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方剂学-清热剂.ppt

153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109779002
  • 上传时间:2019-10-2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93KB
  • / 15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章 清热剂,1、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清热剂,2、适应病证:里热证,清热剂,里热证,高热,里实热证,炎症,≠,里热证的成因,外感:六淫入里化热 内伤七情,气郁化火 饮食:过于辛辣或过用温补膳食 久病阴虚,虚热内生,里热证,实热,虚热,经热,郁热,热毒,散漫之热,局部之热,搏结气血,腐败血肉,热陷心包,热结,热实互结、瘀热互结、痰热互结 、水热互结,,,,,,,里 热,,,热病后期,阴虚发热,3、分类 清气分热 --热在气分 清热凉血 --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 清热解毒 --温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 清脏腑热 --邪热偏盛某一脏腑之火热证候 清虚热 --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清热剂,4、使用注意 ⑴辨别热所在部位 ⑵辨别热证真假 ⑶辨别热证的性质:“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⑷权衡轻重,量证投药 ⑸热盛格药时,可采用反佐法(种类少,量小),清热剂,第一节 清气分热,清热剂,白 虎 汤 Ⅰ类 《伤寒论》,清气分热,释 名,《伤寒明理论》:“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夏热秋凉,暑热之气,得秋而止,是汤以白虎名之,谓能止热也。

      ①大热 ②大汗 ③大渴 ④脉洪大,主治:阳明经证或气分热盛证,白虎汤,伤寒化热入阳明,温热邪气入气分,,,里热炽盛,治法:清热生津,君:石膏 臣:知母:苦寒、质润 佐:粳米、 炙甘草:益胃生津;防止苦寒伤胃,辛,甘,寒,质重,散热,生津,清热,降火,,,,,,为何不用生地、麦冬养阴,张锡纯:石膏退热, 不仅“以寒胜热” 而且“逐热外出”,小米,糯米,黑米,长于补血,兼收涩之功,兼清热除烦 和胃安眠,,,粳米的作用,药液变稠,便于吸收钙离子 保护胃气 煎药时间以米熟为标志,白虎汤的用方指针 张友堂等对1970~2006年出版的医学期刊,以及当代名医医案相关书籍中以白虎汤冠名的验案报道,共计214例所出现的症状进行归纳和统计,确定了该汤证的参考指针: ①主症:发热,口干渴,汗出,大便干结,烦躁,小便短黄;,白虎汤,②兼症: 面赤,纳差,神昏,头痛,口苦,咳嗽; ③舌脉: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洪数或者洪大 临床有3项主症加舌脉征象,或2项主症,2项兼症,加舌脉征象即可诊断为白虎汤证,首选白虎汤治疗趣味记忆法: 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黎崇裕运用白虎汤加人参汤治疗老花眼,陈某,男,54岁 2014-10-31就诊 舌红绛无苔两周,舌头发涩,粘,口干舌燥,口大渴,冷热皆可,但喜冷不能温,饮后胃无不适,汗多,不恶寒而恶热,咽部鲜红,长期皮肤瘙痒,小便不利(清长每小时一次)影响睡眠,胃纳不佳,脉沉重按有力。

      自行服用凉茶无效近来体重减轻十斤,血压160/120,有老花眼 高血压病史,痛风病史 口渴(胃热炽盛) 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30生石膏90炙甘草10红参15山药60 5剂,黎崇裕运用白虎加术汤加味治疗腹股沟瘙痒,沈某某,男,40岁 2014-10-20就诊 腹股沟瘙痒半年余,反复发作,夜间瘙痒甚,口干渴,小便偏黄,手足心热汗多,平素出汗一般,反酸,舌红苔黄润,脉滑略细 腹股沟瘙痒(少阳病里证夹杂湿热) 白虎加术汤合戊己丸 知母15g生石膏45g炙甘草5g山药30g苍术10g黄连10g吴茱萸3g 7剂 2015年4月18日因口腔溃疡来诊,述前药效佳,腹股沟瘙痒至今未犯黎崇裕运用白虎加术汤治疗多汗症,肖某某,男,48岁 2014-9-19就诊 全身多汗一个多月,汗出盈身,汗酸味重,口气重,口干喜冷饮,恶热不恶寒,胃纳可,夜寐不佳,近几日大便两三天一次,平素大便一天一次,小便正常,舌暗苔白稍腻润,脉滑略紧重按有力血压130/88 多汗症(阳明经热夹杂水饮) 知母20生石膏45山药50炙甘草5苍术20 5剂 2014-9-24回访,已经痊愈张某某,男,21岁 2014-11-26就诊 形体中等偏瘦,面色黄暗,食欲不振两个月,平素喜欢冰冻以及芒果等零食,不知饥,稍有胃胀无腹痛,大便成形有不尽感,小便正常,熬夜多,舌暗红苔白腻罩黄,脉沉弦滑略细。

