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督导验收自评报告.doc
20页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申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督导验收自评报告深圳市人民政府(2012 年 11 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开展“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评估,是我省加快 实施科教兴粤战略、打造“ 南方教育高地” 、建 设经济强省和教育 强省的重要工程,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举措自 2004 年成为全省第一个“教育 强市” 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 年)》,坚持走优先发展之路,突出教育民生与幸福;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突出教育公平与质量;坚持走人本发展之路,突出教育关怀与尊重,努力创建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切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至2010 年底,全市 6 个行政区相继建成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2011 年,我市正式向省政府申报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督导验收现将我市创建工作自评情况汇报如下:一、教育事业发展概况深圳市土地面积 1991.64 平方公里,现辖福田、罗湖、南山、— 2 —盐田、宝安、龙岗 6 个行政区和光明、坪山、龙华、大鹏 4 个新区截至 2011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1046.7 万,其中户籍人口 267.9万。
全市产业配套体系完善,已经形成高新技术、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迅速崛起成为新的发展引擎2011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1.1 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63 万元三十而立的深圳,正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民生幸福城市,实现从“深圳速度” 到“深圳质量”的跨越,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在经济总量高位突破的同时全面提升教育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截至 2011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 1757 所,在校生 143.53 万人、教职工12.28 万人,分别较 2004 年增加 32%、54%、81%其中全日制高校单位 10 所,在校生 7 万人;中等职业学校 19 所,在校生 5.75万人;普通中学 299 所,在校生 34.69 万人;小学 642 所,在校生65.13 万人;幼儿园 1093 所,在园幼儿 28.51 万人;特殊教育学校 1 所,工读学校 1 所;国际学校 6 所,各级各类学校共有外籍学生近 5000 人社区学院 64 所,各类成人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约1200 所,年培训总量超过 400 万人次。
建立起体系健全、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具有深圳特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较好完成推进教育现代化阶段性目标与任务— 3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一)切实履行政府职能,落实教育优先发展1.落实战略地位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着眼深圳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长远需要,着眼市民群众现实的教育要求,着眼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格局,着眼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先后制定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 《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和《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 《深圳市教育发展“十二五” 规 划》等一系列 规划、政策和措施,明确了推 进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自觉落实战略定位,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优化体系结构,优质公共服务,优待教育人才,优选育人模式,优异教育质量”2010 年以来,市委常委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教育议题 13 次,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主持召开各种协调会、现场办公会百余次,到学校调研近百次,及时协调解决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人大、政协把教育发展作为重要议题,定期视察、指导和检查教育工作,积极为教育发展献计献策,2010 年以来,提出的教育类议案、建议和提案 514 个。
各部门主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2.提高投入效益树立“教育是投资而非开支” 的理念,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切实做到“两个提高 ”和“三个增长”2004 年至 2011 年,财政教育投入从 62.56 亿元增加到 209.19 亿元,8 年— 4 —增加 2.34 倍2011 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普通高校 22460元,职业高中 16713 元,普通高中 19024 元,初中 14810 元,小学 11015 元,在国内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2011 年,出台了《关于优化深圳市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结构的意见》,市、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 1 个百分点建立生均拨款制度,目前各区已统一生均拨款标准,2013 年全市将统一最低生均拨款标准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重点向教育民生工程、教育普惠政策等方面倾斜在全国率先实行校方责任险和学生意外伤害险“双险” 捆绑,惠及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每一名在校学生同时,运用办学效益评估等手段,管好用好教育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11 年 7 月,教育部召开《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一周年座谈会,我市作了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的经验发言。
