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汉语讲义.docx
39页古代汉语讲义 高校本、专科一年绪论、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音韵学、诗词格律、修辞学、标点、翻译、训诂学杨小平古代汉语纲要• 古代汉语纲要• Ⅰ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阅读古书的工具课• 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是:比较系统驾驭古代汉语基础学问,并具有运用所学古代汉语学问阅读一般文言文的实力• Ⅱ考试内容和一、绪论部分1、古代汉语的性质范围2、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意义3、古代汉语课所包含的学问:主要有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诗词格律和工具书运用等,此外还涉及到古书注释、古文阅读、古文今译和文化常识(包括修辞)等二、文字部分1、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汉字本义的关系;3、部首、偏旁、形符、声符;4、省形、省声、亦声;5、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区分• 6、汉字书体的演化: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7、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8、本字、借字、通假字• 该部分重点要求:• 1、驾驭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方法;• 2、能够运用汉字的造字方法探求常用汉字的本义• 三、音韵部分• 1、古代汉语中的古音、今音;• 2、中古汉语的声母--三十六字母• 3、《诗经》的分韵、《广韵》的韵部、平水韵;• 4、双声、叠韵;• 5、四声;• 6、古音通假;7、破读;• 8、叶韵;• 9、古注的注音方法:读若、如字、直音、反切;• 10、切语上字、切语下字;• 11、特别读音的字和异读字。
• 该部分重点要求:• 1、驾驭古音通假学问和规则;• 2、具有分析分辨常见通假字的实力• 四、词汇部分• 该部分要在驾驭现代汉语词汇学问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1、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2、单音词、复音词、联绵词、单纯词、合成词;• 3、偏义复词;• 4、多义词;本义、引申义、义项;5、同音词;• 6、同源词;• 7、同义词及其辨析;• 8、古今词义的演化和古今词义的差异• 该部分重点要求:• 1、古今词义的差异• 2、多义词中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和多义词的分析方法• 五、语法部分• 1、古代汉语实词的特点;• 2、词类的活用;• 3、一般名词充当状语;• 4、指代;• 5、称数;6、常见虚词及其语法功能:• 之、其、是• 夫• 或• 所、者• 与、以、为、于、因• 然、焉、诸• 则、而、且、乃、但、曾、岂、毋、弗• 唯、盖• 也、矣、乎、哉、欤(与)、邪(耶)、耳7、特别的词组结构:• ¡°所¡±字结构• ¡°者¡±字结构• ¡°唯¡¡是¡¡¡±• ¡°唯¡¡之¡¡¡±• ¡°何¡¡之¡¡¡±• 8、句子成分的次序和省略• 9、古代汉语特别句式:• 推断句的特点及常见格式• 被动句的特点及常见格式• 否定句的特点及常见格式• 疑问句的特点及常见格式• 10、一些特别的习惯格式,如“如……何”、“何……为”、“无乃……乎”等• 11、凡与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相同的古代汉语语法规则,如词的分类、词组结构的类型、句子的种类、复句中分句间的种种关系等,虽未一一列出,也属于考试范围。
• 该部分重点要求:• 1、必需以现代汉语语法的系统学问和分析实力为基础• 2、驾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则,并具有初步的分析实力• 六、诗词的格律部分• 该部分要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选唐诗、宋词结合起来学习• 1、诗的节奏、平仄;• 2、近体诗和近体诗的押韵;• 3、五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4、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5、律诗的拗句与拗救;• 6、了解词调、词牌、词谱• 7、了解词的平仄、词的押韵• 该部分重点驾驭诗律• 七、古书注释部分• 1、古书注释的类型:传注体、义疏体、集解体;• 2、古书注释的内容:注音、释义、释事、校勘、句读、评论;• 3、词语的训释方法:形训、义训、音训、递训、互训;• 4、语词的训释术语:曰、为、谓、貌、犹、言、犹言、为言• 该部分要求一般驾驭八、古文阅读部分• 1、精读文言散文和韵文三十篇;• 2、精读篇目要熟读、背诵;• 3、泛读文言散文和韵文若干篇• 该部分的重点要求是 ,驾驭每篇精读散文的字义、词义、句子结构和句意• 九、古书句读部分• 1、驾驭古书句读的有关学问;• 2、能够运用现代标点符号正确地标点一般文言文。
• 该部分的重点要求是,要正确标点出必需进行标点的地方,并以句末标点为重点十、古文今译部分• 1、驾驭一般文言散文今译的有关学问;• 2、能够将一般文言文的句子、段落乃至篇章译成现代汉语• 该部分的要求是,理解精确,语句通顺1. 十一、工具书运用部分• 1、了解常用古代汉语工具书的编排体例并驾驭其检字法;• 2、会运用下列辞书中的一种:• 《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康熙字典》• 该部分重点要求:• 1、娴熟地驾驭一种辞书或者字书的检字法;• 2、做到精确地检字、定音、选义Ⅳ要求• 一、能够比较系统地驾驭古代汉语课的基础学问• 二、能够运用古代汉语课所学的学问正确地分析说明一般文言文中同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有关的语言现象• 三、能够通过古代汉语学问的应用,正确地理解一般文言文• 四、本课程的考核,基础学问的识记实力和理解实力占百分之三十左右简洁的综合应用实力和困难的综合应用实力,即运用基础学问分析语言现象的实力和阅读古书的实力占百分之七十古代汉语及学习意义• 一、 什么是古代汉语•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顾名思义,古代汉语是古代(五四运动以前)汉族人民群众运用的语言。
