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海珠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doc
28页广州市海珠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广州市海珠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第一章 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条件一.旅游业发展现状评价1.旅游业相对落后,且缺乏较高层次旅游规划的指导由于珠江的天然阻隔和城区功能所限,在“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传统观念影响下的广州海珠区,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除了本区居民的休闲、娱乐和购物等广义的旅游活动以外,严格意义上的旅游——海珠区区外游客的入区旅游主要起步于 1998 年,以瀛洲生态公园的建成和正式对外开放为主要标志继 2004 年春季第 95 届广交会启用琶洲新展馆后,特别是 2008 年秋季广交会展馆整体搬迁琶洲以来,旅游业才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直到“十一五”期间才开始着手构思全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但没有形成正式的“十一五”旅游业规划至今也都还没有制定全区的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业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目前,小洲村、黄埔古港、古村、洪德路木偶动漫街等不少景区景点都已制定了自身的总体发展规划,甚至是修建性详细规划,但,却是在没有全区总体规划高层指引的背景下进行的总之,海珠区的旅游业相对落后于广州总体发展水平,与周边番禺、天河、越秀等区的差距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海珠区在很大程度上原以工业为主,对旅游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旅游业基础薄弱,效益不高目前,没有总部设立在海珠区的有影响力的旅游行业机构(旅行社) ,特别是经营入穗游的主力旅行社住宿设施共有 300 多家,总数虽然不少,但档次明显偏低,其中的宾馆、旅社、招待所占了一半以上,星级酒店屈指可数:五星级的只有 1 家,四星级的仅有 3 家,三星级的也才 10 家,连锁经济型酒店 9 家景区景点开发力度小,数量不多,旅游公交、餐饮、购物、问询等配套设施和服务跟不上,特别是缺乏对外有大影响力的景区景点广州塔要今年 9 月份才能开业,目前,能对海珠区区外游客构成吸引力的真正意义上的景区景点主要有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珠江啤酒博物馆、粤海第一关纪念馆、瀛洲生态公园、孙中山大元帅府、琶洲塔、十香园、邓世昌纪念馆、廖仲恺及何香凝纪念馆、潘鹤雕塑艺术园、陈李济中药博物馆、海珠区博物馆景区景点处于公益性质或半公益性质的比较多,门票很低或根本就不收门票而且除了门票以外的其他延伸性消费又极少,甚至根本就没有,旅游产值不高,效益不高目前,除了珠江啤酒博物馆门票为 50 元、瀛洲生态公园门票为 10 元以外,其他都在 8 元以下,只有瀛洲生态公园除门票以外还有比重较大的乡村美食餐饮消费和土特产品购物消费。
旅游业的基础数据资料缺乏,没有旅游业的经济数据、客源市场数据及消费结构数据统计3.旅游吸引力十分有限,客源市场较单一目前,除了广州市民以外,涉足海珠区的严格意义上的游客绝大部分是会展客商,客源结构比较单调,旅游活动行为结构亦比较简单广州海珠区在外地大众游客心目中显得十分陌生,因为从食、住、行、游、购、娱各大环节和方面来看,海珠区跟他们在穗的旅游活动都似乎没有很大的关系,没有必要的联系在他们看来,海珠区远不如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荔湾区那样知名和深入人心,因为其他这些区分别得到了越秀公园、天河体育中心、广州东站、黄埔军校、黄埔港、白云山、陈家祠、西关风情等著名景区景点的长期宣传与推介,而海珠区则缺乏值得游、值得记忆和有利于记忆的重要元素只是近年来,随着广州新会展中心的落成和广州塔的崛起,海珠区在外界人的心目中才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海珠”的名声还是不如“琶洲”的名声大二.SWOT 分析1.