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侠电影配乐中的民族音乐应用研究.docx
4页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武侠电影配乐中的民族音乐应用研究 武侠电影是我国特有的电影题材,从1928年第一部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开始,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1]电影配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主要表达形式之一,可帮助营造紧扣电影主题的场景画面,烘托人物的情感武侠电影多以古代为背景,而通过民族音乐,可良好营造出我国历史的厚重感,渲染气氛,彰显人物性格,还可体现出电影的民族性 一、民族音乐对于武侠电影感染力的提升作用 电影配乐和其他形式的音乐不同,它不仅仅需要作为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要和影像有机融合起来,提升电影艺术性而民族音乐的运用,可为武侠电影的气氛、环境等方面营造出特定基调,增强电影画面感染力,与视觉冲击例如运用民族音乐配乐的《黄飞鸿》、《卧虎藏龙》、《十面埋伏》等均获得过世界各大电影音乐奖项,是民族音乐的配乐运用的典范,通过配乐的渲染,使影片在艺术层面上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 《黄飞鸿》中运用的“男儿当自强”,脱胎于古典民族音乐《将军令》,音乐主要表现出将军升帐时的那种威严肃穆,以及出征战斗时的激烈氛围,此曲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都给人一种激昂的感觉。
欣赏影片的观众,无联盟不被音乐气势所感染,感受到中国人不屈的民族精神又如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卧虎藏龙》,使得武侠电影再次受到世界瞩目,影片中的武打设计、剧情、对白、音乐均引人入胜如同水墨画版的场景与民族音乐时而委婉时而激昂的搭配,使人们在恬静似画的风景中陶醉的同时,感受到剧情进展的紧凑,在乐器选上,以富含东方意蕴的笛、萧、古筝、二胡等为主,使整部片子散发着东方文化的艺术魅力,这也是本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民族音乐对于武侠电影中人物情感的烘托作用 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气质,往往可以对武侠电影中的人物起到良好的烘托作用例如在《卧虎藏龙》中,就大量通过民族音乐的运用,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李慕白不幸身中毒箭,危在旦夕,这时音乐渐渐响起,呼应了武林宗师凄凉凋零的最终悲惨遭遇《卧虎藏龙》主要歌颂的是疾恶如仇、重情重义的侠义情怀,因此民族音乐的作用也就是为了凸显影片中人物的这些性格我国的民族音乐以幽婉深邃见长,而又不乏激昂的旋律,有着自己鲜明的审美特质在《十面埋伏》中,小妹舞蹈的配乐源自汉代《佳人曲》,曼妙的音乐,配合小妹的舞蹈身姿及唱词,将其外在到内在气质都彰显出来,特别是其中的“北方有佳人”,透露出小妹的独立和高洁气质。
当小妹为爱情舍弃生命时,细腻、温婉的琵琶声响起,哀伤的音乐中透着绵绵无尽的回味,也寓意着小妹无尽的感情和遗憾在片尾处,小妹死后,佳人曲又再次奏起,由此可见,佳人曲和小妹形象自始至终都是相互映衬的 三.武侠电影配乐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武术源远流长,武打电影也就因此成为我国电影业的一个重要名片,国外对于中国电影大多是从武侠电影开始的[3]从1971年邵氏影视出品的第一部向海外发行的武侠电影《天下第一拳》开始,我国武侠片就赢得了海外其他国家的广泛喜爱,影片中炫目的打斗、紧张的剧情、唯美的风景以及充满东方风韵的配乐等,均让世人惊艳而《卧虎藏龙》的成功,更是使世界再一次掀起中国武侠的热潮《卧》中的配乐不再仅使用西洋交响乐,而是大量运用本民族音乐,尝试中西合璧的方式[4],将民族特色音乐和影视充分结合,这种大胆尝试,也赢得了界内一致好评,中西音乐融合的方式,已成为我国武侠电影的主要配乐形式通过民族音乐和影视的有机搭配,使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通过音画的立体角度展示出来,同时也是武侠电影配乐的必然发展趋势 结束语: 我国武侠电影在激烈的打斗与紧张的剧情中,重视细节的表现而电影艺术必须要有与之相配的电影音乐,来提升艺术内涵。
我国民族音乐意境深远,幽婉中不乏激昂,与武侠电影的表达诉求不谋而合一部《卧虎藏龙》使世界再次瞩目来自东方的武侠电影,其中民族音乐的运用,不但更好地提升了电影内涵,对向世界展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等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民族音乐不仅能在细节上烘托人物,营造氛围,还能彰显电影的民族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相信将民族音乐灵活运用在武侠电影中,势必会使影片的艺术魅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