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弱信号检测2综述.ppt
86页微弱信号检测 2 微弱信号 检测方法 微弱信号检测的关键在于抑制噪声,恢复、 增强和提取有用信号,即提高信噪改善比 SNIR越大,表示处理噪声的能力越强,检测 水平越高 处理系统的信噪改善比等于输入噪声带宽与系统的 噪声等效带宽之比因此,减小系统的噪声等效带宽 可以提高系统的输出信噪比 对于信噪比小于1的被噪声淹没的信号,只要处理 系统的等效噪声带宽做得很小,就可以将信号提取出 来,这是微弱信号检测的指导思想之一 信号处 理系统 Vsi Vni Vso Vno 2.1 2.1 常规小信号检测方法常规小信号检测方法 2.1.1 滤波 滤波的主要作用: (1)隔离直流分量 (2)改善信号波形 (3)防止离散化时的频率混叠 (4)克服噪声不利影响,提高信噪比 滤波消噪只适用于信号与噪声频谱不重叠的情况, 利用滤波器的频率选择特性,可将滤波器通带设置得 能够覆盖有用信号的频谱 根据信号和噪声的不同特性,常用抑制噪声的滤波 器为低通滤波器LPF和带通滤波器BPF 低通滤波器能有效抑制高频噪声,常用于有 用信号缓慢变化的场合; 如果信号为固有频率f 0的正弦信号,则利用 带通滤波器能有效抑制通带为f 0 ⊿f 之外各种频率 的噪声。
带通滤波器的带宽2⊿f 越小,Q值越高,滤波效果 越好,但Q值太高的滤波器往往不稳定,因此,⊿f很 难做得很小使滤波效果受到影响 带通滤波器对于频率与信号频率f 0同频率的干扰噪 声无能为力 为了抑制特定频率的干扰噪声,如工频干扰,需要 使用带阻滤波器,即陷波器 2.1.2 调制放大与解调 对于变化缓慢的信号或直流信号,如果不经 变换处理而直接利用直流放大器放大,则传感 器和前级放大器的1/f 噪声及缓慢漂移经放大后以很 大的幅度出现,当有用信号很小时,无法检测出来 简单的电容隔直方法能有效抑制漂移和低频噪声, 但对有用信号的低频分量也具有衰减作用 利用调制放大器可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采用幅度调 制方法,在无线广播和接收中常用 设载波振荡器为调制载波源,输出高频载波 信号 设被测低频信号为单一频率的余弦信号 实际应用中,ωc与ωs 至少相差20倍以上 调制过程通常用变增量放大器或非线性放大器实现 两个信号相乘,输出信号频率与调制载波相同,幅度 随被测低频信号瞬时值变化,可得调制信号为: 利用三角函数公式,上式可变为: 可见,调制过程得到两个信号的和频分量和 差频分量。
被测信号Vs(t)可能包括很多频率分量,如下 图(a)所示调制过程中每一频率成分都形成其和频 分量和差频分量,它们组合成调制输出信号的频, 形成载波频率ωc两边的两个边带如下图(c)所示 可见调制输出信号 Vm(t) 的频谱集中在ωc两边边, 可以对对其进进行交流放大因为载为载 波频频率较较高,各级级 放大器间间可以用隔直电电容耦合,所以前级级放大器的 漂移和1/f 噪声不会传输传输 到后级级 解调过程可以用检波器或相敏检测器实现,其过 程是将放大后的调制信号再和载波信号相乘一次 (a)被测信号Vs(ω);(b)载载波信号Vc(ω); (c)调调制信号Vm(ω);(d)解调调信号Vd(ω);(e)滤滤波输输出Vo(ω) 设交流放大倍数为A,被测信号 解调器输出为: 上式说明:解调过程实现了第二次频谱迁移,解 调器输出Vd(t)的频谱分量包含原被测信号频谱ωs, 另一部分频谱集中在2ωcωs 利用低通滤波器滤除Vd(t)中的高频分量和附加噪 声,可得到放大的被测信号Vo(t) 对于由多种频率成分组成的被测信号,解调 器输出信号和滤波器输出信号的频谱分别如上 图(d)和(e)所示。
