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doc
4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双城六中 管丽娜第一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教学目标1.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正确运用等式的性质.2.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重、难点重点:等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 1.出示投影一班的学生人数等于二班的学生人数,现在每班增加2名学生,那么一班与二班的学生人数还相等吗?如果每班减少了3名学生,那么两个班的学生人数还相等吗? ⑵如果甲筐米的重量=乙筐米的重量,现在把甲、乙两筐的米分别倒出一半,那么甲,乙两筐剩下的米的重量相等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⑴ (一)班与 (二)班无论是每班增加2名学生还是每班减少3个学生,两个班的人数还相等;⑵甲,乙两筐剩下的米的重量相等.2.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出示投影2)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 (减去)同一个数 (或同一个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 (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或同一个不是0的式子),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用字母表示:如果a=b,那么a±c=b±c, ac=bc, 3.让学生举几个例子说明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想一想,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1. (出示投影3)我国古代数学问题用绳子量井深,把绳子3折来量,井外余绳子4尺;把绳子4折来量,井外余绳子尺,于是量井人说: “我知道这口井有多深了”。
你能算出这口井的深度吗? 师生共同分析:若设井深为x尺,将绳子3折量井,则绳长可表示为3(x+4);将绳子4折量井,则4(x+1),而绳子的长度没有变,所以4(x+1)=3(x+4)即: 4x+4=3x+12如何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呢?2.学生活动:回答以下问题. ⑴从4x+4=3x+12能不能得到4x+4-3x=3x+12-3x呢?为什么? ⑵从x+4=12能不能得到x+4-4=12-4呢?为什么? 3.师生互动,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这个方程. 4.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x=8是否为方程4x+4=3x+12的解 三、议一议,运用移项法解方程 1.出示上例中根据等式性质对方程两边的变形.学生活动:观察上述变形,你发现什么?与同伴交流. 学生回答:这种变形相当于把方程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移到另一边.教师指出:这种变形叫移项,强调:移项要变号,不管从左边移到右或从右边移到左边,只要“移”就得“变” 2.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解方程: ⑴2x=x+3; ⑵3x-1=40+2x. 学生活动:学生尝试运用移项法则解这两个方程.教师活动:①在学生解答时注意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②指定1名同学学生到黑板演示,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③解完后另请两位同学对这两个方程的解进行检验. 四、随堂练习课本P109练习第2题. 五、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内容: 1.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2.利用等式可以解一元一次方程. 3.运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更简便.六、作业1.课本P18习题42A组第l题.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判断题. 1.如果x=y,那么x+1 5=y+1 5 2.如果a=b,那么a-3 2=b-3 2 3.如果a-7=b-7,那么a=b 4.如果6x=10y,那么2x=5y 5.如果x 3=y -2,那么2x=3y 二、解下列方程. 1. x-12=34; 2. x-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