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头像的切面练习.doc
12页描头像的切面练习描头像的切面练习——介绍一种素描写生的特殊练习介绍一种素描写生的特殊练习作者:佚名 教学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33326 更新时间:2007-1-16素描的特殊练习是指在正常、正规的练习基础上穿插一系列的辅助性、特殊性的练习特殊练习的介入,可以使初学者更快地、轻而易举地掌握写生基础素描的特殊练习包括:提白法、单色水粉(或油画)训练法、陌生角度写生、负空间写生、仿雕塑写生等这里介绍的切面练习是属于仿雕塑练习里的一个内容,是一种主要的、也是最有趣的特殊练习切面练习主要针对初学者在画素描时,缺乏整体的观察,照搬调子,平面塑造这些致命的缺陷而设置的他们在画素描写生时,往往注意表面的黑白,而忽视内在的结构,同时也不会进行色调概括通过切面练习,能立竿见影地解决这些难题现在把这一方法介绍给初学者 在练习之前,首先准备某个素描石膏并与其相对应的切面石膏像对照(比如:亚历山大半面像、贝多芬半面像都有其相应的切面像)让学生分析这类石膏像的一些细小的局部体积的转折是如何概括为简单的直线切面的当然最好还是让学生进行一下某一组对照石膏的写生这样,当学生明白任何特点的面的转折都可以用直线切面去概括并初步掌握了切面的技巧以后,就可以对照人物模特或其他普通石膏像进行切面练习了。
这种练习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正式切面写生练习之前,应尝试一下“基调分割”的临制练习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练习基调分割”临制,是对照一幅已完成的、按常规画法画的头像或石膏像进行基调的综合、分割的临制这种练习有些像工艺美术中的色彩分割练习,还类似于黑白印刷的网目效果这种练习是根据俄国伟大的画家列宾关于人物头部网格状结构特点而设置的列宾指出:“人物头部的形体结构就是它的各个面的透视也就是这些面的边界,在头颅上相结,从而组成整个头上的网这就是形,头像素描的基础我们知道,人的头部基本上倾向于一个立面体或球体,因而它的外表各个面基本上都可以概括成为方形的这就是人头部的方形面结构特点通过这种练习,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让学生深入了解头部外表各种面的边界,而这些边界往往是视觉看不见的这些边界是头部结构的内在的框架而头部一切的表面的形(头发和五官)都是服从这些框架的2.让学生懂得“基调”的含义和学会使用“基调”去塑造形体的整体表现方法基调”是物体表面某一部分所呈现的调子倾向在学习造型艺术过程中,必须学会观察出和表现出 “基调”的能力基调分割”临制的方法如下:工具:素描头像范围(可以用学生本人的,画的比较准确的素描头像来代用)、直尺、素描纸、铅笔、橡皮。
1.制格:在范画上用宜尺划上正方形网格,分别在水平线和垂线上注明坐标(图 1) .2.临制轮廓:在素描纸上按选好的构图范围用直尺划出与范画上相等数量的方格分别在水平线和垂线上注明坐标然后根据范画的形象轮廓线在方格里 的座标走向,临制到素描纸上相应方格内最后进行整体轮廓线的调整,尽量做到基本形的准确(图2) 3.填调子:把范画上每一个方格内的调子概括成一个基调,把这个基调平涂在素描纸相应的方格内在填调子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素描 纸上凡是所涉及到调子的方格,原则上都要平涂满色调如果头像的外轮廓线占不满某一个方格则根据所占方格内的比例,用横或竖的直线去分割,尽量不用斜线去分割头部中比较小的细节(五官)所占的方格可以切割成两个调子(当然,能用一个调子填满一个方格更好)每一个方格内的“基调”注意相互比较,定出最暗的调子在哪个(或几个)方格内;最亮的调子在哪个方格内在此基础上,严格把握整体调子的关系最后,把制作完的“基调分割”作品放到远处与范画进行比较,做最后的调整这样,一幅黑白调子切割的素描就完成了(图 3)当学生学会了用“基调”去概括丰富的层次的时候,就可以着手进行切面写生练习了切面写生练习的方法步骤如下:切面写生练习的整个过程前半部分的方法与常规素描写生基本相同。
只是在练习的后半期才在画面的形体色调基础上切割出各种方的面来 1.用大的直线起稿:画出头部各部分的比例、结构转折关系 2.塑造大的体积:画大的明暗色调使形体比较完整(图 4)以上两步与常规画虽然大不相同,但要求更方、更硬一些为下步切面分割打下基础 3.切面:这一步与分割临制素描方法略同,只不过是现在所切的面不一定都是正方形的在第2 步的大的明暗关系基础上,根据每一个面的大体范围用较硬的铅笔用力画出面与面的直线分割边界,然后在每个已图画的界限范围内用这个面的基调平涂 3.切更小的面:在大的切面范围内根据形体特点用直线分割更小的面的界线,再用调子加以区别最后把画面放到远处观察,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更加完整效果图 5) 这种练习,要求学生在进行面与面的分割时一定全部采用直线形的棱每一个切面内不允许存在两个调子,也不可有调子的渐变为了表现出某个面向另一个面的过度,不能抹掉这些面的棱角,而是找出一些更小的带棱角面的划分在整个作画过程中应不断的把作业放到远处与模特儿对照检查一下整体的形体效果因为切面素描有在较远距离情况下才能使人感到比较真实的写实效果最后,经过适当的修改使画面中的形象最终达到与模特儿在基本形体和人物形象特征上保持一致。
