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22243536
  • 上传时间:2023-08-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2.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授课时间课型新授二次修改意见课时一授课人科目语文主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教材分析重难点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教学设想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合作交流  教具导学稿,多媒体课堂设计 一、 预习导学 预习指导1朗读课文,勾画不认识的字词,并查字典解决;了解作者相关的资料 1、注音 肇(  )     埋没( )     彷徨(  )   嘹望(  )   授予(  )  2、理解词义  格物:       致知:       彷徨:       修身:      清谈:       诚意:  正心:       齐家: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二展标导入: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情境导入:  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用如此精美的比喻来歌咏书籍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它将告诉我们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求知三、导学达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c以“我”举例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合作交流  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2、“格物致知”出之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4.《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有没有一样? 5、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明确:  A. 引用论证法:  开头引用《大学》,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第三段引用《大学》介绍“格物致知”的目的,解释“格物致知”真意被埋没的原因  B. 举例论证法及作用借王阳明“格”竹苦思头痛的失败的事例,论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借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论述实验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借中国学生成绩好而面临研究工作却束手无策的事例论述了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借作者的亲身经历论述以埋头苦读应付一切对于实际需要毫无帮助  C. 对比论证及作用  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验和自我检讨,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的对比;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把探究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终因头痛失败的事例,与通过科学实验了解柱子的性质的事例进行对比,突出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验四课堂检测1、我们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1)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2)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板书设计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c以“我”举例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教学反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