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CC导管维护及相关ppt课件.ppt
257页PICC导管维护及相关并发症护理肿瘤一病区 12345678•内容:• PICC导管维护• PICC置管后并发症及护理9PICC导管维护 • 冲封管• 输液接头/接口的护理• 更换敷料• 导管拔除10冲封管 •导管维护三部曲A---C--- L•A---导管功能评估•C---冲管: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和血液冲入血管•L----封管11评估导管状态及功能•导管留置使用期间•给药前需通过抽回血来判断导管的功能•无回血意味着导管功能下降,这种情况下是不能使用发泡类药物的 12冲管•给药和输液前,如果遇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护士应进一步确认导管的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管,以免造成导管破裂或栓子脱落13何时冲管?• 每次静脉输液、给药后• 输注血液及血制品、TPN后• 抽血前后• 输注速度减慢• 治疗间歇期每7天一次14冲管•冲管也的最少量应为导管和附加装置容量的2倍• PICC+延长装置容量×2=2.66ml15冲管方法 •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冲洗方法,使等渗盐水在导管内形成漩涡,有利于把附着在导管和血管壁的残留药液冲洗干净。
16冲管液和封管液•等渗盐水•稀释肝素溶液•用10ml以上的注射器、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17冲封管步骤• SASH SAS•S=盐水 S=盐水•A=给药 A=给药•S=盐水 S=盐水 •H=肝素 18L封管•L封管•正压封管:•方法:推封管液至剩余0.5ml,边推边退19输液接头/接口的维护•常用消毒液:酒精、葡萄糖醛酸氯已定乙醇• 擦拭时间:15秒•消毒技术:经输液接头或接口进行输液及推注药物前,应使用消毒剂多方位擦拭各种接头或接口的横切面及外围20输液接头/接口的维护•PICC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7天更换1次•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应立即更换21更换敷料•应每天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 频率;穿刺后第一个24-48小时更换一次• 治疗间歇期间应至少每周维护一次• 敷料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随时更换• 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如无菌敷贴下垫敷料,也应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
2223更换敷料•进行PICC维护时宜使用专用护理包24方法 •测量臂围及观察体外导管长度• 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 洗手,向心方向,0度拆除原有敷料•再次洗手,戴手套,建立无菌区•酒精、碘酒(推荐2%葡萄糖醛酸氯已定乙醇)消毒各三遍,直径均为20cm,待干•贴好新的贴膜(以穿刺点未中心无张力粘贴并进行导管塑性)25使用透明敷料的注意要点:•一、操作三要点:•1、无张力垂放 • 2、辅料中央对准穿刺点 •3、贴膜区域无菌干燥• 二、操作三部曲:•1、捏导管凸起——捏 •2、抚平整块敷料——抚 •3、边撕边框边按压——压26导管拔除• 应检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除6.8.2)• PICC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年或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6.8.3)• 静脉导管拔除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还应保持穿刺点24h密闭27PICC导管维护PICC置管后并发症及处理28PICC置管后并发症•静脉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导管异位•导管损伤•皮肤损伤/过敏•穿刺点渗血29静脉炎•可暂时保留PICC;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必要时,应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 应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并记录30静脉炎• 静脉炎分级• 0:没有症状• Ι: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Ⅱ: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Ⅲ: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Ⅳ: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1英寸,有脓液渗出31静脉炎——临床表现•机械性静脉炎•好发于肘关节上方8-10cm•浅静脉炎:疼痛、肿胀,皮肤有热感,触痛,置管静脉呈暗红色•深静脉炎:肩部及胸壁肿胀,疼痛,压痛• 化学性静脉炎:疼痛、肿胀•血栓性静脉炎:置管静脉呈红色索状,从手到颈部肿胀,疼痛,皮肤呈紫色,穿刺口渗液•感染性静脉炎:寒战、高热、白细胞增多,置管静脉呈红色,导管尖端和静脉血培养,结果呈阳性32静脉炎•原因•机械性静脉炎:•导管损伤血管内膜,静脉瓣:与导管的型号、导管的材料、穿刺部位、勉强送管有关•操作者的穿刺技巧•导管尖端未达预定位置•置管侧肢体过度活动•头静脉置入导管• 33机械性静脉炎•热敷,中药热敷•喜疗妥软膏外涂•拔管•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同时抗感染•血栓性静脉炎同时抗感染、溶栓治疗34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可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应抬高患肢并制动,不应热敷、按摩、压迫,立即通知医师对症处理并记录•应观察导管侧肢体、肩部、颈部及胸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及颜色、出血倾向及功能活动情况35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 