调制信号的放大和解调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例如 无限广播和收音机,这种情况下调制和解调分别由不 通的设备完成,因此要求接收设备能产生解调用的载 波信号为了解调方便,多数广播系统在发送包含有 用信号边带的同时,还发送频率为ωc的载载波信号 对于小信号检测,还可以利用斩波器替代调制器, 利用电子开关实现斩波和斩波信号的解调过程有些 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就是调制信号或斩波信号,目的是 为了减小漂移的影响 2.1.3 零位法 一般的直接指示仪表测量的方法是将被测信号 放大到一定幅度,以驱动表头指针的偏转,指示 被测量的大小;或经模数转换和数据处理后由数码管 显示被测量的数值 零位法是调整对比量的大小使其尽量接近被测量, 由对比量指示被测量的大小 下图零位法测量原理中,零位表指针只用来指示被 测量和对比量的差异值,当指针近似为零时,对比量 的大小就表征了被测量的大小对比量的调整可以手 动实现,也可闭环自动实现,如下图虚线所示测量 分辨率取决于对比量调整和指示的分辨率 下图被测量和对比两在传输过程中分别附加了 干扰噪声n1(t)和n2(t),但在对比相减的过程中, 两者将相互抵消,两路信号的传输过程越相似, n1(t)和n2(t)的抵消作用越好。
与直接指示测量方法相比, 零位法测量结果信噪比高, 测量精度更高 零位法测量的典型例子是平衡电桥和电位差计 2.1.4 反馈补偿法 为了将某种幅度较小的被测量检测出来,要对 其进行变换和放大,从而呈现出来,变换和放大 过程将引入干扰噪声,影响输出的信噪比和精确度 下图(a)为开环检测系统,图(b)为增加放大器A和反 馈环节KF构成的闭环检测系统 图(a)中,H1、H2为两个变换环节的传递函数, n1、n2为引入的干扰噪声,x为被测有用信号, 则系统输出y为: 图(b) 构成的闭环检测系统的输出为: 当A足够大时,AH1H2KF>>1,则上式可简化为: 可见,只要放大倍数A足够大,干扰噪声的影响就可 得到有效抑制输出和输入主要取决于反馈环节的传 递函数KF,设计稳定可靠的反馈环节要容易得多 2.2 2.2 低噪声前置放大器低噪声前置放大器 低噪声前置放大器是微弱信号检测的第一级, 是关键部件之一,承担着微弱信号的放大任务 微弱信号检测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减小测量过程 中引入的噪声,由于信号十分微弱,要求前置放大器 具有优良的低噪声性能。
前置放大器不具有噪声抑制能力,当其他部分确定 后,前置放大器成为决定整机最高灵敏度的关键,应 精心挑选有源和无源器件,设计最佳性能的低噪声放 大器,使其工作在最佳条件下,得到最佳噪声性能 目前市场上已有性能优良的低噪声放大器出售,如 PARC的113型、116型、118型低噪声前置放大器 2.2.1 低噪声电子设计的基本原则 最理想的减小放大器噪声的方法是采用低温 工作状态,但不具有一般性目前电子电路的 低噪声设计,主要从低噪声器件选择及放大电路来考 虑,同时还应考虑前置放大器的结构设计 微弱信号检测仪器的设计不仅要求噪声小,同时要 求满足通频带、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电路工作稳定 性等多种要求 (1) 设计方法 ① 从低噪声要求来选择半导体器件及其工作点 ② 考虑电路的组态、级联方式和负反馈类型,以满足 对放大器的增益、频带、输入阻抗等要求 ③ 进行放大器噪声性能指标计算和校核 ④ 条件具备时对放大器的噪声指标进行测量 (2) 主要设计内容 低噪声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在给定信号源的条件下, 使放大器在信号工作频率范围内有最小的噪声 ①半导体器件及其工作点选择,同时满足噪声匹配和 级联电路设计。
