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镇2017年工作总结.doc
10页乡镇 2017 年工作总结2017 年,xx 乡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坚持“生态立乡、农业稳乡、城建旺乡、旅游活乡”的发展战略,重点推进“ 攻扶贫、推旅游、抓产业、治村貌、稳基础”五大重点工作,全乡社会经济持续向好现将我乡 2017 年来的工作汇报 如下: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聚焦精准扶贫,始终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狠抓落实1、巩固脱贫成果对 2016 年已脱贫摘帽的里苗村及全乡 1360 脱贫人口进行跟踪扶持,继续加大扶贫产业扶持力度,减少返贫现象;2、开展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做到应纳尽纳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帮扶干部、挂点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传、调查摸底、小组评议工作,共新识别 116 户,406 人,调整返贫户 56 户,224 人3、重点推进预脱贫村按照预脱贫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的标准,跟踪落实永合村各项工作,注重村经济发展和集体经济收入对2017 年预脱贫村永合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 两大会战”整合资金 92 万元建设永合村办公场所;投入 20 万元实施永合村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投入 30 万元入股 xx 县欧林林产化工有限公司,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2 万元以上;重点发展百香果、柑橘、柠檬等水果产业,扩建了下塘达好野猪、养鸡、养鸭场,以带动全村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实现整村脱贫。
4、加强脱贫攻坚队伍建设每个村除了安排驻村扶贫工作队外,还安排常年挂村联系工作组,每个屯安排有干部职工包屯联系,贫困村还配备有贫困第一书记,每一贫困户都有县、乡干部职工作为帮扶联系人,同时各村新招聘一名扶贫信息员,调整提高基层扶贫队伍软实力5、开展产业扶贫投入 20.3 万元发展种植 815 亩糯玉米,受益群众 464 户 1730 人;投入 12.4 万元用于发展种桑养蚕产业,新增种植 103 亩,受益群众 64 户 244 人;投入 42 万元发展“ 育肥牛”工程,受益群众 140 户 532 人;投入 21.1911 万元发展养殖鸡苗 2.0182万只,受益群众 366 户 1391 人6、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协助县扶贫办实施村屯硬化路、产业路8 条,共约 14.8 公里,分别是里大高至双林、更洞至弄竹两条屯级硬化路,下洞至小高、秀洞至赖洞、冲洛至洞谱、大洞至甘林、独山至大往、小弄至高椅水库产业路为下洞、冲洛、双林、板江、xx 街等 10 个屯修建扶贫水柜 34 个7、实施金融扶贫协调金融部门,共为群众发放小额信用贷款 415万元,解决群众发展壮大产业上的资金瓶颈问题七是加强督查,建立乡级督查小组,以乡纪委牵头,定期对扶贫领域进行督查。
二)狠抓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成绩喜人1、抓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百香果产业2017 年我乡投入资金 292.54 万元用于发展“ 百香果”工程,新种植百香果 3500 余亩,全乡百香果保有量约 8500 亩,设有百香果收购点 13 个,年产销百香果 2000 余万斤,全乡百香果产业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式的产业链,百香果产业已成为富民增收、攻坚脱贫的主要产业之一2、抓产业规模化发展,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经过一年的努力,成立百香果种植合作社 11 家,建有近 650 亩百香果种植核心示范园 1 个,百亩以上示范点 8 个同时依托 xx 县众智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全市特色种养技术讲习所、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积极构建集百香果种植、百香果种苗培育、百香果销售于一体的 xx 乡优质高产百香果(核心)示范基地投入 200 万元打造百香果交易市场,目前百香果交易市场已经完成征地 18.63 亩,项目已经动工,预计 2018 年 1 月可以完工并投入使用另一方面努力在林果、林药、林下养殖上打出具有 xx 特色的产业品牌,拓展产业链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公司和农民经营主体的技术交流、产销互联,加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技能素质培训,推动发展有经营规模,有产品品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建订单式农产品种植经营模式,着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
3、稳固桑蚕产业桑蚕作为一项传统的农业产业,桑蚕业依然是我乡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的优势产业,桑园面积一直稳定在 1500 亩左右,人均 0.1 亩,年养蚕 4587 张,人均 0.3 张,年总产值 642 万元,人均 370 元,桑蚕业是我乡产业富民的支柱产业之一;4、发展特色养殖鼓励农户进行规模化种养,壮大百香果、柠檬、砂糖桔等水果产业的同时,着重发展我乡育肥牛、黑山羊、松针鸭、松子鸡、野猪、生猪养殖等,现有百亩柠檬、砂糖桔水果产业园 5个,养殖合作社 10 个,育肥牛保持存栏 2200 头,产值约 1100 万元,30 头以上养牛场 4 个;山羊存栏 4500 只,产值约 300 万元,生猪养殖场 6 个,存栏量保持在 2800 头以上,养鸭场 4 个,年出栏约 6 万只,鸡年出栏约 4 万只实现水果种植增值增收,特色养殖增效明显,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三)实施“旅游活乡”发展战略,各项旅游推介活动有序进行1、开展旅游推介活动,打出 xx 名气依托里苗村坡贯屯独有的雄性古樟树,2017 年 3 月 22 日在里苗村坡贯屯举行“ 二月春社”活动,通过祭祀土地神、祭社树、吃社饭等习俗,传承和发扬壮乡文化和传统生殖文化;于 3 月 30 日,在母树林举办 “三月三”旅游民俗活动,通过斗狗、狩猎、 “光头强”行动、山歌会、相亲宴等活动内容,展示了具有 xx 特色的森林之美;于 5 月 20 日在冷水屯举办“5.20浪漫冷水萤火虫露营活动”,10 月 1 日举办以 “喜迎·壮乡度国庆”为主题的 xx 县第二届“百香果节” 旅游活动,大力推介我乡百香果,塑造 xx 百香果品牌。
