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doc
9页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建设“十一五”规划为了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科学合理的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特制定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一、基本情况(一)本学科已有的工作基础和水平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建于一九五八年,迄今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五十年来,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已具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工程硕士、教师硕士、本科、专科、高职、函授、专升本等多种办学层次自创建以来,始终以培养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和专门技术人才为宗旨,以面向实际、面向生产,解决各种生产实际问题为己任,共培养各类毕业生两千多人,这些人大部分在电力系统、农电系统、高等学校、科研单位或其他单位工作,为我国的电力发展、教学科研和相关的自动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学科建设不断发展现有本科学生400余人,1994年取得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硕士授予权,现有硕士研究生100余人2003年取得了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教师硕士授予权,现有博士研究生20人,教师硕士20人。
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讲师8人,助教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硕士学位的19人,硕士以上学位占90%2.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科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为核心,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通过项目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有27名教师主持与参加课改研究项目,获得过10余项奖励,其中有国家教委一等奖一项,辽宁省教委一等奖一项,国家教委多媒体优秀课件两项等,《电路》课被评为省精品课在研究的基础上,修订了全部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重新编写了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率和一次就业率明显提高3.科研水平明显增强本学科承担各类科技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经费渠道不断拓宽,经费总量稳步增长,到2007年已达到100余万元农电企业是60年代初兴起的,技术比较落后,在辽宁地区,真正研究农电企业的技术、培养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人才方面我校为唯一的学科因此,针对辽宁农电企业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急需的多年来我们在农电企业研究和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许多项目的研究上得到了全国农电部门和科研单位的重视和认同。
例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研究了简化农网电压等级层次,论证了农网配电电压20kV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并主持召开了全国性学术讨论会;在东北地区最早提出了农村变电所微机控制和管理方案,设计了锦县右卫变电所微机控制系统和全部应用软件;受能源部农电司的委托进行了农网无功补偿优化问题的研究,并提出了农村无功补偿优化方法,提出了优先进行户外小容量低压电容器随机补偿的建议,已在全国几十个节能示范县推广;根据两步灭弧原理研制了10kV户外负荷开关的原理性样机,在生产实践中开合线路补偿电容器试验获得成功;主持研究了低压绝缘导线束,该产品在电气参数和性能上有了新的突破,此技术的发明与推广在中央电视台内参上发表,目前在辽宁、河南、山东等省大力推广;参与起草了“全国农网规划设计导则”,主持起草了“农村电网节电技术规程”等诸多国家项目近几年共有3个成果通过鉴定,获得过5项专利,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农电部下达的课题“基于绝缘导线束的农村配电网新模式”于2004年12月鉴定,2005年被评为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沈阳市政府技术类一等奖学科依靠雄厚的科技力量和技术储备,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效4.学科实践设施得到根本改善2001年以来,学科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建设资金300万元,扩建了计算机室、继电保护、电工原理、计算机接口、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电力电子、实习基地,新建了DSP、EDA、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检测技术、PLC、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实验室。
创建了大石桥农电局、海城农电局、辽阳县农电局、北辰高新技术系统控制有限责任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科的实践教学水平处于同类高校先进水平5.国内外合作与交流迈出新步伐学院2005年成功地承办了农电科技发展方向暨农电科教发展战略学术年会5年间累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员有20余人次,在国际会议上做报告8次主持召开国际学术会议一次,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6.加强教材建设主编农业部规划教材两部,参编农业部规划教材一部主编《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电子教材,获农业部优秀教材奖组织全国农业院校电气类专业编写教材 14部现在80%的课程都用了新教材《电路原理》《继电保护》等课程都开发了教学软件二)当前本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乡镇工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电力必须先行工农业生产要达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有自动化作为保证,因此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是目前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学科之一,为适应这种发展,各高校纷纷新办这一学科十年前有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本科学科的学校只有几所,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开办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本科院校有几十所各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体现在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各学校在科研领域的竞争及各院校在学科发展资源上的竞争。
