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言语交际》课程作业评讲(二).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13922350
  • 上传时间:2022-08-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4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对教材十八大类修辞格,以下举若干实例进行分析,以期同学们在面对具体的语言材料时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比如借代修辞格,教材有阐述,我们首先需要区别借代与借喻先看以下例子:一、“‘没有?一一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鲁迅《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 . 知识点: 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借代”2 .答题要点:根据教材回答是借代,什么词是借代呢,就是“花白胡子” 又如“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鲁迅《风波》)这里以七斤代小说中的那位农民, 用的就是借贷修辞格 借贷、 借喻的区别可用以下方法判断, 借喻本体和喻体间可用比喻词 “象” ,借代就不行,你不能说那位青年农民象“七斤”,也不能说那位老头象“花白胡子”再看关于夸张的实例:二、下面一这首诗包含了什么辞格,并作简要分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1 .知识点: 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夸张”2 .答题要点:1 . 这首诗用了夸张、暗喻修辞格分析如下2 .诗人以三千丈形容白发,是扩大夸张,更加突出了“愁”的深重,白发因愁而生,达三千丈,表明作为浪漫主义浪漫诗人擅长用极度的夸张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秋霜”是一种暗喻修辞手法,本体白发,喻体秋霜,但没有出现比喻词 “何处得秋霜”表明白发的出现十分突然,出于诗人的意料之外以三千丈、秋霜形容白发具有很好的修辞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要求我们分析,就不能漏掉夸张容易理解,看了以上分析,我们也应当理解什么是暗喻关于对偶,古代诗歌中的流水对,这个问题是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A.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B.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C.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D.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毛泽东《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毛泽东《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秋兴八首》之二)1 . 知识点: 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对偶”2 .答题要点:我们知道近体诗是要讲对仗的,但总是避免用同字相对,一般要求律诗的中间两联,就是第2、第3联要对仗所谓流水对是说相对的两句之间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和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例如: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在狱咏蝉》)按照以上理论“两句之间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来分析, A 句就不是,后面3 句都属于流水对再看综合分析实例:四、下面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并运用修辞格理论进行分析。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1 . 知识点: 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移接(三)移觉”2 .答题要点: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段文字主要用了明喻、博喻、通感、叠字、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明喻有: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 、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 “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 “ 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 博喻有“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连续用 3 个比喻,形成博喻通感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把嗅觉才能感受到的清香用听觉感受 “渺茫的歌声” 来比喻, 这是运用了移觉, 也就是通感手法, 更能引起读者联想。

      叠字有“曲曲折折” 、 “ 田田” 、 “ 亭亭” 、 “ 层层” 、 “缕缕” 拟人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 “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 “ 叶子却更见风致”夸张有“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作者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描写月光下荷塘景色,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需要注意的是,要能对教材上的各类修辞格有比较准确的理解,才能利用这些理论来分析上面文字,所以还是要在掌握了的基础上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再看下面一个问题四、从语体角度分析下面一段文字, 说明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鲁迅《故乡》 )1 . 知识点:第六章“ 语体的运用 ”中“语体及语体的类型”2 .答题要点:语体问题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是是比较新的概念,硬结合教材上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这是鲁迅小说《故乡》的一段,属于文艺语体,本段对月亮及环境描写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对人物少年润土描写是: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段描写生动形象,文字流畅,内涵丰富,能够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具有较强的审美效果应当注意的是,在阅读中充分运用教材的理论知识来对照分析,也需要其他方面的如文学理论上的一些知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