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梁学院新校区“十一五”建设规划(2022)其他工作计划.doc
8页吕梁学院新校区“十一五”建设规划(2022--2022) - 其他工作计划 - 一、规划背景(一)吕梁学院简介吕梁学院,是吕梁市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由省教育厅主管学校集文、理、工于一体,设有16个系,38个专业,其中有8个本科专业另开设函、夜大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业2022年在校生突破6500人,在册教职工达到528名,基本形成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办学良好格局,建校以来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7592人,仅2022至2022年三年的毕业生数达7293人,占到毕业生总数的41%2022年,省教育厅和吕梁市政府决定在我校的基础上筹建本科学院,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决定另辟新址建设“吕梁学院(吕梁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我校现校址移交给吕梁市政府用于基础教育办学我校按此部署,聘请天津大学规划设计院进行了规划,省发改委(晋发改科教发[2022]36号)文件总体规划进行了批复,核准“由地方政府出资新征1000亩土地,至‘十一五’期末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0000人”,“计划于2022年在现吕梁学院的基础上筹建吕梁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旧校区占地234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资产2.4亿元二)需求分析^p ^p 与建设规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关于抓紧做好校园总体规划的通知》,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211工程”建设,更好地为山西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山西吕梁学院新校区根据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将在今后十年间较大幅度地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教学质量。
三)新校区简介我校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的新校区,占地1039.71亩,学生规划人数10000人总建筑面积约为26万㎡,项目总投资6.64亿元该项目2022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工程预备项目、吕梁市重点工程,2022年正式列为山西省重点工程现完成前期准备、规划设计、开工奠基、图书馆楼建设、招标代理公司确定等多项工作新校区建设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工程计划于2022年—2022年完成,一期工程完成后能满足6500学生规模的办学要求;第二期工程计划于2022年前后开工完成二期工程完成后能满足10000学生规模的办学要求.吕梁学院是一所多学科型高校,以基础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学科为重点,积极发展交叉、新兴学科学校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兼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二、场址选择及地理概况(一)区域位置新校区选址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北郊,规划用地较规整,依山临水,处于两山之间的平坦地带西侧为209国道,为校区与城市的主要联系干道,东侧为北川河,南北都有较好的发展空间二)地理概况及市政条件气候:离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春节干燥,风多雨少;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雨雪不多。