另一方面,辽宁正处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快速发展时期,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这为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社会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实际困难,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对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人才提出了多样的需求,要求学科对教学模式做出新的探索和相应的调整,逐渐形成灵活多样、极具个性化的人才培育机制,这一切也使学科的发展面临新的任务、新的考验和新的压力三)本学科与世界同类一流学科的差距根据查阅的资料,目前国外没有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这一学科,无从比较在国内我校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是创建最早的,目前在培养层次、科学研究、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学生就业等诸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四)本学科人才需求分析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乡镇工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电力必须先行工农业生产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有自动化作为保证,因此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是目前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信息产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电力、电气、电子及软件技术人才成为经济发展的急需人才。
特别是辽宁,正处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快速发展时期,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这为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电气工程、自动控制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那些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就业市场的青睐,就业前景越来越好二、建设目标和发展思路(一)建设目标围绕创建省内、国内高水平学科的长远目标,以国家和社会及行业需要为导向,以改革和发展为动力,构建以创新为主导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学科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稳固保持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的前列造就一批在同类院校富有声誉的学术带头人,产生2-3项在国内相关领域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学科综合实力明显提高,成为沈阳农业大学的重点学科和支撑引领辽宁电力行业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二)发展思路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工作重点,把握发展优势和办学特色两个要点,落实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任务,抓好学科、教师队伍、实验室、制度、学生管理及就业五项建设,遵循教育规律,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构建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努力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电力及信息产业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主要原则: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内部体制结构,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办学环境;坚持内涵发展,根据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上来,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切实提高质量和效益;坚持特色发展,从学科的实际出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注重培育和发扬特色,以特色求生存、促发展,用特色推动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坚持资源统筹,形成合力,协调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工作思路,用创新精神研究新问题、寻求新思路、提出新举措,善于用新方式和新办法建设学科、发展学科三、主要建设内容及具体措施(一)主要建设内容 1.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多年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广泛的开展了科研工作,并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解决了一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主持完成的 “农村电网的无功优化”、“绝缘导线束供电新模式的研究”、“农村电网可靠性目标管理系统”等项目在全国得到了推广应用,并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主要研究的方向有: 1)地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地方电力网自动化发展模式、发展方向、自动化设备与装置的设计开发、网络规划模式、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及系统开发应用。
2) 农村电力企业MIS/GIS系统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本方向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GIS/GPS技术,研究农电企业信息化的技术与应用主要包括:农电企业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现代营销管理系统核心算法与关键技术的研究、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3) 生物环境监测与控制工程 本方向应用非电信号传感与变换技术、现代过程控制理论技术、计算机检测控制技术及通信技术,针对不同生物环境控制工程的特点研究环境信息的自动采集及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的方法,为设施农业及生理生态研究提供技术支持4)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本方向结合网络农业、精准农业的需要,与农业生产领域的专家合作,开展农业信息系统,农业监测系统,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各领域的应用等 2. 队伍建设加速学术梯队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学科建设进程建设结构优化、数量合理的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和实验技术队伍到2010年,专任教师总数达到 3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4人,讲师8人,助教4人具有博士学位达80%以上,教师兼职及专职实验技术队伍达10人力争新增客座教授1人,省、市、校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 3. 人才培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坚持“素质教育”,基本稳定本科生培养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优化研究生学位结构,努力扩大博士生规模使用外语授课的本科课程争取达3门以上到2010年,农电学科在校学生规模600人,全日制硕士生150人,博士研究生30人,留学生2人新增省级、校级精品课程5门;创建省级示范实验室 4. 科学研究建立自由探索式研究和有组织科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每年科研经费要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力争2010年科研经费突破200万元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总数年增长不低于30%,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逐年增加专利技术达2项/年,科技成果转移或转化年均1--2项 5. 社会服务和对。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