切面素描头像练习如果用单色水粉(或油画)颜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水粉(或油画)的笔触能模仿雕塑刀的效果再加上大号的画笔使色调一次性定位这与雕塑的一刀下去立见形体是一致的这更有助于使学生完善他们的整体的作画步骤 石膏像素描快速抓形训练法石膏像素描快速抓形训练法作者:未知 教学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50219 更新时间:2006-12-25素描石膏是美术初学者的必修课之一,而“抓形”在素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且难度不小,一直是美术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笔者经过多年的教程实践,摸索出一套训练学生快速抓形能力的教学方法初学者易犯的错误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即我们常说的“专注细节,忽视整体”对此,我一开始就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强调整体观念在作画中的重要作用我从“大动态、大比例、大体积”入手,进行行之有效的观察训练面对一尊石膏像,首先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其特征开始吸引学生的是头部和五官,描述的语言自然以五官的表情之类居多,很少关注动态结构的后来,我用细白布蒙住石膏像的头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石膏像的动态结构上来,再让他们进行描述,结果就大不一样了接着引导学生分析石膏像的解剖结构,着重解析头、颈、胸等所构成的动态特点,启发他们用词语描述石膏动势,出现了“坚定”、“稳重”、“刚毅”、“霸气”、“力量”、“扭转”、“安详”、“动感”等等较准确的认识。
随即我在画板上用长直线概括出石膏像大的形态特征,在黑板上写下“大动态”三个字,加深学生对这一过程的印象接下来要求学生比较石膏像的头、颈、胸、底座等几大部分的比例大小和方位,这阶段千万不要提及五官等细节,以免他们过早的进入细节,导致前功尽弃接着在画板上画出石膏像各个部分的平面形状,并特意进行比例、位置的修改,之后在黑板上写出“大比例”几个字下面就让学生用基本几何体去概括石膏像的各大部分,分别请几个学生上台在我的画板上把几个平面的形画成基本几何体或立体形,我在一旁适当提示,辅助其达到要求,并要求其他学生在下面试着进行随后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摆出不同的石膏像,要求组内成员相互合作,每人仿效刚才的步骤完成一张作业,最后每组各推选一张优秀作业进行展示,我对这几张作业非常满意,给予了鼓励性的表扬,并作了修改提示,特别对透视问题作了比较细致的讲解这个方法非常有效,从此,学生就养成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抓大形也就不再头疼而因此变成了一件趣事作为第一阶段,到此就可以结束了第二阶段,是在前阶段素描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再次观察所画石膏像,把各部分的形体进行再次的修改这就要对基本形作一些切削,要能表现各形体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要再具体一些。
我示范这一过程时,要求学生口述,我来充当他们的机械手,他们怎么说,我就怎么画,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他们的印象就更深刻这一步很关键,用的时间也就更长一些学生作品的时候要多鼓励,可以多给他们改一改,有些问题要集中讲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阶段当然是五官等细节的勾描了,这也是学生早就急于表现的地方这时我就利用石膏像作道具,沿鼻梁中间画一条线,然后转动石膏像,让学生观察左右两边脸形的透视变化,再具体讲解人体的透视变化规律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画面上分别画出各部分的透视变化后的中线,会有很多学生画不准,这就要求教师反复提示、讲解、示范,并逐个检查、修改更难的还在后头!