1)水文气象:本地降水稀少,日照丰富,全年降水量461mm,主要集中再7、8月份(约220mm)年相对湿度58%,最高8月份74%,最低4、5月份45%2)地质构造:全年日照时数2490小时,年平均风速2.2米/秒,极大风速27米/秒3)地震:地震烈度为6度4)季节性冻土:冰冻期为11月至次年4月,标准冻深为0.77m,最大冻深为1.04m5)水文地质条件:年蒸发量1917.50mm,全年无霜期150天左右2.市政条件:供水、排水、供电、供暖、燃气、通信核心共享版块这一版块包括校园核心区(图书馆、礼堂、对外交流中心、行政管理中心),是校区公共活动和管理的主要区域,布置在校区的中心,便于使用和集中管理生活服务版块这一版块包括学生公寓区、文体活动区,布置在校区东侧,靠近东侧河道及山体学生公寓区在教学区和东侧河道及山体之间,以运动场和绿带与教学区相隔,既方便上课又方便生活,并有利于今后与社会共同开发本案规划功能分区明确,有分有合,比较灵活,有利于校园各项功能活动突出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生活及科研、产业开发的发展四)可持续发展建设理念一.高校发展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使规划一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灵活布局。
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必将冲击高校原有的院系结构,使其发展和建设存在更多的不可预见性,所以校区规划应为未来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灵活模式理念二.规划应适应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智能和网络不仅会对原有的教学方式产生革命,同时也会使校园的物质建设发生革命方案在校区主要的教学和科研版块采用“芯片化模块”的布局,使校园主体结构能够进行细胞式的组合生长,根据实际发展进行灵活、多样的调整而不破坏规划主体结构的统一,适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五)公共空间体系1.中轴线空间序列本案突出大学校园的形象特征,在中轴线上设置了一系列的公共空间,结合主体建筑,达到烘托校园氛围、弘扬校园文化的目的南侧主入口先是一个绿化公园,然后是一个雕塑广场,其南侧是一系列秩序性很强的水面,再往北是图书馆前的大草坪通过主体建筑图书馆的中央通道可以看到北侧山体围绕它的是大片水面和水上平台最北端是现代化体育馆整个中轴线空间序列采用主校门(序幕)→前广场(抑)→大草坪(扬)→图书馆南广场(抑)→水面(高潮)→体育馆(抑)→小山体(结束)的结构方式,抑扬结合,开合有致,创造出多层次、井然有序的公共开放空间序列2.多样复合的开放空间系统一所一流的大学需要有其独特的精神核心和文化,并能形成对文脉和历史的沉淀,规划应从空间上创造这种文化和精神的场所。
优美的弧形主干道形式形成一个“?”形,象征着设计主题是:学无止境1.纪念空间:从教学区入口到核心区,方案设计了一条景观主轴,并通过系列的空间变化强化她的恢弘与庄严,作为新校区的象征进入教学区是一条120米宽的景观带,两侧是整齐的教学楼,中间是雕塑、水面、草坪和修剪整齐的植物,背景是矗立的图书馆主楼和主广场;走入被图书馆和教学楼合抱的主广场,3万平方的尺度,挺拔的主雕塑,透过图书馆的中庭远景是神采飞扬的体育馆,这里的恢弘气魄使你肃然起敬,这里是师生集会的场所,会记录学校的每一次重要事件;穿过图书馆的中央庭院,走在120的景观带中逐渐接近湖面,突然眼前一片豁然开朗,宽阔的湖面清澈亮丽,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组成一组精美的建筑“L”型挺立在湖面之上,远处是一抹郁郁葱葱缓山和活泼的体育场馆,这一切都融合在一个弧形的开敞空间中,这里是主轴的高潮,也是每一个学子珍藏的青春纪念2.文脉空间:主轴线北端规划将老校区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建筑复制到新校区中,并作为主轴的收尾,她是文脉的延续和文化的象征这一组建筑建议规划为小型博物馆3.浪漫空间:浪漫是年轻学子的特点和需求,规划在核心区西北端,利用挖湖的土方和废弃建筑材料堆积一个小型山体公园,栽培植被,为校园提供一个幽雅的空间,并建议将一些社团建筑点缀其中,让青年学子在这里指点。
4.激励空间:方案在教学、科研区规划了多个公共广场空间,建议以著名历史人物、科学巨匠、重要历史事件为主题进行设计,以激励学生的奋进精神六)景观配置与绿化规划设计校园要达到花园式校园、山水校园的要求校园周边种植高大乔木起到隔离城市噪音、沙尘外,还形成校园的绿色屏障校园内广布草坪,花卉在人行道旁,步行区内广泛布置花草,精心设计图案,色彩细致搭配,结合校园水面的设置,在较大的绿地空间内填土造坡以形成不太高的小土丘,使地面略有起伏,校园内达到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树木成林,草木成片,四季有花,常年有绿七)校园形态体系现代化大学包含文、理、工、艺术等各种学科,应该具有兼容并蓄的气度,各区域不同的功能也应体现出不同的气质,因此空间和建筑形态要避免过度统一单调,应在大的统一原则下追求个性化方案根据各版块的不同性格对形态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法学院科研区由于学科的不同,其建筑个性应各具特色,规划希望其展现不同的气质,方案将其分散布置于绿色自然环境中,以环境作为统一要素,为今后建筑的个性化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核心区的公共建筑分布于大尺度的空间中在形态上应有一定的统一,以形成群体建筑的气势 第 8 页 共 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