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之葱岭西路-自然景观与历史缩影.docx
10页丝绸之路之葱岭西路自然景观与历史缩影 1 自然景观葱岭(中国史书称帕米尔为葱岭,以产野葱,山崖葱翠而得名)西路,指从塔什库尔干越葱岭至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北部,又北至今中亚地区之路葱岭,是中国古代对帕米尔高原及汇结于此的诸高山之总称帕米尔”是塔吉克语名称,意为“世界屋脊”帕米尔位于中亚东南部,地跨中国新疆西南部、阿富汗东北部和塔吉克斯坦戈尔诺巴塔克省这里是地球上两条巨大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帕米尔一楚科奇山带)的山结,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在此交汇高原海拔4000~7700米,峻岭交错,高峰耸立,层峦叠嶂,峡谷深邃地形构造以近纬向的山地为主、经向山地为辅,没有封闭的内陆盆地因此,帕米尔利于交通,“总万国之要道”,是我国古代与南亚次大陆、中亚、西亚和西方诸国陆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兴都库什山东起帕米尔高原南缘,向西南经巴基斯坦延伸至阿富汗的赫拉特市附近,长约1200余公里,宽约50~350公里山势雄伟,东高西低,平均海拔4000~5000米,是亚洲中部高大山脉之一,同时也是印度河与阿姆河的分水岭巴基斯坦西北部属兴都库什山高山区,最高峰蒂里奇米尔峰海拔7690米,终年冰雪覆盖,是印度河(源于中国西藏冈底斯山冈仁波齐峰北坡)重要的补给水源。
这里的山体山口较多,是重要的交通隘道其中巴罗吉尔山口(海拔3804米)、多拉山口(海拔4554米)等是巴基斯坦通往阿富汗的重要孔道,著名的开伯尔山口(海拔1030米)则是南亚次大陆与中亚往来的捷径阿富汗的东北端是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脉由此延伸而出,高达4000~6000米,位于这里的瓦罕走廊是古代著名的交通要道兴都库什山在阿富汗境内由东北向西南呈扇形展开,逐渐降低,至西部成为一系列平行山脉,总称白山(帕鲁帕米苏斯山脉)东部的重要山脉称萨费德—库赫,从喀布尔河下游向西伸至喀布尔以南的洛加尔河,开伯尔山口即在喀布尔河以南阿、巴边境上阿富汗北部的河流,以阿姆河(上流称喷赤河)最著名,长达2540公里,其中400余公里是与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的界河西流的赫里河长1124公里,流经赫拉特河谷后折北消失在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喀布河东流,与印度河汇合流入印度洋阿富汗北部为平原和肥沃的山麓丘陵区,向阿姆河流域缓斜,有河流灌溉,南为高原沙漠区阿富汗境内除东北部外,山势一般不高从东北向西南的平行山脉,河流东西或南北的流向,都为交通提供了条件中亚地区主要指今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的南部。
中亚地区东部多山,河流一般较短小;西部多沙漠和大河,东西两端都有大湖在中亚东南介于阿姆河上游与费尔干纳盆地之间为帕米尔—阿赖山系,海拔一般在4000米以上阿赖山之东,南边有泽拉夫善山,北有突厥斯坦山阿赖山之北为费尔干纳盆地,这一带的山脉属天山山脉西段盆地之东北和东部称费尔干纳山,西偏北称恰特卡尔山,该山之北称塔拉斯山再北江布尔之西有卡拉套山,江布尔与伊塞克湖西北缘间有吉尔吉斯山伊塞克湖之北有昆格山,湖南有泰尔斯凯山中亚与中国交界处南有喀喇昆仑山,北为天山南脉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之北,今哈萨克斯坦原境内有巴尔喀什湖,从中国西流的伊犁河注入湖的南部哈萨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之图之南,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伊塞克湖北部突厥语将这一带称杰的苏(Djedisu),意为“七水”七水”即指楚河(碎叶水)、塔拉斯河(都赖水)、纳伦河等7条较大的河流,俗称“七河地区”中亚东部地区诸山的走势与河的流向,决定了这里以东西交通为主,南北交通不发达在中亚的西部,最西端有位于欧亚两洲交界处的世界最大湖泊里海(咸水湖,南北长1200公里,平均宽320公里,南岸属伊朗)里海之东有咸海(面积5.11万平方公里,现已临近干涸),注入咸海的阿姆河与锡尔河几乎横贯中亚腹地。
