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师期望理论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85493351
  • 上传时间:2021-07-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4.7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师期望理论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摘要: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学业自我效能水平是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衡量指标之一教师期望与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本文的研究探索利用教师期望影响学生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形成高的学习动机关键词:教师;期望;学生;学业;自我效能一、教师期望理论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理论基础1.教师期望理论罗森塔尔教授和雅各布森教授于1968年实验结论提出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它运用了暗示在心理态度建立与习惯的养成方面的作用其影响教师期望的理论因素有很多,比如:教师权威、学生情感接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学生的精神状态等教师期望的表现在利用面部表情、姿势、态度、说话语调、活动方式、环境等变化同时在有无意识地传递信息教师期望理论功能:对学业自我效能感具有激励功能,促使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能够调整师生间的关系,形成认识、情感及思维上的“共振”;能促进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观念走向现代的教育观;能帮助学生解决在探索知识以及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2.学业自我效能学业自我效能水平作为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衡量指标之一,基于对学生学习课程的偏向性选择、用心程度、乐观性及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的作用直接影响学业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特征维度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的变化表现在三个维度上一是水平,也可以说是一个量的维度,表示个体所拥有的自我效能感的多少,这一维度上的差别导致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倾向于不同的难度二是强度,即个体对其行使某一特定行为能力的肯定程度自我效能感强的个体倾向于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最后的成功,同时表现得更为有毅力和不屈服;反之,个体则更易否定自己和放弃努力三是广度,即个体判定自我效能的领域或者活动情境有的人只在很狭窄的领域内判断他们自己是有效能的,另一些人则在很广泛的活动及情境中都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一般来说,个体所拥有的自我效能越大、强度越强、广度越高,对行为的采取、坚持和努力程度正性影响作用越大二、教师期望理论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教师期望、教师的积极或消极反馈与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教师对学生实施的众多积极或消极反馈中,表扬与心理惩罚的频次在教师期望与学生学业自我效能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教师期望作为重要的情感因素,是作用于学生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调节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内部因素根据以往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就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由学生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实验表明:在学生能够感知到教师期望的教学互动上,男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在学生能够感知到的教师的支持,在教学互动和学业反馈中,学生得分呈递增趋势高年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坐在前排位置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坐在其他位置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担任班委的学生;学习成绩水平较高的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学习成绩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自城镇的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对于教师期望、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结果为:教师期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教师期望、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具有预测作用,教师期望可以直接影响学业成就,也可以通过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业成就三、教师期望理论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意义教师对学生形成的期望会影响其看待学生的态度和对待学生的方式,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期望则又会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而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成绩。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意识到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就可以通过调整自己对学生的期望来引导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感知到的教师期望及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寻求提高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探讨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而改进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教师期望是教师对自身影响学生能力的认知,同时也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的进步,并对于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四、教师期望理论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及展望教师期望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学生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面进行某一活动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积极进行就像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知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更加积极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些人虽然很清楚应该做什么,但在行为表现上却并不理想因其自我效能感无法判断其能力以能否胜认。

      由此看来,人们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能力的信念,它涉及的不是技能本身,而是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所以,自我效能感并不仅仅是个体对自己拥有多少技能的评估,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特定任务或行为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技能的运用通常易受自我怀疑所左右爱因斯坦曾说过:智力上的成就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教师教师期望无论在潜意识里和还是在表象上都能够影响学生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而学生认知自我效能感的过程也会对思维过程产生影响例如好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会促进学业的思维过程,形成高的学习动机所以在此提出以下两点教学建议:1.教师期望要合情合理,符合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需要,符合时代的潮流,对社会和个人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要具有可行性,符合行为主体的主客观条件;要具有挑战性,只有那些具有挑战性的,超出于原有水平,但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期望,才有吸引力,才有激励性可望而不可即的或随手可得的期望都是不可取的;要内隐,教育者的期待不应当是赤裸裸的“现金交易”,而应当是温情脉脉的感化;不应当是口头上的说教,而应当是满怀期望,含而不露地潜入学生的心灵2.重视教师期望的生成与传递,使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期望更具积极性;重视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重视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互融性。

      参考文献:[1]刘磊.高校教师期望理论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6(6):218[2]王秀平.教师职业期望指数理论之我见[J].产业与科技,2017(11):9-10-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