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魏晋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现实动物画研究.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3365722
  • 上传时间:2022-06-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97.5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魏晋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现实动物画研究    裴文斌 王敏Summary:中国的石窟壁画作为佛教宣传活动的重要产物,历史悠久石窟壁画不仅表现了佛教文化的发展历史,还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宽容与开放Key:莫高窟;艺术风格;形神兼备一、魏晋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现实动物的题材与分布魏晋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现实动物画涉及不同的动物,能识别者有虎、蛇、狗、马、狐、兔、猪、象、牛(包括野牛、牦牛等)、驴、骆驼、天鹅、鹦鸡、鸭、鸡、鹤、鱼鹰等三十余种这些动物画分别出自二十余种壁画,归纳起来约为以下八种: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因缘故事、装饰图案、山林动物及狩猎图、供养人画像、禅僧图、神怪故事二、魏晋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现实动物的历史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壁画中现实动物形象主要经历了北魏、西魏、北周三个时期的历史演变一)北魏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现实动物北朝石窟艺术中的大多数动物画并非独立于佛教故事的主题,而是作为故事的背景因此,从北魏到北周,随着佛经内容和题材的不断拓展,动物画中的动物种类也不断丰富北魏莫高窟第254窟萨埵太子本生故事画描绘了萨埵太子为了拯救快饿死的母虎和七只幼虎,毅然跳下山崖舍身喂虎的故事。

      壁画中的饿虎造型夸张,画面情感饱满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现实主义与艺术夸张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真实生动的意象与254窟壁画同时期的莫高窟第257窟《鹿王本生图》(图一),描绘了一只九色鹿的故事九色鹿笔直站在来抓它的国王面前,毫不畏缩九色鹿的故事家喻户晓,起因是九色鹿救助了一个溺水的人,而这个人背叛了自己的诺言,出卖了九色鹿,用恶意回报了九色鹿的善良工匠们大胆采用了将动物拟人化的技巧,创造性地绘出了佛经故事的主题,可以说,《鹿王本生图》是一幅极具代表性的优秀动物画在莫高窟壁画创作的早期,动物形象总体上是简洁的,北魏时期的动物形象均用以烘托画面的气氛二)西魏至北周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现实动物西魏至北周时期(535—581年),敦煌动物画进入第一个辉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集中在第249窟、285窟西魏时,敦煌石窟壁画出现了狩猎场面,反映了贵族的生活贵族狩猎题材源自汉代的画像砖画师常常描画在山林间出没的野兽(图二),其画法已经脱胎于汉代的固有模式,用更加流畅的线条表现无拘无束的自然美西魏时期的莫高窟第249窟南坡(图二),整个窟顶四坡的内容表现了佛、儒、道对于天上人间的理念上部绘有“天上”的各种神话人物和神异动物。

      最下端是以自然界表示“人间”,起伏连绵的山峦间,有狼、羊、野牛、狐狸等野生动物出没,山林中有野牛、野猪、虎、黄羊、鹿、马等画面生动传神,特别是猎黄羊和猎猛虎的场面,动感强烈,是敦煌早期动物画的杰出代表同窟南坡壁画绘有一头伫立的野牛(图三),牛的身后画有一只嚎叫的狼,处于静态的狼与受惊的野牛遥相呼应,可见两形象出自一人之手牛的脊背、头部及脖下的轮廓线,都有反复修改的痕迹,甚至连眼睛都未及描绘,犹如一幅现代动物画的速写西魏时期的莫高窟第249窟南坡绘有一只奔虎,未着色,是一幅白描图此虎不似真虎,但画工用笔豪纵,画技纯熟,所绘之虎有雷霆万钧之势,寥寥数笔,就把一只正扑向猎人的老虎的“凶”和“猛”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如图四西魏时期莫高窟第249窟南坡所绘,山林中有一只正在觅食的狼画工勾勒出轮廓线后,直接用石绿色平涂,用色颇为夸张,似未再描定稿线,颇类没骨画因画笔的颜料与水分略有浓淡深浅之别,因此留下了呈晕染之状的天然笔触西魏莫高窟第285窟南壁南顶及同窟东顶画有一幅射牛图,画中一头野牦牛被猎人追赶并射杀,拼命挣扎着逃跑牛的颜色为土红色,类似中国画的写意风格,用笔大胆豪放,笔意苍劲老辣,气韵隽永北周时期莫高窟第428窟东壁南侧同样绘有萨埵太子的本生画,其中所刻画的老虎饥饿至极,面对舍身饲虎的王子,连吃的力气都没有,因而满面愁容。

      同窟东壁南侧的壁画将虎纹绘在窟顶的平棋图案上,是敦煌壁画中的一个孤例其造型风格使人联想到汉晋时期一些线刻石雕上的虎纹线画上述动物画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形神兼备正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说,“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缺少气韵就不是好画,“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所谓“形似”就是准确地描绘物体的外观,而“神似”就是描述对象的神态、内心和精神活动上文所述的壁画中都生动刻画了不同动物如猛虎、野狼、野牛等在不同环境中的神貌西魏至北周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逐步从北魏的装饰概念中演化出写实风格,其画风呈现出一种飞舞、流动的视觉效果在此期间,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冲突与融合,体现在壁画中的多神崇拜上,壁画所绘的神仙甚至包含了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等壁画除了描绘天上世界外,还反映了人间世界,所以,这个时期的动物画题材更加丰富,包含走兽、飞禽、爬虫共三十余种,所占壁画面积也更大在北朝、南朝、西域文化的共同影响下,绘画风格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三、魏晉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现实动物的审美价值及影响魏晋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以其不受限制的画面组织、稚拙而带有装饰意味的造型、豪放泼辣的线条、浓郁沉稳的色调,给人带来激荡而又不安、阴郁而又热烈、奇异而又真实的感受。

      就具体表现技法而言,北魏前期的壁画中,动物造型多用粗略豪放的线条表现,以明暗晕染强调立体感北魏中期以后,画工多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线描手法,并盛行用晕染法强调结构这些现象说明,外来佛教的艺术风格逐渐融入本土,正是民族传统艺术与西域、印度的佛教艺术相交融,改变了佛教艺术的面貌,使民族传统绘画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作者简介裴文斌,1996年7月生,男,汉族,山西临汾人,宁夏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油画王敏,1997年5月生,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宁夏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画Reference[1]苏嘉琪.从魏晋画论窥敦煌壁画色彩观念[J].牡丹,2021(10):155-156.[2]张颢.浅析北魏至隋唐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鹿纹[J].牡丹,2021(6):154-155.[3]施由明.嘉峪关魏晋墓葬壁画牛耕图[J].农业考古,2020(3):274.[4]麻思琪.唐代墓室壁画中的鞍马艺术形象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0.[5]魏士茹.河西地区魏晋墓“六畜”图像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