存在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慢性疾病,如:肿瘤• 凝血功能异常• 血流速度减慢• 多次插管史、机械损伤• 导管异位36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的穿侧部位• 规范操作,减少静脉损伤• 导管尖端位置在最佳位置• 健康活动:尽早活动、轻度肢体锻炼• 加强观察:患者有无疼痛、水肿等症状• 积极处理静脉炎37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定义•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货真菌血症• 伴有发热(体温>38℃)、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 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38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暂时保留PICC,遵医嘱给与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及记录39预防CRBSI: BUNDLE(集束一系列措施)• 留置导管术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 洗必泰皮肤消毒• 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则•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40导管堵塞•静脉导管堵塞时,应分析堵塞原因,不应强行推注生理盐水•确认导管堵塞时,应遵医嘱及时处理及记录41导管堵塞•原因•血栓形成•纤维蛋白鞘形成•导管打折•导管尖端的位置•药物沉淀:导管维护方法不对42导管异位•常见颈内静脉异位• 原因•胸腔积液•上腔静脉高压•胸腔内压改变:咳嗽、呕吐•充血性心力衰竭•正压通气•高压注射、冲洗导管•症状:血液回流障碍、肩部异常、胸背部疼痛水肿颈部不适或无症状43导管损伤•原因:•不正确的导管固定方法•注射压力过高 •使用过小的注射器•针或其他锐利物品的意外损伤44导管损伤•症状及表现• 导管体外部分或穿刺部位漏液•预防•冲洗导管注射器不能小于10ml•不要使用高压注射装置•正确固定、避免锐器损伤导管45皮肤过敏、皮肤损伤•原因:过敏体质• 护理不当•对导管材质过敏•处理:更换敷料种类• 严重者使用纱布• 抗过敏治疗• 拔出导管46穿刺点渗血• 渗血分度•0:无渗出•Ι:24h内无菌纱布8层(2 C㎡)或棉球一个外观可见血渍,干燥•Ⅱ:24h内无菌纱布8层(2 C㎡)或棉球一个被渗血浸透•Ⅲ:24h内无菌纱布8层(2 C㎡)或棉球一个被渗血浸透,并从透明敷料边缘渗出•Ⅳ:穿刺处渗血不止,必须压迫止血47穿刺点渗血•原因:凝血机制异常的病人• 导管自由进出穿刺点频繁• 穿刺位置不好:恰好在活动最深、最多处,或皮肤穿刺点与血管穿刺点过近• 压迫位置不正确• 扩皮方法不正确48穿刺点渗血•处理:加压包扎:施压于穿刺点上方而不是恰好位于穿刺点出,弹力绷带、自黏绷带,加压绷带等•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正确扩皮•解决导管自由进出•选择肘关节下两横指进针,导管在皮下能走一小段再进血管最佳495051冲管液和封管液52等渗盐水53稀释肝素溶液54PICC•Picc55565758冲封管步骤59 SASH SAS60S=盐水 S=盐水61A=给药 A=给药62S=盐水 S=盐水 63H=肝素 64656667L封管68正压封管:69方法:推封管液至剩余0.5ml,边推边退70717273输液接头/接口的维护74 常用消毒液:酒精、葡萄糖醛酸氯已定乙醇75 擦拭时间:15秒76消毒技术:经输液接头或接口进行输液及推注药物前,应使用消毒剂多方位擦拭各种接头或接口的横切面及外围。
77787980输液接头/接口的维护81PICC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7天更换1次82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应立即更换838485868788更换敷料89 应每天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90 频率;穿刺后第一个24-48小时更换一次91 治疗间歇期间应至少每周维护一次92 敷料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随时更换93 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如无菌敷贴下垫敷料,也应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更换敷料• 进行PICC维护时宜使用专用护理包949596979899100方法:测量臂围及观察体外导管长度101 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102 洗手,向心方向,0度拆除原有敷料103再次洗手,戴手套,建立无菌区104酒精、碘酒(推荐2%葡萄糖醛酸氯已定乙醇)消毒各三遍,直径均为20cm,待干105贴好新的贴膜(以穿刺点未中心无张力粘贴并进行导管塑性)106107108109110使用透明敷料的注意要点:111 一、操作三要点:1、无张力垂放 2、辅料中央对准穿刺点 3、贴膜区域无菌干燥112 二、操作三部曲:1、捏导管凸起——捏 2、抚平整块敷料——抚 1133、边撕边框边按压——压114115116117导管拔除118 应检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除。
