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舆论学概论详细复习重点.docx
10页舆论:舆论即公众的意见或言论其内涵是:①舆论是一种公众的意见;②这些意见涉及多 数人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③表达这些意见的人们具有共同的兴趣或利益宣传:是一种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或控制人们行为的一 种社会性的传播实践活动诤言:实事求是地说出事实的真相,指出公共事务、公共政策存在的错误,并为克服错误提 出正确的建议,就是铮言浮言:是指脱离实际的意见和动听的套话,又称美丽的空话,在社会舆论中具有普遍性,大 都来自于会议上、报刊宣传中那些粉饰太平的不实之词流言:在人们之间相互传播的有关某种社会现实问题的不确切消息传播的方式一般是口头 的、非正式的、非官方的民意:是人民对有关自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所形成的一致意见,体现为人民的精神、愿望、和 意志的总和,又称民心、公意、公共舆论、公论等,具有坚实的真理性它能够被民意检测 的量度(60-70 %以上)所证实制造同意:就是利用宣传手段,制造种种假象表明大众赞同权力的统治与政策,诚心接受权 势阶层的观点包括:突出报道;精英言论;意见“构造”议程协商)适语权:广义而言,话语权是指公民在公共空间传播思想观点的自由简言之,就是说话 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
权利:权力是指改变个人或团体行为的能力权力的本质就是主体影响和制约自己或其他主 体价值和资源的能力权力主体是占有或行使权力的个人或团体文化霸权:指一个阶级主宰另一个阶级的意识型态及文化,通过控制文化内容和建立重要习 俗以统一意见来达到支配目的舆论一律:所谓舆论一律,是指整个社会只有当权者的声音,仅允许媒体对社会事务表达掌 权者的观点,不准公开表达任何与权力话语对立的意见其危害有:扼杀理性;丧失经济; 文化废弛;管理失衡爆米花模式:其产生的舆论带有突然爆发的意味,让人措手不及舆论在一两天之内出现, 此前虽然存在重大舆论的征兆,但意识环境却是平静的风吹浪起模式:是舆论突发模式的一种在舆论凸显之前,社会没有任何议论,根本不存在 相关意见由于外界因素的强烈刺激,舆论立即形成,从刺激到舆论出现没有任何加温的过 程 对比:爆米花舆论出现之前存在一种社会情绪,或者说存在某种意见,而风浪模式 的情绪和意见能够发展成大规模的舆论,仅仅需要一个事件的冲击 )飘雪模式:这是舆论形成的一般模式,即舆论的形成有个渐进的过程,人们的意识日甚一日 的发生变化,最后在一定范围内演化为普通意见就像下雪一样,意见在公众中悄悄地“落 在地上,不就大地一片银装”。
瀑布倾斜模式: 美国学者,乔•萨托利提出了舆论的瀑布模式,用以比喻在集权制度下, 舆论由最高权力阶层的不断灌输而成沉默的螺旋模式: 那些人们为了避免被孤立而表达意见,是舆论形成的一个基因一个支 持者众多的阵营大声的宣讲自己的政治信念,其他小阵营的支持者为了免于被社会孤立隔 绝,倾向于保持沉默,这就是沉默的螺旋模式舆论场:舆论都是在具体的环境中产生的,起始于某一具体空间,这种微观环境称为舆论场舆论危机:是指某人或社会组织受到舆论攻击和谴责,陷入声名狼藉的境地,社会声誉暂时 或长期低落无论正确舆论还是错误舆论一旦对客体形成围攻态势,参与的人数众多,舆论 危机就会出现舆论学内涵:是研究舆论特征、结构、形成、功能、控制和应用方法的学科舆论客体:舆论要针对的客观事物这些客体可以是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 共事务,也可以是现实社会以及各种社会现象、问题舆论领袖:提出指导性见解、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叫意见领袖,又称作舆论领袖他们 是社会精英,能够生产意见,鼓动并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社会问题议论圈:议论圈是指少至几个、多至十几个人聚合在一起相互交谈,并取得初步一致意见的 沟通状态它是舆论传播的细胞,也是舆论主体的初级活动。
