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奇妙的七色光》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2页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奇妙的七色光》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目标1.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奇妙的七色光,通过幼儿的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幼儿们了解光的基本概念和七种颜色的由来,能够感受到光的神奇之处,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想象力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幼儿:1. 了解光是什么,能够正确描述光的特性;2. 了解光的三种基本颜色,能够正确描述它们的特点;3. 了解光的三种合成颜色,能够正确描述它们的特点;4. 了解光的颜色总共有七种,能够一一描述它们的名称、特点和用途;5. 能够进行简单的采光、分光、混光实验,体验光的神奇与奇妙二、教学过程设计2.1 热身环节(5分钟)在开始正式教学前,先进行热身活动,可以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进行拉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2.2 导入新知识(15分钟)通过幻灯片、图片等方式,向幼儿们介绍光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常见的用光现象,如彩虹、闪电等老师结合实际情况和幼儿们的体验,引导幼儿猜测这些现象的原理,并引导幼儿们慢慢地了解光的产生、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知识2.3 实验环节(30分钟)教师为幼儿们准备三个实验:1. 采光实验:让幼儿在教室里找寻不同来源的光源,感受光的普遍存在和普遍性。
2. 分光实验:让幼儿们用三个杯子分别盛有红、蓝、绿三种水,然后把它们用易拉罐口最细的地方进行混合,观察得到了什么颜色,然后再放在阳光下,看看光的混合产生了什么效果3. 混光实验:让幼儿们用不同颜色的透明纸张,对灯光进行滤色、补色等操作,试图发现不同颜色的光相互混合、抵消、合成等的奇妙效果2.4 综合活动(10分钟)在本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对整节课进行简单的,让幼儿们回答几个提问问题,以检测他们的理解情况然后老师再请幼儿们分组,以七种颜色为主题,共同创作一幅绘画作品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针对幼儿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了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教育游戏和实验,以便幼儿们能够主动参与其中,积极探索、发现和思考,培养了幼儿们的观察和想象力,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光的奥妙2. 老师在教学中注重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合作,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并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情感实际进行引导和抽象,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可以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奇妙七色光体验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