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四部律并论要用抄.doc

32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99619581
  • 上传时间:2023-10-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部律并论要用抄(大正藏 2795 部)四部律并论要用抄四部律并论要用抄卷上救 当护持佛戒 □□□□□明戒律缘起第一 明受戒法第二 明结界法第三 明 羯磨法第四 明说戒法第五 明安居及受日法第六 明自 恣法第七 明衣法第八 明功德衣法第九 明净地护净法 第十 明任究僧徒同住众法第十一 明三宝物法第十二 明亡比丘轻重物看病嘱授法第十三 明五篇七聚持犯轻重 第十四 明除忏悔法第十五 明会通诸律违负第十六 明 诸部杂威仪第十七戒律缘起第一 大圣如来愍悼群有示生迦夷树王成道四十九年随缘 化物临涅槃时以此律藏付优波离如来灭后尊者大迦叶 匡究三宝简得五百大阿罗汉在王舍城结集三藏当时优波 离一夏之中八十度升高坐具足诵出大毗尼藏有八十诵 悉以嘱大迦叶迦叶将入涅槃复以律藏付嘱阿难阿难临 灭付二大士一名商那和修二名末田地依付法藏经说末 田地向罽宾行化经中更不记也商那和修在王舍城行化 临灭之时以法付嘱优波掬多自掬多已上有五大师皆总持 八万法藏智辩超群优波掬多虽得总持神通智力莫之能比 是优波掬多有五弟子 一萨婆多是十诵律主二昙无德' 此方名法正有大乘根性即是四分律主三名弥沙塞即 五分律主四名婆粗富那即是僧祇律主。

      五名迦叶毗此 土未有此之五人亦皆是大阿罗汉不能总持八万法藏各 随己见遂分为五部释迦出世当此土周幽王时到汉明帝经 像始至迳百年许方有比丘支竺微解汉语少翻胡经至 秦主姚兴深信佛法以弘始八年于长安草堂寺请天竺沙 门罗什法师重翻旧什法师善晓方音明解佛法于是佛法 广流布也 十诵律以秦弘始八年罽宾国有三藏法师名 弗若多罗受持十诵律来到长安共罗什法师翻出译一分 未讫三藏身亡又有芦山远法师与昙摩流支续翻后复 有三藏律师名卑摩叉又复是罗什法师所承习师自来到寿春石涧寺重校律本 复出三卷律序置之于后此土律兴 十诵最初 四分律有晋国沙门支法令亲向于阗国得胡本 还到秦国秦主姚长以弘始十二年于长安中兴寺集令德沙 门三百人请罽宾三藏大乘律师名佛陀耶舍翻出四分律凉州比丘竺佛念护胡为汉秦国道云等笔受律教东流四 分第二第三五分律有罽宾国三藏法师将五分 胡本来到杨州以晋景平元年十月中晋侍中琅玡王司马练 共比丘竺道生等请令出之戒律流行五分第三 摩诃僧祇律有此土比丘法显轻身重法自诣胡国求觅经论到摩 竭国邑连弗邑阿育王塔南天王寺写得胡本将还此国以晋义熙十二年十一月到杨州于斗场寺共三藏佛陀跋陀翻出 并六卷涅槃经此土律兴僧祇第四 迦叶毗律亦名迦叶维一部律。

      众生未感不行此土四部律及论明受戒法第二十诵明十种受戒法一自然得戒谓佛无师自悟二自 性得戒谓大迦叶三见谛得戒谓居邻等五比丘闻说四谛 寻发具足四善来得戒谓耶舍等及如来一代善来所度何 以故佛是法王自与受戒此是等最后身比丘终不学地无 常故五三语得戒谓未制羯磨前谓罗汉所度者但为受三 归即得具足戒六问答得戒亦名论义谓须陀耶沙弥年始 七岁佛问其义佛称可圣心敕诸比丘与受具足 从问答得戒因敕比丘故亦名敕听得戒七者八敬得戒亦 名八重亦名尊师法亦名八不可过法谓大爱道及五百释 女求佛出家佛遣阿难授其八敬听之出家从八敬为名故 称八敬得戒(五分律云)爱道从阿难闻八法已欢喜顶受又 语阿难为我白佛于八法中更乞愿愿听比丘尼随次大小 礼比丘云何百岁尼礼新受戒比丘佛告阿难若我听比丘 尼随次大小礼比丘者 无有是处阿难闻已还报爱道又言 顶受尊敬大爱道欢喜奉行八法听即名出家受具足 戒复白阿难是五百释女今当云何更为我白佛 即听大爱道为作和上在比丘十众中白四羯磨听一时羯磨 三人不得至四此则爱道一人得名八敬受戒五百释女即羯磨受戒十诵亦如是若如依四分五百释女亦皆八敬得戒 八遣使受戒谓半迦尸尼颜容端政 若出伽蓝即有坏行留难 圣者开听差一比丘尼。