准事件:又称“假事件”美国历史学家布尔斯廷(Boorstin, D)提出的假事件”指的 是新闻工作中的制造新闻的现象,如新闻摄影中的“摆排”新闻报道中的“导演”现象舆论操纵:是对舆论的潜在支配,表面上舆论仍处于独立地位,实则被权力所控制,被利用 来达到权力的目的舆论同化:强大的舆论把异己的舆论转化为与己相同的观点舆论同化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 也符合被同化者的利益,因而才有更多的意见被说服问答题:1、舆论生成的四个阶段 ?一、公共问题与社会议论 社会公共问题诱发意见的一般过程是:1.社会矛盾的解决受阻, 陷入非正常态,出现利益冲突;2.这种受阻最终表现为矛盾纠葛,呈现出有形的“社会难 题” 3.这种社会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议论,不断有人发出要求解决这些纠葛的呼声最终 形成舆论;4.社会矛盾获得解决,使人民受益,人民发出赞扬声,又会形成新舆论二、个人意见与议论圈的扩散 社会意见处在讨论阶段的特征是:1.以辐射的方式向四处 扩散,在狭小的社会场合出现多人聚议,街谈巷议随处可见;2.意见讨论的范围不断扩大, 然后出现不同形式的有组织的社会讨论,诸如论坛、沙龙或各种小型会议;3.议论圈进入 网络、报刊等大众媒体,很快风靡整个社会,舆论在几天内就可能迅速形成。
三、突发事件的激发 在社会中,公共事务的小事经常发生,由此引起个人发表意见并出现 议论圈,在此时发生显赫的突发事件,社会意见的潜伏期立刻结束,社会议论开始活跃广 大公众以一致见解积极参与事件,诉诸强有力的舆论手段,能够推动公共问题的解决四、舆论领袖的意见引导 公共舆论的大规模形成,必须借助精英人物的引导局部舆论演 化为社会舆论的最后阶段,是舆论领袖把社会的局部意见聚合为多数人整体意见意见领袖 如果发表的意见正确,产生巨大的号召力,大量公众的意见向他靠拢,优势意见在大范围内 形成,具有优势意见的舆论就出现了2、请以一个网络谣言实例,分析网络谣言的形成、特点和引导 由于网络本身具有虚拟、自由、交互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舆论呈现出双重性,甚至多 重性 网络实现了意见传播的多元互动,意见传播的主客角色可以互换,具有一定的不可 控制性 网络舆论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实现了意见的多维交流,等量沟通成为现 实 网络舆论的客体和变换频率正在加快网上交流往往出现“ 群体极化” 的倾向如何引导?首先,要加强主流网站建设,使网络媒体可以发挥议程设置的功能,把社会 的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帮助网民提高对环境的认知。
其次要提高引导艺 术充分利用网络互动的优势,通过网上调查或互向交流的方式了解网民的需要在把握网 上主流舆论的同时营造宽松的环境,也要有节制地反映某些具有强烈反应的消极社会舆论 第三,技术与法律双管齐下,净化舆论环境; 第四,树网络文明新风,实现舆论自律谣 言的传播是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以及表达人们不同的愿望,那么要消除谣言的影响也必 须从人们的心理需要和愿望出发3、谈一谈当代大众传媒引导舆论的方式(结合实例) 在当代,社会舆论在一定程度上被媒介舆论所替代,大众传媒影响乃至引导社会舆论已 经是既成事实这种导致的结果:在受众看来,“媒介环境”也许就是社会环境,受其促动一、宣传. 现代宣传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进行的,报刊、广播、电视以及新媒 体等都可以成为宣传者使用的基本工具因此,新闻宣传成为了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影响舆 论的宣传方式二、新闻报道策划它是指新闻编辑通过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 创造性活动在日常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善于组织新闻报道策划,有利于发挥大众传媒的舆 论导向作用三、议程设置. 媒体通过编辑方针对报道定调、设定自己的议程,并通过这种方式影 响社会公众舆论。