在画有透视的对称形时,问题出现了,不是大了就是小了;不是近了就是远了!这时,复习以前学过的有关准备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两眼间的距离是一个眼宽,眉线、眼线、鼻底线、嘴线的平行关系,对称的形要同时画等等经过不太长的时间,这个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但仍要不断的提醒,并要进行个别这个阶段结束后,我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结合其它资料,把前面的过程进行过电影似的总结,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对美术教师来说,因材施教显得特别重要,学生间的差别很大,对于不同的学生,往往要用不同的方法引导。
由于暴露的问题千差万别,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处理,让学生少走弯路我把“大动态、大比例、大体积、找中线、对称画”这条红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辅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把雕塑思维引入素描教学把雕塑思维引入素描教学作者:未知 教学来源:美学联盟 点击数: 4677 更新时间:2006-12-25在中学美术高考专业班的素描基础教学中,有一个问题应引起重视:由于学生在素描写生的时候,很容易被表现对象吸引, 陷入描摹对象的误区,养成了眼看、手画而不动脑的坏习惯渐渐地至使很多学生只注重于素描的技能练习,而忽视素描的意识训练,结果学生对素描的本质认识肤浅,思维定势单一由于素描写生是以客观对象为依据的,不少学生对物象形态结构的理解能力、辨析能力薄弱,必然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我们知道:素描写生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认识和表现的过程,在素描训练中如果认识能力得不到提高,表现能力也一定是低层次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除了加强引导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研究性的、分课题的练习,有意识地进行素描思维的训练,改造学生的不良习惯,建立正确的素描意识,从而达到提高素描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目的。
认识指导行动 ” 这是人人皆知的哲理.学生对造型的认识能力提高了,才能透过形体的表象,深入到结构的实体中,抓住形象的本质要素,用造型语言表现出来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的训练,是素描教程面临的一个课题认识能力是属于意识的范畴,它包括感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是潜在的思维活动,它不象表现能力那样具有直观的可教性有人认为:“意识是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教”意识虽不能直接教,但可以用感悟的方式,通过相关课题的练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启发学生、开悟学生近年来我在素描教学中,不断地思考这一问题,并进行了一些课题实验,在本学年的素描教学中,我尝试 “ 把雕塑思维引入素描教学“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课题从一个新的切入点,把素描教学引入了积极的理性思维,使学生触类旁通,以雕塑的思维方式,深入到结构内部,分析解剖结构,从认识上掌握造型的主动性,摆脱了以往用手画而不是用脑画的习惯,使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同的过程 一样的目的 雕塑和素描都是以塑造客观物象为目的的造型艺术,素描是在二维的纸上塑造三维的形体,而雕塑是直接触及实体进行三维的形体塑造两者对物象形态的认识途径也不一样,素描是由表及里地认识对象,雕塑是由内到外地认识对象,虽然途径不同,但两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物象的形体结构表现出来。
正是由于素描与雕塑的这一特性,让学生在素描训练中借用雕塑的思维与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形体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