这一系列旅游推荐活动,促进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的发展,增强了群众致富脱贫的信心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一是下大力气打造冷水老村旅游项目,项目总投资 1.3 亿元,2017 年争取财政资金 329 万元完成冷水屯长 4.5 公里宽 8 米(含 2 米路肩)的冷水屯旅游观光道路,受益群众达 570 余人二是配合县旅游局关注星月谷清修文化旅游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 10 个亿,第一期投资 5 个亿,现项目实施公司已经入驻,办公场所和人员已经配齐;三是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旅游点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母树林 2.5 公里登山步道建设,投入 99000 元完成冷水老村管网改造,稳步推进石漠化治理工程,接连不断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四)关注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1、不断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一是在全面完成“四个 100%”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加强篮球场、戏台等文化设施建设完成高椅、冲额、大往、建京屯、小弄等 7 个屯的篮球场和戏台建设,完成小高、竹山、甘林屯的亮化工程,完成里苗街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验收工作;2、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盘活存量土地、提升土地产能,2017 年完成 xx、永合、林况三个村共 1463 公顷土地的整治改造。
3、切实解决饮水难、灌溉难问题先后解决了双林、冲洛、弄竹、顺洞、秀洞、板毛等 10 个自然屯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了英洞、坡料、么岜、冲额 4 个屯的水渠建设,解决了两千余人的饮水和千余亩土地灌溉问题;4、不断完善农村道路交通网年内配合县级相关单位共实施冷水屯、坡贯屯、甘林至大往、大要至石墙、板江至建京、肯达至拉加等旅游道路、产业路、林区道路 10 条,约 12 公里,农村道路交通更加便捷五)加强自身建设,服务群众的能力显著提高一年来,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会议精神以及市场经济、业务知识为重点,深入学习贯彻“从严治党” 、 “反腐倡廉”精神,切实加强对政策和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努力打造“服务型、法治型、阳光型、高效型、廉洁型”的政府政府班子执政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稳步提高,群众对政府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六)各项社会事业顺利发展1、教育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建设完成里苗街文化综合楼,居民运动场所不断完善组织各种形式的群众文体活动和文艺下乡活动 30 余场次,观众 12000 人次,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了文体联欢的乐趣2、计生卫生健康发展全乡出生人口 190 人,死亡人数 97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 4.9‰,全员数据库录入及时率达 100%。
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健康稳定的良好势头3、民政工作落到实处受理城乡低保人数 868 户 2060 人,受理两项残疾人补贴 1223 人;发放春节困难、受灾群众冬春救助对象资金 539 户 1823 人;发放优抚对象定期补助 930 人,471680 元,发放慰问棉被 125 床;受理申请 80 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 1013人;追收退还多领的低保款 10 户 5335 元4、社保工作深入推进一是经过摸底排查,需追缴回居民养老金10.92 万元,现已追缴回 8.9 万元,完成率为 81.5%二是全乡新农合应参保人数 14979 人,实际参保人数 14712 人,参保率为98.22%,收缴参保费 220.68 万元三是全乡城乡居民养老的应参保 6706 人,应缴费人数为 3851 人,目前已完成 6102 参保手续,参保率为 90.99%,续保人数为 3308 人,续保率为 85.90%,其中,特殊困难人员参保人数为 794 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 2215人,已为 2034 人进行了养老生存认证,认证率 91.82%5、 “四所合一”深化改革初显成效根据“四所合一”改革的相关要求,我乡坚持精简、统一、效能、责权一致、积极稳妥、依法行政的原则,深入推进环保、城建、国土、综合执法等方面工作。
完成农村污水治理两年攻坚工作任务,农村保洁队伍完善,垃圾中转站、热能处理站运转正常,乡村环境卫生持续向好,开展联合执法 21 次,共立案查处违法用地 3 起、违法开采非煤矿行为 2 起,整改违法图斑 3 宗,检查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16 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35 条;完成改厕、改厨任务 428 户,发放补助金 406600 元,完成验收 2016 年 16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12 户非贫困户危改验收工作,完成 2017 年 54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改任务;完成百香果交易市场征地 18.63 亩6、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按照“宜居乡村” 建设的“ 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 要求,以 xx村为综合示范点全面打造宜居 xx,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民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村容乡貌大改善,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7、平安建设得到加强通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将可预见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社会稳定事件不上交的目标,保证全乡社会稳定目前共对网吧、市场、学校等进行检查 12 次,严防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大力查处各种案件,做到应查必查,应处必处,命案必破;加强禁毒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到禁毒工作中来,打好全民禁毒战;落实好精神病人的“以奖代补” 政策,发放奖补资金 44000 元,让精神病人的家庭感受到党委、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妥善处理群众性事件苗头,2017 年以来我乡没有发生群众性冲突、集体非正常上访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一是产业发展不均衡,基础薄弱,缺乏技术储备,抗灾能力不强;二是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小,扶贫渠道单一,林下药材、柑橘、柠檬等产业缺少扶持三是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娱乐需求与缺乏活动场所的矛盾突出;四是饮水难问题依然存在;五是旅游产业起步晚,投入少,难以深挖资源,打造精品旅游圈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突出生态旅游建设,发展有 xx 特色的旅游产业一是依托我乡现有的一村一品格局,以规模化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