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氢键——竞赛必读材料.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04866993
  • 上传时间:2022-08-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7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氢键在基础有机化学中, 曾经利用氢键解释醇和其它一些化合物的沸点及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等获得了很大成功 然而氢键的存在并不仅仅表现在这两方面, 而且也不只局限在醇和酚等几类化合物中 事实上, 氢键既存在于液体中, 也存在于气体、 晶体、溶液等各种状态中,且支配着化合物的各种性质与一般共价键相比,氢键的键能比较小,键长比较长,是一中弱键,但对许多化合物各种性质的影响,有时非常显著例如,羟基化合物 (如乙醇 )多数比其非羟基异构体 (如甲醚 ) 的沸点高很多 (乙醇的沸点比甲醇约高 101 .5℃ ),原因是羟基化合物能形成氢键为了更好地了解氢键对众多有机化合物各种性质的影响, 有必要回顾一下氢键的本质及有关问题现简述如下一、 氢键的生成氢键的生成,主要是由偶极子与偶极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当氢原子与电负性甚强的原子 (如 A) 结合时,因极化效应,其键间的电荷分布不均,氢原子变成近乎氢正离子状态此时再与另一电负性甚强的原子 ( 如 B)相遇时, 即发生静电吸引因此结合可视为以 H 离子为桥梁而形成的,故称为氢键如下式中虚线所示A─H---B其中 A 、B 是氧、氮或氟等电负性大且原子半径比较小的原子。

      生成氢键时, 给出氢原子的 A — H 基叫做氢给予基, 与氢原子配位的电负性较大的原子B 或基叫氢接受基,具有氢给予基的分子叫氢给予体把氢键看作是由 B 给出电子向 H 配对,电子给予体 B 是氢接受体,电子接受体 A─H 是氢给予体氢键的形成, 既可以是一个分子在其分子内形成, 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分子在其分子间形成 例如 :水扬醛和 2 —甲基— 2 —芳氧基丙酸分别在其分子内形成了氢键, 而氟化氢和甲醇则是在其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氢键并不限于在同类分子之间形成.不同类分子之间亦可形成氢键,如醇、醚、酮、胺等相混时,都能生成类似 O 一 H O 状的氢键例如,醇与胺相混合即形成下列形式的氢键:RR—O—H N—RR一般认为, 在氢键 A — H B 中, A — H 键基本上是共价键, 而 H B 键则是一种较弱的有方向性的范德华引力因为原子 A 的电负性较大,所以 A — H 的偶极距比较大,使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而氢原于又没有内层电子,同时原子半径 (约 30pm) 又很小,因而可以允许另一个带有部分负电何的原子 B 来充分接近它,从而产生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形成氢键二、氢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氢键不同于范德华引力, 它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由于氢原子特别小而原子 A 和 B 比较大,所以 A — H 中的氢原子只能和一个 B 原子结合形成氢键同时由于负离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另一个电负性大的原子 B′就难于再接近氢原子.如图 1 — 1 所示这就是氢键的饱和性氢键具有方向性则是由于电偶极矩 A — H 与原于 B 的相互作用, 只有当 h — H D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最强,同时原子 B 一般含有未共用电子对,在可能范围内氢键的方向和未共用电子对的对称轴一致,这样可使原于 B 中负电荷分布最多的部分最接近氢原子,这样形成的氢键最稳定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氢键的强弱与原子 A 与 B 的电负性大小有关, A 、B 的电负性越大,则氢键越强;另外也与原子 B 的半径大小有关,即原子 B 的半径越小别越容易接近 H— A 中的氢原子,因此氢键越强,例如,氟原子的电负性最大而半径很小,所以氢键中的 F— H F 是最强的氢键在 F— H 、 O — H 、 N — H 、 C— H 系列中,形成氢键的能力随着与氢原子相结合的原子的电负性的降低而递降碳原子的电负性很小, C— H 一般不能形成氢键,但在 H — C≡N 或 HCCl 3 等中,由于氮原子和氯原子的影响,使碳原子的电负性增大,这时也可以形成氢链。