      为使往大僧中代其乞戒故名遣使受 戒九羯磨受戒谓十僧作法十边地持律五人受大戒以 边地佛法创行僧徒希鲜集之至难故大圣开听五人受戒 又四分云得阿罗汉者即名出家受具足戒 此人得最上法< 名为上法受戒故摩夷论云时有年不满二十而受生疑问 佛听教数胎中月及润月犹不满此人得阿罗 汉不此人名为上受具戒又尼众中女人 曾出适年十二听受大戒通此合有十二种受戒此十二种中 自然得戒唯佛一人自誓得戒唯大迦叶一人见谛得戒局 在居邻五人善来得戒通及僧尼佛佛在时有佛灭后更无 善来受戒法三语得戒居在大僧未立羯磨已前听立羯 磨已后不听问答得戒若今末法中有须陀耶沙弥亦听受戒 八敬得戒唯居尼众爱道一人不通余者遣使得戒唯在尼 众半迦尸尼若今末代有如是比丘听小小颜容不得也边 地五人得戒者今边方有佛法初行处皆悉开听曾嫁十二居 在尼众上法受戒通彼僧尼 今若有得阿难汉者亦即得名戒 唯羯磨一法教通凡圣被及僧尼该罗现未须知作法成以不 成故依诸部广明 问羯磨受戒具足几缘得名如法 答依僧祇律具六缘得成如法何者为六一者受戒人年满二十 三衣钵具二者受戒人身无十三遮难三者要结果成就四者界内僧尽集无其别众五者羯磨称文无有增减六者十 僧满足如法清净备此六缘得名如法。

      六中少一受戒不成 问年云何满二十 答要年满二十岁满二十雨 若年满二十不满二十雨不得戒但使雨满得受戒若冬时 生夏安居竟受戒是名不满二十若春时生安居竟受戒是 名满二十前安居竟时生还前安居竟受戒后安居时后安居 竟受戒是名满二十四分家十二月为一岁满二十人取本 生月皆名满二十得具足戒僧祇家迳二十雨满得具足戒 如腊月生者至满二十迳十八雨故名不满如是等要满二十 夏后方得受戒然受戒事重是出家根本若本法不成即非 比丘与白依无别受人信施及以礼拜皆名为盗得罪无 量若人定知年小受戒者虽迳百年犹名沙弥不应受大比 丘礼敬及受信施当更受戒 问此受戒已来备迳布萨羯磨 何故更得受戒 答此作受大戒意听羯磨布萨非盗心听 故 四分听更受戒 答若人自不知年几当问父母亲 里若复不知当看生年板若无是者当观其颜状手足成就 以不若如是不知当问何王何岁国土丰俭??涝等非谓一 切如是特有难知者如是一一寻究若实不知满二十虽手 足成就亦不得戒也 问年不满二十听数胎中月润月等此后云何 答有人初受戒时意谓年满二十受戒竟方知不满怀疑问佛听数胎中月润月若数一 切十四日说戒以满年数无犯此是大圣开令得戒依此间 国法五年再润 十诵云洴沙王六年一润五分五年一润。

      未知依何者是定 第二身无遮难者何故须问也 答十三难人为三彰所牵与圣道隔绝障不发戒名为难是故须问 又问十三难者名义云何 答一边罪难此人曾受大戒犯波罗夷为僧灭摈后自还复更出家蠲在众外名边障不发 戒二污净行尼难从出家已来不犯淫者名为净 行若白衣时污犯此人故名为难三贼心受戒难此人无 师自剃发着袈裟不受戒而共他布萨羯磨窃盗佛法故名 贼心若下三众盗听说戒羯磨诈同僧事亦犯也四破内外 道难此人先是外道来出家受戒后不舍戒还入外道邪 见心重自然失戒若更欲于佛法求出家受戒者名难也五 黄门难此人性多烦恼阙于持戒烦恼障重不发大戒故 名为难也六杀父难七杀母难白衣杀父或杀母违恩处 深障八杀阿罗汉难白衣时杀比丘临命终时颜 色不变九破僧难妄说邪法或乱群情同界之内别行法 事断坏佛法知而故为故名为难十恶心出佛身血难此人方便欲杀佛而不能断命侵损圣体违理处深得重 逆罪今时末世烧坏精舍形像舍利若见瑞相亦得逆罪不 得受戒故名为难^一非人难若鬼若天变作人形欲受大 戒者名为非人难十二畜生难若龙若狐化为人形不得 与受戒十三二根难此人身具有男女二根于僧尼二众无 安置处故名为难此十三人中初四及五逆业障摄黄门一人烦恼障摄后三人报障摄三障所羁一形之中不可改易未出家莫度已出家当灭摈。

