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9+软体动物门.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22187725
  • 上传时间:2023-10-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3.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9 软体动物门(Mollusca)主要内容l 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l 掌握软体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l 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l 了解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与系统发展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第二大门,共约13万种,5个纲大多数软体动物具有贝壳,俗称“贝类”9.1 主要特征l 1、身体柔软,不分节,分为头、足、内脏团 三部分l 2、具外套膜,外套膜分泌碳酸钙形成贝壳l 3、次生体腔退化、缩小l 4、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鳃和肺l 5、口腔内多具齿舌,肛门常开口于外套腔l 6、神经中枢包括脑、足、侧和脏4对神经节l 7、多为雌雄异体多数种类的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阶段,淡水种类具钩介幼虫腹足纲、头足纲直接发育)9.2.1 体形两侧对称或不对称(腹足纲)l 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 头部:口,眼,触角和其它感觉器官 足:位于身体腹面,运动器官,块状,斧状,柱状,长腕状斧状——河蚌块状——鲍柱状——大角贝腕——乌贼退化——扇贝消失——牡蛎内脏团:位于足的背侧,内脏器官,如消化、循环、生殖9.2.2 体壁外套膜:身体背侧皮肤的一部分褶襞延伸为膜状,能分泌贝壳,保护功能.外套腔:位于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与外界相通9.2.3贝壳(shell)l 成份:95%CaCO3+贝壳素l 结构:l 角质层(最外):仅有贝壳素构成,很薄很透明,,具色泽.不受酸碱浸蚀, 由外套膜边缘表皮细胞分泌而成的起着保护贝壳作用.l 壳层(中间层):由角拄状的方解石构成,由外套膜缘表皮细胞分泌而成的l 珍珠层(底层):由叶状的霰石构成,这一层由外套膜的整个外表皮细胞分泌形成.富光泽,不断加厚.l 珍珠的形成l 由珍珠质层形成l 外套膜受到微小沙粒等异物侵入刺激,受刺激处的上皮细胞即以异物为核,陷入外套膜的上皮之间结缔组织中,陷入的上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由囊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将核包住,逐渐形成珍珠9.2.4 消化系统——觅食与营养l 消化管:口、咽、食道、胃、肠和肛门l 消化腺:肝脏、唾液腺、胰腺l 多数种类口腔内有颚片(头足类)或齿舌(瓣鳃纲除外)l 齿舌是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突起表面,由横列的角质齿构成,锉刀状,摄食时可前后伸缩,刮取食物。

      摄食方式l 头足类:以腕主动捕食l 瓣鳃类:滤食性l 腹足类:主动捕食l 胃盾和晶杆:在胃中,帮助消化l 墨囊:乌贼类位于胃附近的囊状突起9.2.5 排泄系统——渗透调节和排泄l 终代谢产物 水生种类:氨或尿素 陆生种类:尿酸渗透调节 海产种类:体液与环境等渗,无需调节 淡水有肺种类:体液高渗,环境低渗,需排出多余的水分以维持体内渗透压稳定 陆生种类:需要保水9.2.6 运动l 以足进行爬行、掘洞和游泳l 头足类特殊的快速游泳方式l 幼体以纤毛运动9.2.7 呼吸系统l 首次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鳃和肺l 鳃由外套腔中的上皮伸展形成,结构多变l 肺亦由外套膜演化而成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栉鳃:鳃片三角形,最原始的鳃丝鳃:鳃延长成丝状瓣鳃:鳃成瓣状次生鳃:皮肤呼吸的种类形成分支的皮肤突起9.2.8 循环系统l 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在围心腔,生殖,排泄器官的内腔.l 初生体腔:形成血窦.l 循环系统:心室1个,心耳1~4个l 开放式循环:腹足类,双壳类等.l 闭管式循环:头足类.l 血浆中含血蓝蛋白,其分子中含血青素,其中的金属原子是铜,携氧能力较弱l 血液无色或淡青色l 血细胞变形虫状9.2.9 神经系统——协调梯式神经系统:无神经节的分化,仅有围咽神经环、足和侧神经索l 绝大多数种类集中为四对神经节l 脑神经节:位于食道背侧,发出神经到头部和身体的前端,司感觉.l 足神经节:位于足的前部,它发出神经至足部,司足的运动和感觉.l 侧神经节:发出神经至外套膜和鳃.l 脏神经节:发出神经到消化管和其它内脏器官l 在头足类动物中,主要的神经节集中在食道的周围,形成脑并有软骨包围,成为无脊椎动物高级的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触角、眼、嗅检器、平衡囊9.3 幼体海产种类:担轮幼虫、面盘幼虫(veliger larva)某些瓣鳃类:钩介幼虫(glochidium)9.4 生殖l 多为雌雄异体,部分腹足类为雌雄同体,多为异体受精l 生殖腺由体腔上皮形成,接生殖管开口于外套腔l 头足类具有复杂的生殖系统 缠卵腺、前列腺、储精囊、精荚囊9.5 发育头足类和某些腹足类:直接发育其他种类:发育多经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淡水瓣鳃类:经钩介幼虫期头足类为盘状卵裂,其他种类为螺旋卵裂腹足类发育过程中发生内脏团扭转,形成成体的不对称体制腹足类身体不对称的起源l 1.头部和足部左右对称;内脏团螺旋形,不对称l 2.祖先种类左右对称l 3.胚胎发育早期左右对称,面盘幼虫后期发生扭转l 4.适应运动的需要,高耸的贝壳向后倾倒,克服爬行中的阻力,但外套腔口受压,影响水循环,阻碍了各内脏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于是发生了适应性变化,身体内脏团部分沿纵轴发生180°扭转9.6 化石记录化石种类丰富,最早的化石出现在寒武纪地层,现生5个纲均有化石9.7 栖息地l 大多数为水生,分布广泛l 海洋种类:多在潮间带和浅海,深海种类可生活于10700米深的海槽l 淡水种类: 池塘、湖泊和溪流l 陆生种类:潮湿的环境9.8 经济重要性有益方面: 食用:很多是经济价值巨大的水产品 饵料生物:经济鱼类的饵料 药用:鲍鱼壳-石决明,乌贼壳-海(虫票)(虫肖), 珍珠粉等; 工艺装饰品:贝壳,珍珠有害方面: 污损生物:船蛆、海荀等,钻木凿石而栖,危害船 舶和港口建筑 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多种淡水螺 园艺和农作物的害虫:蜗牛、蛞蝓、玉螺9.9 分类共分为7个纲分纲依据:贝壳、足、鳃、神经、发育等(一)单板纲l 代表动物:新蝶贝(活化石)l 特点:两侧对称,腹部有足,帽状贝壳,内部器官分节排列,两对心耳,5~6对鳃,6~7对肾脏,8对缩足肌,10对足神经,2对生殖腺,梯式神经系统,雌雄异体l 自1952年以来,现生种类共发现8种,对探讨贝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二)无板纲l 代表动物:龙女簪,新月贝l 特点:体蠕虫状,无贝壳,外套膜发达,体表被有角质并带有各种石灰质针状棘的外皮.腹面中央有一条沟,无鳃,齿舌具许多齿,梯式神经系统,雌雄异体或同体,间接发育。