      例如HCN的分子之间可以生成氢键,三氯甲烷和丙酮之间也能生成氢键:三、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氢键可以分为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两大类1 .分子间氢键一个分子的 A — H 基与另一个分子的原子 B 结合而成的氢键称为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按形成氢键的分子是否相同,又分为相同分子间氢键和不同分子间氢键两类1) 相同分子间的氢键相同分子间氢键又可分为二聚分子中的氢键和多聚分子中的氢键两类 这里所说的二聚分子间的氢键, 是指两个相同分子通过氢键形成二聚体分子中的氢键; 而多聚分子中的氢键,是指多个相同分子通过氢键结合而成的分子中的氢键二聚分子中的氢键以二聚甲酸 (COOH) 2 ,中的氢键最典型它是由一分子甲酸中的羟基氢原子和另一分子羧基中羰基氧原子彼此结合而成的环状结构由于二聚体没有可供再缔合的氢原子,所以不能形成三聚体分子一般地羧酸如CH 3COOH 、C6H 5 COOH 等都能借氢键结合成二聚分子 (RCOOH) 2相同分子通过氢键形成的多聚分子, 其结构又有链状结构、 环状结构、 层状结构和立体结构之分其中链状结构以团体氰化氢比较典型其结构式为:无水草酸有两种不同晶形:α—草酸和β—草酸,α—草酸是层状结构,β—草酸是链状结构。

      如图 1 — 2 所示多聚分子中氢键的立体结构的典型例子是冰,如图1 — 3所示在冰中,H 2O分子间相互作用能为51 . 04kJ/mol,其中四分之一可归结于范德华引力,余下的37 . 64kJ是破坏氢键所需要的能量,所以冰中氢键一H O的健能是每摩尔18 . 8kJ B)不同分子间的氢键在许多化合物中, 不同分子之间也能形成氢键 例如, 苯甲酸和丙酮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草酸二水合物是草酸两个羟基中的氢原子分别与两个水分子的氧原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的晶体不同分子之间的氢键在溶液中广泛存在, 例如:乙醇水溶液中, 乙醇和水分产通过氢键缔合在一起氢键在生物分子中也广泛存在, 这些氢键的存在对生物体的生存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而成的高分子物质这些肽键都是很强的共价键,键能较大,NH C=O但是蛋白质的主链和侧链连有许多的亚氨基 ( )、碳基 ( )和羟基,这些极性基因可形成次级键 (主要是氢键 ),使蛋白质形成一定的构象氢键键能虽小,但在蛋白质中它们为数很多,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1951 年 Pauling 提出著名的α—螺旋体他认为蛋白质肽链象螺旋—样盘曲, 位于主链和侧链的亚氨基、 羰基、 羧基等在螺旋体内形成许多氢键。

      另外.在 DNA 分子中,根据 DNA 钠盐结晶的 x 射线衍射研究和碱基摩尔比例规律, 1953 年 Waston — Crick 提出 DNA 的双螺旋结构学说 DNA 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组成, 其中两条链中的碱基通过氢键结合在一起 如图 1 — 4 所示2.分子内氢键一个分子的 A — H 键与其分子内部的原子 B 相结合而成的氢键称为分子内氢键即分子内含有氢供基 A — H 和氢受基 B 的化合物,在两个基的相对位置合适时,能生成分于内氢控例如,邻硝基苯酚中羟基上的氢原子能与邻位上硝基中的一个氧原子生成强的氢键由于官能团与苯环的共扼作用, 使下列平面构型变得稳定 由于受环状结构中其它原于镶角的限制,所以分子内氢键 A — H B 不能在同一直线上,一般键角约为 150 一个化合物生成分子内氢键时, 虽然生成能不大, 但就此而言是有利的, 因此容易生成在芳烃的二取代或多取代衍生物中, 除了一个必须是氢供基而另一个必须是氢受基外, 这两个基还必须处于邻位, 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 例如,在苯酚的邻位上有— COOH 、— NO 2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