      食欲不振 知母15生石膏45山药30山楂30红参片8枳实15 5剂,2014-12-6前药后食欲好转,偶尔有饥饿感,无胃胀,舌暗红苔白腻罩黄有齿痕,脉中取弦滑略细,重按稍减 食欲不振 知母18生石膏50炙甘草6山药20山楂30红参片10枳实15炒麦芽20 5剂 2014-12-11面色青暗,食欲进一步好转,能吃下一碗饭,原来只能吃半碗,偶尔有胃胀,舌暗红苔白润,脉沉缓细,右脉略弦 食欲不振 知母10生石膏25山药10炙甘草3山楂15红参片8枳实10新会皮10白术5茯苓15 5剂,,以上黎崇裕医案转自黎小裕经方医学的新浪博客:,竹叶石膏汤 Ⅰ类 《伤寒论》,清气分热,气分余热,气阴两伤,胃气(虚)上逆,,证治分析,,竹叶石膏汤,身热,多汗,舌红少津,脉虚,呕,,,,白虎证,,失治,清热,益气生津,和胃,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君:石膏 竹叶:清气分余热 臣:人参 麦冬:益气养阴 佐:半夏:降逆和胃(去性存用) 通补 使:甘草、粳米,配伍特点 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 “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 《医宗金鉴》,竹叶石膏汤,辨证要点: 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舌红少津,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趣味记忆法: 竹叶石膏汤 : 夏甘筑人卖金膏 (半夏 甘草 竹叶 人参 麦冬 粳米 石膏),竹叶石膏汤,比较:白虎人参汤和竹叶石膏汤,相同:气分热证,气津两伤 不同: 白虎人参汤:实多虚少 竹叶石膏汤:虚多实少,“其实在《伤寒论》里出现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四大症状的,原本就是白虎加人参汤证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147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 “洪大脉有来盛去衰的特点,来盛提示里热邪气盛,去衰提示正气和津液有所耗伤”,使用注意 1、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2、麦冬:半夏=2:1 3、热盛,用西洋参代替人参,竹叶石膏汤,病案,董建华等,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选,北京出版社 张某,女,25岁,因患乳腺炎,行术后治疗后,发热,体温38.5—39.5℃,西医认为术后感染,但各种抗生素无效,用“安乃近”发汗退热,体温暂时下降现呕吐不欲食,心烦,口干,头晕,脉数而无力,舌质红苔薄黄 治疗:竹叶石膏汤去半夏,4剂后热退呕止,胃开能食第二节 清营凉血,清热剂,清 营 汤 Ⅰ类 《温病条辨》,清营凉血,主治症候分析,,,,热初入营阴,口渴或口不渴,身热夜甚,斑疹隐隐,神烦少寐,舌绛,邪热入营,蒸腾营阴上升,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君:犀角:清营凉血,泻火解毒 臣:生地、玄参、麦冬: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佐:★银花、连翘、竹叶:透热转气透热转气 黄连:清心解毒 丹参:凉血;活血,透热转气,温病大家赵绍琴将“透热转气”法广泛用于卫、气、营、血各阶段的治疗,以透邪外出为原则。

      勿将透热转气局限于热在营分阶段,使用银花、连翘、竹叶若湿热入营,可用菖蒲、郁金清心豁痰,开窍通闭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辨证要点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为辨证要点 趣味记忆法: 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 黄连 生地 竹叶 犀角 丹参 麦冬 银花 元参),清营汤,病案,中医杂志,1986(7) 某男,62岁,因持续发热7日就诊,体温39度以上,鼻塞,全身肢体酸痛,西医诊断为发热待诊,抗生素治疗无效,邀中医会诊诊见:状热神昧,入暮尤甚,口渴不饮,下肢散在红疹,尿黄不畅,大便闭,舌绛无苔脉弦细数 治疗:清营汤加大黄、杏仁宣肺通腑,2日后,大便通畅,高热渐退,下肢皮疹趋淡,舌红苔薄,脉弦略数,去大黄,加鸡内金10克调理脾胃,3剂后,热退疹退犀角地黄汤 Ⅱ类 《备急干金要方》,清营凉血,主治症候分析,犀角地黄汤,热入血分,损伤血络,出血 (偏于上部),热扰神明,蓄血瘀热,昏狂谵语,漱水不欲咽,,,,,,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君:犀角:清心解毒,凉血消斑 臣: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佐:丹皮、赤芍:凉血、活血散瘀,辨证要点 各种失血,斑色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绛为辨证要点。