阿姆河(中国古称乌浒河、缚刍水等)源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上游有喷赤河与瓦赫什河自两河汇合处向西和西北流,注入咸海南端阿姆河全长1415公里,是中亚最长的河流锡尔河(中国古称药杀水、真珠河等)源于天山,流经费尔干纳谷地、塔什干、卡拉套山脉之南,注入咸海北部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出东部山地后,两河之间地区俗称“河中”或“河间”咸海之东有大片的图兰低地(内陆盆地,面积150万平方公里,海拔100~300米),其北是哈萨克丘陵锡尔河之南图兰低地的一半及其以东是克孜勒库姆沙漠,其南是卡拉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之东,两河之间的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地区有泽拉夫善河,其支流基本上可将阿姆河与锡尔河连接起来中亚西部地貌状况表明,只有今塔什干、撒马尔罕和布哈拉所在的地区,以及捷尔梅兹一带才能成为古今东西与南北交通的要冲2 吐火罗道吐火罗地区的范围(见图12、图13,参见图9),按照唐玄奘的说法是东扼葱岭,西接波斯,北据铁门,南抵大雪山(兴都库什山,包括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南北约500公里,东西约1500公里这个地域是古代地中海地区、伊朗、中亚和印度互相交往的必经之地,在汉代以前它们之间的贸易活动已经有几个世纪,早已形成了较完备的商道网。
汉通西域以后,吐火罗地区又成为中国与上述地区交往和贸易的交通枢纽两《汉书》记载了自皮山西南经乌秅,涉悬度,历罽宾至乌弋山离(在锡斯坦地区)之道从洪扎河畔岩刻“大魏使谷巍龙今向迷密使去”题记来看,北魏(大魏)使者也是走皮山乌秅(洪扎)之路而至迷密(唐代称米国)的此外,《魏略西戎传》还记载了越葱岭经悬度入大月氏之道《魏书西域传》又明确记载了自葱岭西650公里至伽倍为一道,葱岭西南650公里至波路为一道隋唐时期路线亦大致如此,中国西行求法者如法显、宋云和惠生,以及唐玄奘等所经该地区的往返路线也基本如是图12 葱岭西路吐火罗道图13 葱岭西路粟特道关于越葱岭的路线,学者们的意见不尽一致大体言之,南线主要走明铁盖达坂自塔什库尔干沿同名之河西岸南行至阔云萨拉马,折西经拍依克(清代在此设卡伦)、明铁盖,再南越明铁盖达坂,清代驿路为130公里过明铁盖达坂南行经帕特尔、米斯加尔、帕苏至坎巨提(罕萨、洪扎、乌秅国地)又南沿洪扎河至吉尔吉特,小勃律国约在该地区,唐与吐蕃在这里有过激烈的争夺勃律《魏书》称波路,此外还有钵卢勒、钵露、布露、钵露罗等称吉尔吉特西南契拉斯一带为法显所经的陀历国,其西斯瓦特河流域有乌苌国(又称乌场、乌仗那国)。
乌苌国王治瞢揭厘城故址在今米寇拉(Mingora,位于斯瓦特河转弯处南岸),城址已发掘,出土遗物表明这里是犍陀罗艺术的重要中心之一在陀历(契拉斯)至乌苌途中,经印度河西岸河谷达丽川,其道艰阻,崖岸险绝,悬索为桥,这就是著名的悬度从陀历或吉尔吉特南行至罽宾汉魏时期罽宾指今克什米尔地区,唐代称箇失密或迦湿弥罗,王治拔逻勿逻布逻城即今斯利那加从乌苌或陀历南行至叉始罗,故址在拉瓦尔品第西北约50余公里,遗址已发掘,该城曾是犍陀罗国的都城叉始罗东南通印度,西行至犍陀罗国都城布路沙布逻(又称弗楼沙、富娄沙富罗),故址在今白沙瓦西北《大唐西域记》所记布色羯逻伐底城,在白沙瓦东北约28公里的查萨达(斯瓦特河与喀布尔河交接处略北之斯瓦特河东岸)在叉始罗与布路沙布逻之间,有乌铎加汉荼城将两者连接起来该城在今阿托克上游约26公里处,是古代东西交通的重要渡口白沙瓦西行过开伯尔山口至贾拉拉巴德,这里是唐代那揭罗曷罗国地(又称那揭、那迦罗诃),都城故址在贾拉拉巴德西南约3.3公里的柏格兰从此西行至喀布尔之北约80公里的迦毕试国,即唐代的罽宾(又称迦臂施、迦毘试、劫比舍也)其都城在贝格拉姆(意为“王城”),曾是贵霜帝国迦腻色迦王的夏都,5世纪时因哒入侵而废弃。