优势(1)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质量上乘,结构良好据目前较准确的统计,海珠区拥有可开发利用的景区景点至少在 47 处以上,数量众多从旅游资源的属性与类型来看,有历史古迹、古村落、原生态地段、宗教文化建筑、观光河段、湖泊景观、自然历史遗迹、博物场馆、城市公园、艺术文化园地、大型现代建筑设施、生产基地、研发基地,等等,可谓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依时间维度而论,海珠区全面拥有广州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精髓:黄埔古港、古村是昔日广州繁荣昌盛的重要见证,孙中山大元帅府是广州近代史迹之首,广州塔和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是广州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最杰出代表,它们都是发展“广州游”最为核心层次的旅游资源从旅游功能来看,有最具震撼力的现代都市观光,有令人追溯的历史文化缅怀与品味,有让人流连忘返的原生态休闲度假的环境与景致,有令人大开眼界、陡长见识的各类博览与创意园区从地域空间组合来看,各类旅游资源相对集中而又错落有致,十分有利于开发利用:现代都市风情主要沿新城中轴线分布、且主要集中在北部;带有原生态特征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历史古迹和各类博物场馆则主要集中在新中轴线以西的地区此外,绝大部分重要景区景点还有沿江、沿涌分布或近江分布的特点,十分有利于形成沿珠江的环岛观光游和沿黄埔涌的河涌游2)区位条件优越海珠区是广州市传统的老城区之一,与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浦区、番禺区均隔江相望、相邻,并为上述多区所环抱,拥有能与多区直接建立跨区交通联系的地理优势特别是随着过江隧道、跨江大桥、地下铁道的不断增加,已极大限度地跨越了珠江的天然阻隔,珠江两岸的河南、河北早已进入了一体化发展进程。
随着地铁 2 号线的延伸,白云新国际机场、广州火车站、天河客运站、广州东站等几大广州的主出入口均有地铁直通海珠区的中心地带不仅如此,海珠区在作为老城区的同时却还拥有大片的田园风光,万亩果林,保留着完好的广府水乡风情,这种居大都市城区中心位置而又能城乡兼备的区位优势,是其他老城区所不敢奢望的此外,海珠区因拥有广州塔而占据了入穗游的窗口位置和第一道门面,今后必将成为广州旅游的首站和重要的游客集散中心登塔眺望,云山珠水、珠江新城、会展中心、黄埔古港、古村、都市南肺均一览无余,广州大都市风光尽在眼前,这里拥有全广州最佳的景致3)生态优势明显,用地条件相对宽松随着休闲度假旅游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旅游质量追求境界的提高,优越的生态条件及和谐宽松的环境已成为产生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这就是大城市环城游憩带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海珠区是一个为珠江广州河段前、后航道所环抱的江中大岛,河汊纵横、水面宽广、绿地遍布,其独特的江岛生态系统个性鲜明小洲村及黄埔古村等“广府水乡”的保存、海珠湖的开工建设、珠江及黄埔涌等河涌水域的整治、 “退二进三”的产业升级改造、绿道长廊的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使海珠区获得了相对比较优越的生态环境,广州“都市南肺”的生态功能定位,更是使这一优势的延续有了得力的保障。
各大老城区相比,海珠区的土地开发密度仍然较低,旅游业的发展环境、特别是用地条件相对较宽松,比较优势很明显4)具有后发优势在广州旅游业新的发展格局中,以及广州城市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格局中,海珠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旅游产业地位将日益上升,后发优势将日益突出因而,海珠区的旅游业具备后发制人的良好条件,有望取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开发效果2.劣势(1)旅游起步晚,没有影响力由于海珠区的旅游起步晚,对广州以外的游客还没有形成影响力,旅游本底感知印象差,眼下基本上还是处于被游客遗忘的角落一个地区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是长时间营造的结果,标志性景观的出炉虽然能带来轰动效应,但却难以指望由此而得到迅速的彻底改观各大老城区相比,海珠区的旅游品牌力最弱,知名度最小首先,专为广州新一轮旅游宣传营销而策划的“新世纪羊城八景”中,虽然有“珠江夜韵”与海珠区密切相关,但,真正为海珠区所独有、能为海珠区切实起到作用的却没有其次,海珠区除了新近崛起的会展中心和新电视塔以外,长期以来一直没能得到与旅游宣传和旅游活动密切相关的知名事物的宣传与推介,而其他各区则各有各的诀窍和有主导因素长期起作用:越秀区有越秀公园、广州火车站、南越王墓、中山纪念堂、北京路作依托;荔湾区有上下九商业街、陈家祠、西关风情、以及众多广州老字号的影响;天河区有天河体育中心、广州东站、天河城商业中心、广州购书中心、太平洋电脑城的支撑;黄埔区也有黄埔军校、南海神庙、黄埔港为之提升知名度。
