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311教育学考研大纲及解析.pdf
52页20172017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311 统考)大纲及解析统考)大纲及解析2017 年教育学考研大纲已经发布,年教育学考研大纲已经发布, 勤勤 思思 教教 育育 第一时间为大家整理、解析大纲(附大纲全文)第一时间为大家整理、解析大纲(附大纲全文)2017 年 311 教育学统考大纲今天(2016-8-26)也出来了,经过勤 思 教研室跟 16 年大纲进行逐条比较,发现并无变化,这对于我们所有考教育学统考的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这也意味着前期考生以 16 年大纲复习了半年甚至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因此各位同学可以安安心心下来继续按照原有的计划备考但在这里勤 思 教 研 室还是想提醒一下各位考生与 2016 年的教育学考研大纲相比, 2017 年的新大纲在无论是在考查目标、考试时间、答题方式和试卷内容结构、试卷题型结构方面都没有变化各位同学和勤 思 学员可以按照勤 思 的课程按部就班的学习!科目不变,同样是五科: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与去年相比,各个科目的分值也没有变化,教育学原理约100 分,是考核的重点。
题型仍然包括选择(90 分)、简答题(45 分)、辨析题(75分)和分析论述题(90 分)四种因为大纲没有变化,所以我们对各部分基础知识一定都要梳理清楚,各个击破对于每一科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也是要以点带面,将每一部分内容体系化,条理化、 这样更利于知识的提取 这样才能真正笑傲于考场 为此, 勤 思 教 研室对考生提出以下建议一)复习计划我们刚刚提到内容的体系化,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对于我们教育学的所有科目都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各科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这样我们在复习的时候,抓住知识的主脉络,就能将本科知识系统地掌握关于思维导图的使用,我们在强化阶段给勤 思 的学员发送了各科的清晰的思维导图,在我们的集训营当中更是将其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希望大家能掌握这种科学高效的方法, 切勿胡子眉毛一把抓 对于具体的科目来讲, 因为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教育学原理的内容比较好理解识记,所以可以安排一周复习多少章节,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来安排而对于教育心理学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同学, 又是第一次看, 往往会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看的一头浆糊,这时可能需要学生去翻书或者求教一下本专业的同学。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更有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减轻学习的压力,教研需要将重要的几种研究方法理解、 应用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大纲内容没有发生变化、 题型没有发生变化,10 年统考如何在第 11 年的出题上有所创新?因此,今年很可能剑走偏锋,在出题难度和新意上有新花样,学生在掌握重点知识基础之上,还要把握难点,要拓展知识面,注意知识的活学活用,延伸答题思路,全面备考二)保持良好的心态好的心态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考研的过程中可能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但自己要学会忍受寂寞,能沉得住气用平和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也不要与别的同学比较 可以借鉴别人的方法, 但不要因为自己复习的慢就感觉压力大,你可以采用阿 Q 精神,也许他没有你复习的效率高,没有你复习的扎实,考研复习时要做真正的自己,要战胜的也是自己大家在了解教育学的考试特点的基础上,经过第一轮的全面复习,再加上二轮的系统总结和知识的体系化,以及第三轮题海战术的查缺补漏,勤 思 考 研教研室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一个理想的分数勤 思在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我们设置了各种教育学考研的集训班,分类型,讲知识点,名师教研,前测后测,保证我们的学习成绩在期间内有一个稳步的提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登录勤 思 教 育 网,咨询相关的老师!最后,勤 思 考 研 教研室寄语我们的咬牙坚持着的、无比坚强的、最最可爱的同学们:路的尽头,会走到一生从未达到的高度,路的尽头,有一生从未见过的风景。
下为大纲全文:下为大纲全文:2017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 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Ⅱ、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必答题为 270 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 100 分中外教育史约 100 分教育心理学约 40 分教育研究方法约 30 分(二)必选题为 30 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 I 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 I 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4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90 分辨析题 3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简答题 5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75 分分析论述题 3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90 分Ⅳ、考查内容有教育学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来问张老师:扣:一四七 一八 六, 四三 四三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 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2.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1.生物起源说2.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五)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的特征2.近代教育的特征3.现代教育的特征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三)教育的社会功能l.教育的经济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4.教育的科技功能5.教育的人口功能(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l.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4.我国的教育目的1949 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二)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的概念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六、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2.学制确立的依据3.各级学校系统4.各类学校系统5.1949 年以来我国的学制1951 年的学制;1958 年的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七、课程(一)课程与课程理论1.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定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二)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三)课程编制1.泰勒原理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3.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的来源; 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的关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5.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6.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四)课程改革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2.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八、教学(一)教学概述l.教学的概念教学的定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1.教学理论概述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三)教学过程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模式四)教学模式1.教学模式概述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结构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五)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六)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2.班级授课制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法(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学业考评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学业成就评价4.教学评价的改革九、德育(一)德育概述1.德育概念2.德育任务(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l.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2.《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三)德育过程1.德育过程的要素2.德育过程的规律(四)德育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