3.坚持依法治教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先后颁布《深圳经济特区成人教育管理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教育督导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实施若干规定》、 《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促进条例》以及《深圳学前教育管理暂行办法》、 《深圳市民办教育若干规定》、 《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规章,初步建立起与国家、省立法相衔接,体现深圳特色的地方教育法规规章体系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每 10 年制定一个长期规划,每 5 年制定一个中期规划,一年一个具体行动计划,做到科学规划、切实推进同时,创新教— 5 —育督导制度,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深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方案》、 《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方案》、 《深圳市规范化幼儿园督导验收方案》、 《深圳市学习型社区督导评估方案》等,促进区域教育持续发展,促进中小学校自主发展、提升质量4.鼓励改革创新始终将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和途径,发扬先行先试精神,从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育人模式等方面,鼓励开展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率先、突破意义的教育改革与探索2010 年,我市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承担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中小学课程改革、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 3 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为落实国家改革任务和创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的要求,从健全政策配套、优化舆论环境、提供资金保障等方面整体推进教育改革,全市首批规划 10 项改革试验、63 项具体改革项目,覆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终身教育、民办教育等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创新项目和具体行动计划,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探索新路、创造经验5.优化人才队伍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意见》,做到“优者从教,教者从优” ,把教育人才工作作为重点纳入全市人力资源强市建设范畴;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将选用高层次教师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孔雀计划” ,— 6 —从海内外引进逾百名高层次教师;创新培训方式,促进专业成长,坚持推行“教师海外培 训计划” ,10 年来, 仅市教育局就选派了31 批教师赴英、美等国进行中长期海外培训高校教师具有留学和海外培训经历的比例近 30%实施“名师工程” ,打造教育领军人才成长平台,2011 年建立了首批 10 个名校长工作室、28 个名师工作室、19 个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工作室成员 749 名二)追求公共服务均等,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1.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2006 年,召开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及 7 个配套文件,市政府与各区政府签订责任状同年,实施《深圳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配置标准》,新建学校严格按标准配置,已建学校全面改造升级从 2007 年开始,市、区政府投资近 10 亿元,连续 3 年对原特区外 96 所村办小学进行规范化改造,新增公办小学学位 3.4 万个2008 年起,改造和扩建特区创建初期兴建的一批低标准学校,开展各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督导2010 年至今,新改扩建 41 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投资 15.6 亿元,改造校舍建筑面积 88.45 万平米,全面完成中小学校安工程 3 年规划建设任务全市公办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实验室装备和图书配置均达到部颁配置标准,公办学校 100%、民办学校 89.8%达到省规范化学校标准2.实施中小学“百校扶百校”工程2010 年,启动中小学“百校扶百校” 行动,组织 101 所优质学校 对宝安、龙岗、光明、坪山— 7 —等区 101 所(义务教育学校 99 所)相对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进行为期 3 年的“一对一” 帮扶,建立和落实经费资助、教研员挂点指导、专项督查、年度考评、表彰奖励等 5 项制度,市财政安排 1.23 亿元,对受帮扶学校和帮扶学校,每年分别给予 30 万、10 万元的专项经费,有力地促进了特区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
3.保障来深建设者子女受教育权益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符合条件的非深户籍学生免试就近入读公办学校,做到“三个纳入”(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年度发展计划,纳入教职工编制配置基数)和“四个 统一”(统一网上申请学位、 统一免费管理、统一学籍管理、统一教育管理)2008 年起,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时,对就读民办学校的非深户籍学生给予与公办学校相同标准的免费补助仅 2012 年秋季全市享受免费的非深户籍学生 37.2 万人,占全市免费学生 60.1%2012 年起,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学生,给予每人每年小学 5000 元、初中 6000 元的学位补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 70%以上、公办学校 55%以上的学位提供给了非深户籍子女,较好地解决了全国最大移民城市、最大规模非户籍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4.切实解决各类弱势群体就读问题市、区教育局成立学生资助中心,建立了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各学段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残疾儿童、孤儿和烈士子女实施保教费资助,对普通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 8 —生实行减免学费和免缴学生服费的资助制度,在高校实施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各项学生资助政策。
2010、2011 年共资助各类学生约 40.98 万人次,金额约 3.28 亿元率先推行学校教育、医疗康复和职业训练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多渠道解决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就学问题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先 进 集体” 建有工读教育 转化学校深圳市育新学校,实行小班制、寄宿式、半军事化、全员全程育人管理模式,教育转化率 98%以上,90%升入普高或职高5.公益、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优质发展方向,针对我市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 94.6%的特殊现状,淡化公、民办差异和儿童户籍界线,探索构建广覆盖、保基本、高质量、具有深圳特色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012 年出台《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市、区专项经费,用于学前教育资助、补助、奖励和培训等2012 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将达到近5 亿元二是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至 2012 年,已有 70 所面向大众、收费较低、保教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性幼儿园,提供了 2.2万个学前教育学位,基本覆盖所有街道市、区财政对普惠性幼儿园补助约 5000 万元同时,新建政府产权幼儿园全部办成普惠性幼儿园。
三是实施深圳儿童健康成长计划财政对符合条件的在园儿童每人每年补贴 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