      广解如论中所说也 问曰不问十三难为作戒不 答自制已后不得戒 又问本为防难故今实无者何须问也 答虽为难故问若实有难问以不问俱不得戒若实无难问便得戒不问不得戒 第三明结界成以不成后结界法中当说 第四界内僧尽集不来者与欲众僧和合无其别众也 第五羯磨称文者若作白四羯磨而白五白三白二白一皆不成也 第六僧数满者要清净大比丘十人若过十人名为众满减则不成 问犯重人及十三难人作和上为得戒不 答此不足僧数不得戒也自余证人犯重但使证人多则得戒少则不得戒 四分云时有从不持戒和上受戒后生疑问佛汝知和 上持戒不名受具戒复有从不持 戒和上受戒汝知和上不持不汝知不应 从如是人受具戒此得名受具戒又后 有主疑问佛汝知和上破戒不汝知不应 从破戒人受戒不汝知从破戒人受戒不得 戒不得名受具戒 第四人三句俱知者 不名受具足戒 问无和上得受戒不十诵律 云优婆离问无和上得受具戒不得名受具戒羯 磨人及众僧有罪时有和上九岁授人具戒不知成 受戒不众僧有罪 问无衣钵得受戒不无衣钵不得受戒 又问借衣钵得受戒不借衣钵者应教衣主舍毗尼毗婆沙论云无衣钵得 戒不若尔何须衣钵一为威仪故二为 生前人善故二为标异相故须衣钵具也又僧祇云以和 上足十人数不名受具戒。

      又不自称字不称和上字不乞 戒皆不名受具戒与人作和上应具十德二多闻 阿毗昙三多闻毗尼七学自出 罪使人出罪八能自看病九若弟子有梵行难能自送使人 送脱难十满十腊(出僧祇律)依止阿阍梨应具十德一具 持二百五十戒三能教授弟子阿毗昙四能教授弟 子毗尼五能教弟子舍恶善见六知波罗提木叉戒七知说 波罗提木叉戒八知作布萨九知作布萨羯磨十满十腊(出 四分增十中和上十德亦同也) 威仪羯磨二种阍梨应具五德 一知增上威仪(是净身口戒亦名律仪戒)二知增上净行(名 净心戒亦名定共戒)三知增上波罗提木叉戒(是净惠戒亦名道共戒出世法过于世法故言增上也)四知自羯磨(此 一句善众法文辞成就言彰辨利)五满五腊(五年学戒自 行既成堪与人作师也)临檀证人应具五德一善知有难法 二善知无难法三善知作白法四善知作羯磨五戒行清净 具此五德能举众法(表证威仪)有五法不得无依止一不能 勤修威仪(戒)二不能增净行三不能增波罗提木叉戒四 若恶见不能舍而住善见五不满五夏(出四分律)十诵云 五岁比丘五法成就听不受依止而住二知不犯 三知轻五诵波罗提木叉利若无此五法虽复多 岁尽形依止他住 问大比丘得依止小比丘住不 答曰得 除礼拜余一切如弟子法应作有五法失依止。

      一死(师亡) 二去若师遥宿行或弟子决意出界外 三休道(若师除戒) 四不与依止(师舍教诫)五还在和上目下住 若和上摄受者 阿阍梨不应令请教诫 十诵律制依止法乃至不得求水澡漱 先求依止后因不谙相委过起故开听乃至共宿听无依止住 过是则不听僧祇律云优波离有二沙弥欲一时羯磨受 戒以事白佛同和上者听僧祇律有四种师一无 法无食(听不须问而去)二无法有衣食(须问已去)三无衣 食有法(虽苦应住)四有法有衣食(是为乐住前二种师无 法应忏谢已而去后二种师有法者尽形不得离)师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