设置室内楼梯有困难的建筑可设置室外疏散楼梯。
在设计室外疏散楼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室外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倾斜度不得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低于; ②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不燃烧材料 疏散楼梯设计规范:疏散楼梯设计规范:l普通疏散楼梯段宽度:住宅m,公建m;楼梯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入口,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在距离梯间≤15m处l在高层建筑中封闭楼梯间入口必须设计乙级防火门l高层建筑中,24m <高度<32m的二类建筑使用封闭楼梯间;12—18层的单元式住宅使用封闭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设计:防烟楼梯间设计:l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l高度>24m的高级住宅l层数≥12层的通廊式住宅l层数≥19层的单元式l高层塔式住宅•学校、商店、办公楼等民用建筑中的楼梯、走道及首层疏散外门的各自总宽度,均应根据疏散人数,按不小于下表规定的净宽度指标计算消防电梯消防电梯l设置范围:一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设置范围:一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12层住宅、高度>层住宅、高度>32m的二的二类建筑类建筑l设置数量:主体每层建筑面积<设置数量:主体每层建筑面积<1500m²时设一台,时设一台,1500~~4500m²时时设两台,>设两台,>4500 m²时设三台时设三台l前室设置:公共建筑前室设置:公共建筑≥6m²,,m²,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公共建筑,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公共建筑≥10m²,居住面积,居住面积≥6m² 设置范围是:一类高层民用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塔式住宅;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宿舍或高度超过32m的其他二类民用建筑。
对于高层民用建筑的主体部分,楼层面积不超过1500m2时,应设置一台消防电梯;超过1500m2,但小于4500m2时,应设置两台消防电梯;每层面积超过4500m2时,应设置三台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功能要求消防电梯消防电梯(1)消防电梯的设置 在同一高层建筑里,要避免将两台以上的消防电梯设置在同一防火分区内,否则消防电梯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消防电梯应设前室,这个前室同防烟楼梯间的前室一样具有防火、防烟的功能 (2)消防电梯的防火要求 消防电梯井壁应具有足够的耐火能力,耐火极限一般不低于消防电梯的装修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消防电梯的载重量及轿厢尺寸应符合要求:载重量不宜小于1000kg,轿厢的平面尺寸不宜小于1000mm×1500mm 21.5 防火构造防火分区的分隔设施是指防火分区间的能保证在一定时间内阻燃的边缘构件及设施,主要包括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耐火楼板、防火水幕等防火墙防火墙防火墙是建筑中采用最多的防火分隔构件 根据在建筑平面上的关系,防火墙可分为横向防火墙(与建筑物长轴方向垂直的)和纵向防火墙(与建筑物长轴方向一致的);从防火墙在建筑中的位置分,有内墙防火墙和外墙防火墙。
内墙防火墙是划分防火分区的内部隔墙,外墙防火墙是两幢建筑间因防火间距不够而设置的无门窗(或设有防火门、窗)的外墙防火分区的分隔物防火分区的分隔物 防火墙应由非燃烧材料构成为了保证防火墙的防火可靠性,现行规范规定其耐火极限应不低于4h,高层建筑防火墙耐火极限应不低于3h同时,防火墙的设置在建筑构造上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防火墙应该直接设置在建筑的基础上或耐火性能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梁上 (2)可燃烧构件不得穿过防火墙体,同时,防火墙也应截断难燃烧体的屋顶结构,且应高出非燃烧体屋面40cm,高出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屋面50cm以上 (3)当建筑物的外墙为难燃烧体时,防火墙应突出难燃烧体墙的外表面40cm;两侧防火带的宽度从防火墙中心线起,每侧不应小于2m (4)当建筑物设有天窗时,应注意保证防火墙中心距天窗端面的水平距离不小于4m;出现小于4m的情况且天窗端面为可燃烧体时,应将防火墙加高,使之超出天窗50cm,以防止火势蔓延 (5)防火墙上通常不应开设门和窗,若必须设置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耐火极限),且能自动关闭防火墙不应设置排烟道,民用建筑的使用上若需设置时,应保证烟道两侧墙身的截面厚度均不小于12cm。
(6)建筑设计中,若在靠近防火墙的两侧开设门、窗洞口,为避免火灾发生时火苗的互串,要求防火墙两侧门窗洞口间墙的距离应不小于2m若装有乙级防火窗时,其距离可不受限制 防火门除了具有一般门的功效外,还具有能保证一定时限的耐火、防烟隔火等特殊的功能,通常用于建筑物的防火分区以及重要防火部位,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火灾的蔓延,并能确保人员的疏散1)防火门的分类 防火门按耐火极限可分为三种:甲级、乙级和丙级甲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 防火门按其材质分有木质防火门、钢质防火门和复合材料防火门三类;按开启方式分有平开防火门和推拉防火门两类;按门扇的做法和构造分,有带上亮窗和不带上亮窗的防火门、镶玻璃和不镶玻璃的防火门等 防火门防火门(2)防火门的一般要求 防火门是一种活动的防火隔阻物,不仅要求其具备较高的耐火极限,还应满足启闭性能好、密闭性能好的特点对于民用建筑还应保证其美观、质轻等特点 为了保证防火门能在火灾时自动关闭,通常采用自动关门装置,如弹簧自动关门装置和与火灾探测器联动、由防灾中心遥控操纵的自动关闭防火门 设置在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宜做成自动兼手动的平开门或推拉门,并且关门后能从门的任何一侧用手开启,亦可在门上设便于通行的小门。