② 低噪声设计应根据信号源的不同性质,确定不同的 要求和设计方法 ③ 要得到良好的低噪声性能,必须尽量避免外来的各 种干扰 低噪声设计目的追求尽量小的噪声系数和尽量好的 噪声性能 2.2.2 直接耦合方式的有源器件及工作点选择 直接耦合方式是指放大器直接与信号源连接, 中间不加任何网络,必须选择器件及其工作点 (1) 有源器件选择原则 ① 从低噪声要求来选择半导体器件及其工作点 ② 考虑电路的组态、级联方式和负反馈类型,以满足 对放大器的增益、频带、输入阻抗等要求 信号源阻抗Zs=Rs+jXs, 当放大器的源阻抗满足: Rs=Rs0,Xs=Xs0时,放大 器具有最小的噪声系数, 最佳的噪声性能 要满足Rs=Rs0,不能采用串联电阻的方式,以 免引入电阻热噪声,使噪声性能变坏 ①低噪声放大器在信号工作频率范围内,应选用EnIn 尽量小的器件 ②根据源电阻Rs的大小,选用不同类型的器件,满足 Rs=Rs0 通常晶体管的En较小,故Rs0较小,可用于源电阻较 小的情况;结型场效应管In较小,故Rs0较大,可用于 高源电阻的情况 选择原则: 晶体管:100Ω~数MΩ;运算放大器:数百Ω~10 MΩ;结结型场场效应应管:1kΩ~数十MΩ;MOS场场效应应 管:数MΩ~数十GΩ。
要使半导体器件噪声尽量小,低噪声晶体管 要求直流放大系数 β0 大,基极电阻rbb小及特 征频率 fT大的器件;低噪声结型场效应管要求 器件gm大,Cgs小,Ig小 有源器件的最佳源电阻Rs0是频率的函数,当频率增 加时,双极晶体管的Rs0迅速增加,结型场效应管的 Rs0迅速减小,二者差别逐渐减小 在中频范围应用时,场效应管有较低的噪声系数, 对于低频和高频时,场效应管的噪声系数较大,特别 是MOS场效应管,低频噪声很大,不宜用于前置级 PNP晶体管基极电阻小,故电压噪声 En 小,Rs0 较 低,适用于低源电阻情况;NPN晶体管的 Rs0 较大, 适用于源电阻较大的情况 (2) 有源器件的直流工作点选择 当有源器件选定后,必须选择合适的工作点, 使最佳源电阻Rs0=Rs 晶体管在中频范围内忽略低频及高频噪声,可以得 到最佳源电阻为: ,调整晶体管直 流工作点IE,可使式 满足,称为噪声匹配 此时噪声系数达到最小 在不同的Rs下改变Ie均可得到一个最小的噪声系数 ,对应的Ie0称为最佳工作点 一般情况下,晶体管放大器工作在源电阻Rs为几千 Ω至几万Ω,因此最佳工作电电流Ie0Rs0时,由于N不可能小于1,故不能采 用并联方式。
由上式计算N过大时,电路连接、供电 均有困难为了达到噪声匹配,可采用噪声匹配网络 ,以实现最小噪声系数 2.2.3 噪声匹配网络及其设计 (1) 噪声匹配原理 放大器低噪声设计的最佳方法是: ① 选择晶体管,使其工作在最佳工作点Ie0min上 ② 根据对应Ie0min时的最佳源阻抗Rs0、Xs0,应满足噪 声匹配,即Rs0=Rs,Xs0=Xs 对于给定的信号源,其源阻抗Zs与Rs0、Xs0不可能 是一致的,必须引入噪声匹配网络,该网络必须由L 、C组成,否则网络中将引入附加热噪声 调节网络中的参数,使Z’s串联电抗X0,使得 R’s=Rs0,X’s+X0=Xs0,从而达到噪声匹配,此时放 大器具有最小噪声系数 放大器噪声匹配和功率匹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2) 噪声匹配网络设计 设计噪声匹配网络,必须先确定放大器的最佳 工作点对于晶体管,Ie0一般选择小的集电极电流, 即Ie0<1mA;对于JFET,则选择沟道电流为IDSS相 应的最佳源电阻Rs0和源电抗Xs0通过测量得到,然后 根据信号源阻抗Rs及Xs来设计噪声匹配网络 ① 变压器匹配方式 变压器耦合是一种常用的噪声匹配方式,特别是对 于源电阻Rs很小时,无法用直接耦合方式实现噪声匹 配,可采用变压器来改变源电阻,达到噪声匹配。
变压器噪声匹配电路如右图 设变比为n,则 即 要满足噪声匹配,要求n及X0满足: 变压器耦合方式在一定频率范围工作时,是一种理 想的噪。