      三)多板纲l 代表动物:毛肤石鳖,锉石鳖l 特点:体椭圆形,左右对称,背腹扁平,贝壳由8块石灰质的板构成.有环带,头部无触觉和眼等附属器官梯型神经 系统,肾脏1对,雌雄异体. (四)掘足纲l 代表动物:角贝,梭角贝l 特征:身体左右对称,贝壳呈象牙状,壳分粗细两端,均有开口,足发达(圆拄状),头部退化,无鳃,无围心腔和血管 (五)腹足纲l 代表动物:鲍,田螺,蜗牛等l 特点:身体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有眼,触手,贝壳通常螺旋形,心脏位于身体背侧,心室1个,足部发达,扁平,位于身体之腹面.l 现生75000余种,动物界第二大纲(六)瓣鳃纲l 代表动物:贻贝,河蚌,牡蛎l 特征:身体左右扁平,两侧对称,有两个外套膜,两个贝壳,足呈斧状,有瓣状鳃,无头部,无齿舌,神经系统简单,感觉器官极不发达.(七)头足纲l 代表动物:章鱼,乌贼l 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头部和躯干部发达,眼发达,足位于头的前方,环形排列,神经系统高度发达,有软骨保护,多数种类有墨囊.心耳数相当于鳃的总数. 体制 贝壳 头部 足 鳃 代表动物多板纲 两侧对称 8片 不明显 柱状 6-数十对 各种石鳖腹足纲 不对称 1个 明显 块状 1对 田螺、鲍鱼、宝贝掘足纲 两侧对称 1个 不明显 柱状 无 角贝瓣鳃纲 两侧对称 2片 退化 斧状 2对 珠蚌、扇贝、牡蛎头足纲 两侧对称 发达 腕状 有壳亚纲 1 无吸盘 2对 鹦鹉螺 无壳亚纲 无或有内壳 有吸盘 1 对 乌贼、章鱼、长蛸9.10 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 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有共同的祖先: 海产的种类经过担轮幼虫阶段、卵裂方式都为螺旋形卵裂、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具有次生体腔等共同之处。

      l 单板纲无板纲最为原始,从活化石单板类就可以看出:内脏器官按节排列,真体腔发达,神经系统为梯形说明它们是从原始祖先较早分出、发展缓慢的一支  l 腹足纲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扭转,身体为不对称体制;l 瓣鳃纲适应不太活跃的生活方式,底埋或固着生活 l 头足纲适应于快速游泳生活方式,发展较快l 这几个纲由于形态结构差异较大,因此可能是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