情绪型舆论的大量出现,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媒 体在致力于提高舆论引导效果上需要手段创新4、关于舆论操控及其权利 一、培育舆论领袖,提高舆论引导质量以舆论领袖提升网络言论的中心地位,特别是在 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上灵活运用舆论领袖及时进行评论,形成网上主流舆论二、加强选题策划,当好把关人角色 网络把关人不仅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 也要重视引导艺术三、加强多媒体的合作,扩大主流舆论的社会影响力 二者的有效互动,取长补短可取得1+1>2 的传播效果,也更有利于网上舆论的引导四、整合公众意见,把握民间舆论为网民提供互动沟通的空间,在尊重他们观点的同时, 有意识地整合他们的言论,将这些言论作为一种反馈式的报道资源,进行梳理、集纳、选择、 加工,促使舆论的适当聚合,形成舆论多远的良性态势,不失为引导舆论的有效途径 五、公布舆情调查结果,增加公共事件透明度 媒体可以进行舆情问卷公众调查,调查的 内容围绕公众关心的问题展开网络情绪型舆论的引导一定要抓住时机,媒介的引导越及时 效果越好具体的引导方法有以下几种:1、典型引导法——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等人物的报道2、热点引导法——郭美美炫富、动车事故等。
舆论导向不应回避热点问题,而是应通过 连续评价社会热点,唤起公众的参与热情,从而逐步确立新的符合社会规范的生活态度和理 性观念3、评论引导法——它的地位决定了它是新闻舆论的核心4、提问引导法——渤海2 号翻沉事故报道,议题设置是指大众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问 题,使这些问题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并形成媒介所预期的舆论或社会情绪5、监督引导法这种引导与正面引导的社会效果和心理效果也不同,不可太多、太滥、太 密,以至于造成错觉,产生负面效应6、苗头引导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报道.新闻媒介就要以极大的政治敏感与非 凡的洞察力,紧紧抓住这些新事物、新趋势、新动向,加以报道,形成舆论力量4、大众媒体对各种舆论形态的引导一、冷静与理智——对情绪型舆论的引导 情绪型舆论主要是社会环境变动与公众发行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大众媒介通常不是最初 的信息源,但作为重要的信息渠道,它们可以放大正面的情绪大众媒介对于负面情绪型舆 论的引导,抓住时机非常重要二、及时、准确——对讯息形态舆论的引导 如果媒介能够及时、准确提供公众认为重要的但又不大清楚的讯息,这种舆论便能纳入 到较为规范的社会影响之内三、提供接近性的参照系——对观念形态舆论的引导 鉴于大众媒介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为公众及时提供符合一般社会规范的参照系,是媒介 影响观念形态舆论的主要方式。
四、防止舆论共振——对艺术形态舆论的引导 大众媒介在进行舆论分流时,既发表流行的评价意见,同时又有意多发表一些其他的评 价意见,形成正常的舆论不一律的自然状态五、扶植正面行为——对行为舆论形态的引导 在较大的社会范围内,由于公众成份的复杂性,一般存在着多种行为舆论,这就给媒介 引导行为舆论提供了以正抑负,从而在观念上控制局势的可能性第四讲 舆论的群体表达(书本第四章舆论传播形态) (口头语言的表达、肢体行为的表达方式、票决的表达方式 )一、口头语言的表达1、俗语:又叫“口头语”或“俏皮话”俗语是活泼的民间语言之精华其特点是生动 形象、通俗易懂、应用广泛俗语流行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有关对于个人而言使用俗语 的时候表达了态度和立场2、 议论:①议论是个人表达舆论的主要行为,也是最常见的口头舆论行为:②三个人以上就共同话题交换意见就可以议论了;议论是有前提的,具备议论能力;3、 民谣: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口诀或歌词、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①民间 口头流传的口诀,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态度;②草根的斗争艺术,主要是不满的议论,是社会 不安定的预兆③发现社会运行中的缺陷,预计社会危机的存在二、 肢体行为的表达方式 (体态舆论) 体态舆论:舆论主体有时是采取肢体行为来表达意见,使舆论转化为具体行为,是群体聚集 起来以剧烈的肢体宣示把舆论推向极端,是舆论激化的主要形式。
1、 鼓掌 :含义1 礼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