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年级问题解决错例分析与对策.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5603192
  • 上传时间:2022-06-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5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年级“问题解决”错例分析与对策    浙江慈溪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315300) 沈巧筠在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首次出现了以“画图加简单的文字”呈现的问题解决(如图1)由于一年级学生起点低,知识经验、生活感知都比较少,因此一开始教学我就十分注重“看图说三句话”的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三句话”来完整表述过程一节课下来自己感觉上得很成功,心里美滋滋的,因为学生课堂表现特好,都说得很顺畅很完整可等批改作业本的时候,我就傻眼了:全班40个学生,全对的寥寥无几,连平时课堂上表现非常出色的优秀学生也都“翻了船”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把学生做错的题目作了一个整理汇总,从中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对症下药,找到有效的措施和给力的方法,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病例汇总 二、错因剖析【病例1】出现病例1主要有两种病因,一种是不理解“信息”和“问题”的概念在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出现最多的是全图式情境,主要是以“?”的位置来确定信息和问题,而一年级学生因为不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所以不知道这题要解决的是什么,导致信息和问题混淆另一种是知道答案,但对理解“在算术运算中,一般问题结果要写在等号的右边”这条规则有困难,且时常忘记。

      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一年级学生,看到要求的问题数“3”在图中已明确表明,就会下意识地写上“3+4=7”病例2】出现病例2的原因,主要是图片的强刺激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因为一般的看图解决问题显示的都是正确的信息,很多时候学生都能在图中找到答案,所以下意识地把图中看到的3个玉米当成了答案病例3】出现病例3的许多学生搞不清“减数”,这可能由两种原因造成一种是受到“一图两式”的影响使学生产生负迁移,“一图两式”中没有明确的问题指向,列算式时可以用总数随意减部分数,而病例3需要学生看清问号的位置,从问题出发,用总数去减部分数,图与算式要一一对应另一种可能与病例1的原因相同病例4】全图式情境有静态和动态两种表现方式,相对于静态情境,动态情境学生更难理解静态情境中学生可以从大括号中看出总数是多少,而动态情境需要学生理解先走的2只和后走的2只原来都是在左边那堆小鸡里的,总数是8,不是4三、对症下药学生学有困难,需要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释疑解疑而找到造成学生学有困难的原因,是进行有效指导的前提上述的“病例分析”也就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造成困难的原因所在根据这些“病因”,我开出了以下几个“药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加强“看图说三句话”的训练,提高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三句话”是由两个数学信息和1个数学问题组成由于一年级解决问题的特点是以全图式或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呈现,因此必须先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而培养这个能力的基本方法就是要让学生会用“三句话”来完整表达题意 在课始我也注重了“看图说三句话”的训练,可“现实与理想差距还是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种训练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更多的学生还只是停留在仿说、跟说的层次,他们对于问题情境的结构建立是模糊的、不牢固的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让学生理清“信息”和“问题”在课堂上,可以多设置类似于这样的问题: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白问号出现在哪里,问题就在哪里其次要把“看图说三句话”的训练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这种问题意识的培养、基本结构的建立仅仅靠一节课是不够的,在它之前之后都要适时、有机地进行渗透例如,在教学《1-5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单元的“加法初步认识”时,就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图2中小朋友右手有3个红气球,左手有1个蓝气球,一共有几个气球?趁机引导学生用“左边……右边……一共……”这样的句式来描述静态信息通过提“一共有几个气球”来渗透加法问题意识。

      学习“减法初步认识”时,也可试着让学生说一说:图3中一共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几个?引导学生用“一共有……走了……还剩……”这样的句式来描述动态信息通过提“还剩几个”来渗透减法问题意识2.注重对加减运算的理解与描述,提高学生分析与说理的能力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只有学生学会了分析数量关系,遇到各种类型的问题情境才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解答解决问题与四则运算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四则运算意义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对解决问题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一年级注重对加减运算意义的理解和描述就显得极为必要具体教学中,我认为首先要抓住加减运算意义的本质,让学生明确加法是“合”,减法是“分”,其次要抓住加减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即加法和减法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例如一年级上册P46图中先出示左边的4只小兔,再出示右边2只小兔的动态情境,在学生充分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再出现大括号和问号,让学生猜一猜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大括号是以动态的形式展现:从兔子的两边开始慢慢汇聚到中间,逐渐形成大括号学生很快就能猜出大括号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而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就是问两部分合起来一共是多少,所以要用加法3.重视课后练习的设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设计基础练习针对一年级学生理解图意、收集和整理信息困难的现象,在教学一图四式或一图两式时可以布置“说三句话列算式”的作业,因为一年级的学生会写的字还很少,这个作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家长配合,让学生说给家长听,家长把它写下来,例如,如图5,①左边有4只萝卜,右边有3只萝卜,一共有几只萝卜?②右边有3只萝卜,左边有4只萝卜,一共有几只萝卜?③一共有7只萝卜,左边有4只萝卜,右边有几只萝卜?④一共有7只萝卜,右边有3只萝卜,左边有几只?这样练习的好处就是避免了跟说、仿说的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同时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家长并不了解说的内容,只会把学生说的写下来,给教师及时发现、及时提供方便。

      2)设计对比练习为了能让学生灵活地收集信息,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间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例如在一年级上册 “用数学”中,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教学时可出示同一情境的3幅图(如图6-1、6-2、6-3),分两个层次,让学生关注问号的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理解题意第一层次,借助图6-1、图6-2帮助学生区分“加减”在列式解答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图6-1要用加法,而图6-2要用减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分析题意: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就是求总数,所以要用加法图6-2的大括号下面写了“7个”,表示总数已经知道,问号写在上面篮子处,就是求剩余数,所以用减法第二层次,借助图6-2、图6-3,帮助学生搞清“减数”图6-2和图6-3都是用减法计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幅图的总数相同,图6-2是求篮子里还剩几个,要从总数里去掉拿走的2个图6-3是求拿走了几个,要从总数里去掉剩下的5个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这两幅图的不同含义为了避免“一图两式”带来的负迁移,教学时可先出示两个信息,让学生根据信息列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然后再加上大括号和问号,让学生选择一个正确的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只能选这一个,如果要选另一个,应该怎么办?经历这样的分析、计算后,学生就会明白,对于没有问题指向的减法问题,可以列出两个算式,但如果出现问号,应该看清问号的位置,从问题出发,明确求什么,再列式计算。

      大家都知道,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问题解决”教学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在具体教学中,我们一定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我们认真分析学生的错例,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看情境图,在丰富的情境中感受、提炼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发现问题中分析、解决问题,在不断自悟、内化中逐渐建构数学模型,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一定能为学生今后用文字叙述的解决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切实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责编 金 铃)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