用于疏散通道的防火门,宜做成带闭门器的防火门开启方向应与疏散方向一致,以便紧急疏散后门能自动关闭,防止火灾的蔓延(3)防火门的选用 防火门的选用一定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的危险性、防火分区的划分等因素来确定 通常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必须采用甲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1.2h,且在防火门上方不再开设门窗洞口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的防火墙上的门洞,也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对于附设在高层民用建筑或裙房内的设备室以及通风、空调机房等,应采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隔墙,用于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疏散楼梯间的防火门应选用耐火极限不小于的乙级防火门;消防电梯前室的门、防烟楼梯间和通向前室的门、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均应选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h的防火卷帘 对于建筑工程中的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垃圾道等竖向管井的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的丙级防火门 防火卷帘是一种不占空间、关闭严密、开启方便的较现代化的防火分隔物,它有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可以与报警系统联动的优点防火卷帘与一般卷帘在性能要求上存在的根本区别是:它具备必要的非燃烧性能、耐火极限及防烟性能。
1)防火卷帘的分类与构造 防火卷帘按耐火极限可分为普通型防火卷帘门和复合型防火卷帘门前者耐火极限有和2h两种,后者耐火极限有和3h两种 防火卷帘按帘板构造分为普通型钢质防火卷帘和复合型钢质防火卷帘前者帘板由单片钢板制成,耐火极限有和2h两种后者帘板由双片钢板制成,中间加隔热材料,耐火极限有和3h两种防火卷帘还可按帘板厚度不同区分为轻型卷帘和重型卷帘轻型卷帘用厚度为~06mm的钢板制成,重型卷帘用厚度为~的钢板制成 防火卷帘防火卷帘防火卷帘由帘板、导轨、传动装置、控制机构组成 (2)防火卷帘的选用对于公共建筑中不便设置防火墙或防火分隔墙的地方,最好使用防火卷帘,以便把大厅分隔成较小的防火分区在穿堂式建筑物内,可在房间之间的开口处设置上下开启或横向开启的卷帘在多跨的大厅内,可将卷帘固定在梁底下,以柱为轴线,形成一道临时性的防火分隔防火卷帘在安装时,应避免与建筑洞口处的通风管道、给排水管道及电缆电线管等发生干涉,在洞口处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位置进行卷帘门的就位与安装 若用卷帘代替防火墙,则其两侧应设水幕系统保护,或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3h的复合防火卷帘设在疏散走道和前室的防火卷帘,最好应同时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
防火窗是一种采用钢窗框、钢窗扇及防火玻璃(防火夹丝玻璃或防火复合玻璃)制成的能隔离或阻止火势蔓延的窗它具有一般窗的功效,更具有隔火、隔烟的特殊功能 防火窗按其构造可分为单层钢窗和双层钢窗,耐火极限分别为和按照安装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固定防火窗和活动防火窗两种 防火窗按耐火极限可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三种甲级防火窗的耐火极限为,乙级防火窗的耐火极限为,丙级的为 防火窗的选用与防火门相同,凡是需用甲级防火门且有窗处,均应选用甲级防火窗;需用乙级防火门且有窗处,均应选用乙级防火窗防火窗防火窗钢结构防火适用范围: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钢结构,建筑中庭采光顶,入口雨篷等钢结构防火措施1,包封法---用耐火材料把钢结构构件包封起来包封材料有防火板材,混凝土,砖,钢丝网抹耐火砂浆2.涂料法---将防火涂料喷在钢结构构件上,形成防火保护层钢结构防火涂料选用要点(1)室内钢结构工程应选用水性或低含量苯类溶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不得采用高含量苯类溶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也不能采用矿物纤维防火喷涂材料2)室内钢结构工程不宜选用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如选用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面层3)建议在超薄型或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上,一定要做耐厚型面漆,以防老化和确保其耐火性能。
耐厚型面漆应与防火涂料相容4)导热系数是衡量防火涂料隔热防火性能的一个重要的参数,设计时应要求生产厂商提供非膨胀型(即厚型)防火涂料的导热系数(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