6.8.2)119 PICC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年或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6.8.3)120 静脉导管拔除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还应保持穿刺点24h密闭121122123PICC导管维护124PICC置管后并发症及处理125126127128PICC置管后并发症129静脉炎130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13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32导管堵塞133导管异位134导管损伤135皮肤损伤/过敏136穿刺点渗血137138139140静脉炎141 可暂时保留PICC;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142 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必要时,应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143 应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并记录144145146静脉炎147 静脉炎分级148 0:没有症状149 Ι: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150Ⅱ: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151Ⅲ: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152Ⅳ: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1英寸,有脓液渗出153154155156静脉炎——临床表现157机械性静脉炎–好发于肘关节上方8-10cm158浅静脉炎:疼痛、肿胀,皮肤有热感,触痛,置管静脉呈暗红色159深静脉炎:肩部及胸壁肿胀,疼痛,压痛• 化学性静脉炎:疼痛、肿胀•血栓性静脉炎:置管静脉呈红色索状,从手到颈部肿胀,疼痛,皮肤呈紫色,穿刺口渗液•感染性静脉炎:寒战、高热、白细胞增多,置管静脉呈红色,导管尖端和静脉血培养,结果呈阳性•静脉炎•原因•机械性静脉炎:»导管损伤血管内膜,静脉瓣:与导管的型号、导管的材料、穿刺部位、勉强送管有关160操作者的穿刺技巧161导管尖端未达预定位置162置管侧肢体过度活动163头静脉置入导管164 165166167静脉炎168 机械性静脉炎–热敷,中药热敷169喜疗妥软膏外涂170拔管–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171感染性静脉炎同时抗感染172血栓性静脉炎同时抗感染、溶栓治疗173174175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176可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应抬高患肢并制动,不应热敷、按摩、压迫,立即通知医师对症处理并记录177应观察导管侧肢体、肩部、颈部及胸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及颜色、出血倾向及功能活动情况178179180181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182 危险因素183 存在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慢性疾病,如:肿瘤184 凝血功能异常185 血流速度减慢186 多次插管史、机械损伤187 导管异位188189190191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192预防措施193 选择合适的穿侧部位194 规范操作,减少静脉损伤195 导管尖端位置在最佳位置196 健康活动:尽早活动、轻度肢体锻炼197 加强观察:患者有无疼痛、水肿等症状198 积极处理静脉炎199200201202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03定义204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货真菌血症205 伴有发热(体温>38℃)、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206 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207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20820921021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1221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暂时保留PICC,遵医嘱给与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及记录214215216217预防CRBSI: BUNDLE(集束一系列措施)218 留置导管术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219 洗必泰皮肤消毒220 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22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则222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223224225226导管堵塞–静脉导管堵塞时,应分析堵塞原因,不应强行推注生理盐水–确认导管堵塞时,应遵医嘱及时处理及记录227228 229导管堵塞230 原因–血栓形成231纤维蛋白鞘形成232导管打折233导管尖端的位置234药物沉淀:导管维护方法不对235236237导管异位238 常见颈内静脉异位239 原因–胸腔积液240上腔静脉高压241胸腔内压改变:咳嗽、呕吐242充血性心力衰竭243正压通气244高压注射、冲洗导管–症状:血液回流障碍、肩部异常、胸背部疼痛水肿颈部不适或无症状245导管损伤246原因:247不正确的导管固定方法248注射压力过高 249使用过小的注射器250针或其他锐利物品的意外损伤251252253254导管损伤255症状及表现256 导管体外部分或穿刺部位漏液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