这些都是与旅游者密切相关的知名事物,也是目前海珠区的一大软肋2)区内没有功能强大的游客集散中心游客集散中心,就是区外游客在出入一个旅游目的地地区时主要集中和疏散的地方,通常由此再周转到区内的其他地方去海珠区目前就缺少这样的中心地,无论是琶洲展馆区、新电视塔观光区、江南西路还是市二宫一带,都还承担不了这样的功能,这就致使游客很难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和游得好海珠区不是广州的主出入口,海珠客运站的辐射能力和范围十分有限此外,目前也还得不到广州新机场、火车站、省汽车站、市汽车站和天河客运站所带来的便利,因此,游客选择住宿、停留、旅游、购物的机会就会大减广州城市公共交通网还没有充分构筑好,又使得这一劣势尤为明显3)旅游机构及专用设施薄弱海珠区目前有旅行社服务网点 100 多家,数量不算少,但绝大部分仅仅是分支机构性质的服务网点,占了 92.59%,这些门店层次低、功能少、以执行为主,例行公事,没有多少自主权和大的决定权,而且他们主要通过总部经营海珠区居民的外出旅游,对引进游客、引进消费起不到多大作用因此,缺乏总部驻在海珠区的实力雄厚、入穗游经营量大的知名品牌旅行社,成为制约海珠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除了香江家私城和江南大道婚纱一条街有一定的区外影响力之外,以江南西路、江南大道中、万国广场为主要代表的海珠区商业,目前还是处于主要为本区居民服务的较低层次,缺乏大的、有影响力的、不可替代性强的商业区和商业中心,特别是对外地游客有诱惑力的商业中心加之住宿设施相对较少和档次偏低,密度较小,也缺乏住宿吸引力目前只有香格里拉一家知名度大的高星级酒店,三星、四星的共有十三家,但不出名,甚至还不如已进驻的九家经济型酒店连锁店的品牌效应因此,旅游专门设施薄弱,难以激发游客的欲望,这也是难以吸引来穗游客进入海珠区的一个重要原因3.机遇(1)广州塔开放和亚运会的良好机遇大型赛事和节庆活动,特别是举世瞩目的国际性活动,除了举办当时的轰动效应以外,还能为举办地带来深远、持续的后效应,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深藏闺中人未知的海珠区,广州塔的建成开放和亚运会契机,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对外展现和宣传推介的良好机遇,如果把握、利用得好,必将能在世人心目中大大强化海珠区的印象,把海珠区的旅游业推向一个崭新的境界2)广州中心城市建设的机遇广州已着手实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战略,广佛同城化、广佛肇一体化快速推进,广州的对外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必将伸向更广的领域和更远的空间。
海珠区作为广州城市的一个重要中心,将随着广州的提升而水涨船高,从中获得更多的商机随着广州中心城市和国际城市建设的需要,海珠区将参与越来越重要的分工和承担越来越多的重要功能,现代化的城市建设项目落户海珠区的会越来越多,它们能直接成为旅游项目或衍生出旅游效益城市旅游交通也将会较快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退二进三”的产业升级换代,现代服务业大举推进,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消除思想障碍,提供越来越好的理论基础、政策优惠和产业平台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的整体落成和向南推进,也将使海珠区的旅游景观进一步得到大的改观,旅游形象得到进一步的凸现3)我国旅游业战略地位提升所带来的良好机遇2009 年国务院颁发的 41 号文件中,正式确立了我国旅游业为“战略性产业”的地位,将旅游业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产业高度随后又颁发了关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 45 号文件,两个文件的出台,在提高了旅游业地位的同时,也大大地改善了旅游企业的环境,激活了旅游企业的活力,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特别机遇另外,随着我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深入实施,将会出台一系列促进旅游市场发育的政策和措施例如,调整休闲时间分配、推行奖励旅游、实施职工福利性疗养度假旅游、将学生的修学旅游活动纳入综合实践课程,等等。
这必将使海珠区面临更广阔、更大量的旅游客源市场4)低碳生活、低碳经济潮流带来的机遇低碳生活、低碳经济潮流下,有条件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