贝格拉姆地处中亚、西亚和印度的交通要冲,是古代的商贸中心和战略要地从贝格拉姆遗址发掘出许多来自中亚、罗马、埃及、印度和中国的遗物在交通方面,贝格拉姆北通昆都士,西经巴米扬(梵衍那国都罗烂城,著名的佛教圣地),又北上巴什特拉,分别与经瓦罕越葱岭路线相接北入粟特道巴米扬西至赫拉特(即亚历山大阿雷永)后北上木鹿接粟特道,或西北至马什哈德入波斯道此外,从吉尔吉特西行至奇特拉尔(朅师国,《册府元龟》记载:“商旅来往,皆著朅师国过”),又北越多拉山口至泽巴克(屈浪拏国)泽巴克西北越巴达克山(拔特山)经吉尔姆(滛薄健国),再北上跋底延与经瓦罕越葱岭路线合越葱岭第二道是经红其拉甫达坂,此道在阔云萨马拉附近与越明铁盖达坂道分途,然后南偏东沿河经红其拉甫至红其拉甫达坂越达坂西行与越明铁盖达坂道合至坎巨提越葱岭第三道走瓦罕走廊瓦罕中国古称休密、钵和、加倍、胡密、护密、达摩悉铁帝国等该地区交通线全程约320公里,无严重自然障碍,水草丰美,四季均可通行瓦罕走廊是连接塔里木盆地与兴都库什山地区和中亚的天然走廊,距离也是最短的,因此,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公元前3000~前2000年时,巴达克山的天青石即运往西亚,所以此道西段又称天青石路。
托勒密也记述了马其顿商人所说的经巴里黑、巴达克山、帕米尔至喀什之路(简称巴里黑路)汉唐时期此路交通频繁,商旅、求法高僧和使者来往不断其路线在明铁盖与明铁盖达坂道分途西行,经克克吐鲁克又西偏南越山入瓦罕走廊沿阿比瓦罕河支流而行经阿比瓦罕河畔的良加尔、萨尔哈德(萨末鞬度)至良加尔基什特,帕米尔河与阿比瓦罕河在此交汇又沿喷赤河行不远经护密旧都昏多,沿喷赤河西偏南行在该河向北转弯处达护密新都赛迦审(今伊什卡什姆附近)然后西南出瓦罕走廊经泽巴克,西北越巴达克山经吉尔姆,西北行抵跋底延跋底延又名弗敌沙,在今法扎巴德之东,原为大夏、大月氏、哒之故城,唐代时是钵铎创那国都城,该城与后耒大雪山南同名之国有别跋底延西偏南行至阿缓城(又称遏换城、阿换城),该城先后受吐火罗、哒和突厥统治,唐代活国都城,地在今昆都士附近昆都士城东北的阿伊哈努姆城址已发掘,发现重要遗迹,出土遗物丰富,时代在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可能是大夏东部首府尤克拉蒂迪亚故地阿缓城西行至巴什特拉(巴里黑、巴尔赫),巴什特拉原为大夏国都城(遗址已发掘),汉文史籍又称蓝氏、监氏、薄提城、薄罗、薄佉罗、缚叱、缚底耶等,《大唐西域记》称缚喝国。
这里是连接西伯利亚、塔里木盆地、古印度叉始罗,以及波斯、红海和地中海地区商路的交叉点从此西南至赫拉特向西入波斯道,北渡阿姆河至坦密,又西北抵查尔朱接粟特道密(又称怛满、怛没)遗址在捷尔梅兹西北(已发掘),该城是大夏北部的重要商业城市,又是古今南北交通的重要渡口捷尔梅兹沿阿姆河北岸东行至塔吉克斯坦的沙尔图兹,这里是唐代久越得健(又称鞠和衍那、俱德健)国地国都在沙尔图兹之北库巴地雍,西南通昆都士1877年在这个地区发现了举世震惊的“阿姆河宝藏”,计有珍贵的金银器170余件,大部分是阿契美尼王朝贵族世家及当地神庙的遗物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成为考古发掘的重点地区之一沙尔图兹北上库尔干秋别,从此东行至珂咄罗(又称骨咄)国故地库利亚布,向南越山通跋底延(法扎巴德附近)库尔干秋别北上杜尚别,库利亚布北经努雷克水库折西北至杜尚别努雷克水库原是“石桥”旧址所在地区,“石桥”是粟特地区进入跋底延所在的巴达哈商地区必经之地,在历史上比较有名杜尚别是今塔吉克斯坦的首都,附近有几座古城,其中杜尚别西南约20公里的卡拉舒德曼古城即天马都督府数瞒城故址杜尚别北行折西经片治肯特通撒马尔罕,向东沿喷赤河谷经霍格罗东行,北穿穆尔加布河又北上奥什,中途略东折至中国新疆乌孜别里山口。
杜尚别南偏西行经迭脑、舒尔奇至捷尔梅兹在迭脑与舒尔奇之间有达尔维尔津特帕古城,建于公元前2世纪,盛期在2~3世纪,古城内的佛寺遗址已发掘,这里曾是苏尔汉河地区的中心之一捷尔梅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