      趣味记忆法: 犀角地黄汤 : 西弟要母(犀角 生地 赤芍药 牡丹皮 ),犀角地黄汤,使用注意 本方寒凉清滋,对于阳虚失血,脾胃虚弱者,忌用犀角地黄汤,第四节 清热解毒剂,清热剂,黄连解毒汤 Ⅰ类,清热解毒,主治:三焦火毒证,温、热、火、毒(异名同性,程度差异) 毒的来源(外邪化热、情志化火、辛辣饮食),主治:三焦火毒证,上焦,中焦,下焦,心,肺,烦热谵语、出血,口燥咽干,脾胃,肝胆,大小肠等,疮疡肿毒,黄疸,下利、小便短赤,,,,,,,,,,,不 必 悉 具幻灯片 46,功用 泻火解毒,形象记忆法,,,,,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邪热有出路,功用:泻火解毒,君:黄连:清泻心火 臣:黄芩 佐:黄柏、栀子,原书主治:“烦呕不得眠”,配伍特点 苦寒直折,趣味记忆法 黄连解毒汤:百子练琴(黄柏 栀子 黄连 黄芩),辨证要点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功用 泻火解毒,运 用,黄连解毒汤,思考,治疗神昏谵语,本方与大承气汤如何鉴别? 《外台秘要》:“胃中有燥粪,令人错语,热盛亦令人错语若便秘而错语者,宜服承气汤;通利而错语者,宜服黄连解毒汤使用注意 1、清解热毒的基础方,不宜单用; 2、口渴伤津者,勿用。

      3、久服或过量易伤脾胃 4、用于疮疡肿痛,可改变给药途径;,黄连解毒汤,运 用,湿热型银屑病的基础方,运 用,三抓征: ①银白色鳞屑 ②淡红色半透明薄膜, ③露珠样出血点,外用(周训伦老师经验) 加冰片、滑石外敷,治疗烫伤,新用,更年期崩漏(陆华治验) 特征:久服温补无效 情志化火 治疗:黄连解毒汤加侧柏叶、大小蓟、仙鹤草、五灵脂、蒲黄等凉 膈 散 Ⅰ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热解毒,主治:热郁上中二焦,过食辛辣,中焦(脾胃):唇焦、便秘,上焦(心肺):胸膈烦热、口舌生疮、咽痛,清上(无形之热),泄下(有形之积),,,功用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君:连翘 大剂量 轻、清、透 臣:1、黄芩 清上焦之热 2、栀子 清热利尿 3、大黄 芒硝 泻热通便 佐:竹叶、薄荷 清上焦之热 使:甘草、蜂蜜 :调和药性,生津润燥,扬汤止沸,前后分消,以泻代清,透散热邪,,,,,,趣味记忆法,凉膈散:住黄山大忙敲草核(竹叶 黄芩 山栀子 大黄 芒硝 连翘 甘草 薄荷 ),配伍特点,清泻并用,以泻代清 辛散清利,导热外出,凉膈散,辨证要点 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使用注意 胸膈灼热明显者,即使无大便秘结,亦可使用,运 用,凉膈散,凉膈散治疗痤疮,特征: ①过食肥甘厚味; ②面红,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加味 颜面潮红甚,加枇杷叶、桑白皮 结节囊肿,加白僵蚕、苡仁、皂角刺 脓疱,加银花、连翘、天花粉,普济消毒饮 Ⅱ类 《东垣试效方》,清热解毒,释名,普济:普济众生 消毒:消除风热疫毒。

      主治:大头瘟,主症:头面红肿热痛 兼症:风热表证,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板蓝根、马勃、玄参 桔梗 陈皮 升麻、柴胡,甘草,,黄芩、黄连,牛蒡子、薄荷、连翘、僵蚕,君,臣,佐,使,治法: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普济消毒饮,重用,清上焦头面风热(酒制),散热,解毒,★火郁发之火郁发之;引药上行,利咽;宣肺,行气,配伍特点,清疏并用 升降同施,运用,辨证要点 头面红肿疼痛,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运用,使用注意 1、初期热毒症状不突出时,黄芩、黄连的剂量不宜大,防止阻遏疫毒宣散于外; 2、配合外用地龙或仙人掌捣碎加白糖; 3、及早治疗,警惕小男孩并发急性睾丸炎; 4、并非所有腮腺炎都用此方;,运 用,异病同治(灵活用于风热疫毒上攻头面的病证)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加龙胆草、栀子 急性结膜炎,加菊花、决明子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