它包括古代人民群众运用的口语与书面语其中,古代人民群众运用的口语,现在已经无从听到,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古代流传下来的书面语来了解古代口语的• (二)、古代汉语的分期:• 语言史的分期一般不能以社会的发展、王朝的更替为依据,因为二者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一般认为古代汉语可以分为:• 1、远古汉语(或前期上古汉语):殷商时期;• 2、上古汉语:周秦两汉;• 3、中古汉语:魏晋到隋唐、五代;• 4、近古汉语:宋元到鸦片斗争;• 5、前期现代汉语:鸦片斗争到五四运动• (三)、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包括两个系统:一是文言,它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二是古白话,它是六朝以后在古代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对象只是文言,因为文言同现代汉语的差异更大,驾驭了文言,阅读古白话就比较简洁了•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同时它也是一门培育古书阅读实力的工具(二)、古代汉语学习的意义:• 1、古文教学的须要古文教学须要老师具有确定的古代汉语学问,才能对注释加以说明、补充和订正。
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一句:“五月渡泸,深化不毛在教学中,“不毛”往往被讲成“不生草木”,而说西南地区不生草木是不符合当时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的《公羊传》:“锡之不毛之地何休注:“不生五谷曰不毛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毛苗古同音苗亦曰毛,如不毛之地是 由此看来,“不毛”应当讲成“不长庄稼”• 2、古籍阅读和整理的须要中国拥有众多的古籍,继承并发扬古代文化是现代中国人一项重要任务,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才能在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带有古典意味的语言,所以,古代汉语的学问与修养就具有确定的意义了例如古乐府《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不顾¡°一词,一本写作¡°不愿¡±¡±不顾归¡°是指不再考虑回家,¡°不愿归¡°是指不情愿回家其实,¡°顾¡°在中古时期常有¡°返、还¡±之义例如梁刘遵《度关山》:¡°行人思顾返,道别且徘徊¡±陶潜《咏荆轲》:¡°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廷¡±• 3、学习现代汉语和理解方言的须要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中发展过来的,对古代汉语有继承,也有变更,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现代汉语的学习驾驭另外,现代汉语中的方言是古代汉语的遗留,要理解、探讨方言必需借助古代汉语这个工具。
例如“挺尸“一词在四川方言是“睡觉”之义,这是古代汉语的遗留,如《红楼梦》44回:“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安分分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 (三)、古代汉语课程的任务:• 通过对古代汉语文选(包括常用词)、常识的学习,比较系统地驾驭古代汉语的基础学问,能够阅读浅近的文言文,正确理解史记列传中比较简洁的篇章和资治通鉴一类文言文• (四)、古代汉语课程学习的内容:• 古代汉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选,二是常识工具书的运用• 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 (一)编排方式:• 1.部首法:• 按部首进行编排,部首以笔画的先后依次进行排列在同一部首中,字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而确定,笔画少的排在前面,笔画多的排在后面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简洁驾驭,但是部首不简洁确定,而且查检的速度比较慢• 另外,要留意两点:• (1)部首与汉字的偏旁不能相混:部首是统率汉字的一部之首,而偏旁是汉字结构中的一部分,在古代汉语中,左为偏,右为旁,上下左右合称为偏旁所以,部首和偏旁是有区分的两个概念• (2)各个字典的部首并不一样《说文解字》的部首有540个,而《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是200个,《康熙字典》的部首是214个。
• 2.笔画法:• 依据汉字的笔画的多少进行编排汉字笔画相同的,又依据横、竖、撇、折、点的依次进行排列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简洁驾驭,但是,不熟识汉字笔画、笔顺规则的简洁出错,另外,查检的速度也不快• 3.音序法:• 依据汉字的汉语拼音运用的26个字母(或者是注音符号、平水韵等)的依次进行编排这种检字法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检字法只要您懂得汉语拼音,驾驭起来是特别简洁的,查检速度也比较快在古代汉语的工具书中,也有运用平水韵排列汉字的先后依次的,也有依据平、上、去、入古代的四声进行编排的这种检字法的缺点是假如不知道汉字的拼音,就会无法查检,而且,汉语同音字太多,一个字往往有几十个同音字,给查检也带来确定的麻烦,另外,方言区的人在查检汉字时,往往会遇到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鼻音与边音等简洁混淆的字音的困扰,干脆影响了查检的速• 4.号码法:• 依据四角号码(或者三角号码等其他号码)的依次进行编排角的形式分为十种,分别用0到9来表示,每个汉字依据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依次取四个角的代表号码,组成这个汉字的总的号码,例如端字是0212,小是9000等,然后从字典上找到对应的号码,就可以查检到要查检的汉字,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速度比较快,缺点是不简洁确定汉字的号码,而且,还要受到汉字是繁体字还是简化字的影响。
• (二)注音方式:• 1.直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音格式是“甲音乙”• 例如《汉书·高帝纪》:“秦将章邯距破之苏林注:“邯音酒酣之酣这里运用的注音方法就是直音• 2.读若:读若是训诂术语,用来注音,亦可用来破通假字有的完全同音,有的读音相近格式是“甲读若乙”例如《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